诸葛瑾是怎么到东吴的,也是“出山”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9
分类: 社会/文化 >> 历史话题
解析:

陆康两亲属,陆逊及陆绩:陆逊被孙权重用,当到东吴丞相;陆绩不被重用,当到东吴郁林太守。周瑜也才死前当到南郡太守,太守之位大概是轻视的意思,或是边境的太守不值钱等。

若是诸葛瑾早与诸葛亮互通消息,更该早日接回照顾,不闻不问,有遗弃兄弟亲属的嫌疑。

孙策没有屠城皖城,但孙权有屠城皖城,周瑜无法阻止。又孙策「与周瑜率二万人步袭皖城」,正是庐江人周瑜勾结外人(孙策)以武力攻杀家乡(皖城为庐江郡治)。当然可另外辨护周瑜「解放」皖城父老被军阀刘勋欺压,所以「皆徙所得人东诣吴」,恭送所有庐江人到吴郡(大概要建大坝迁村),或是皖城没有庐江人,可能都是外来人口,或是周瑜攻杀皖城,守军没死半个人云云。 首先是吴郡陆氏,陆康就任庐江太守时被孙策攻破,从此下落不明,在战争失败中主将失踪,大抵是凶多吉少,就算攻城者不是直接凶手,也算间接凶手。但是陆康之子陆绩及从孙陆逊却反而仕宦于孙策孙权,陆康在皖城被孙策攻破掳城,子孙却效命于凶手孙策。当然有可能是陆康没死于孙策,而是自愿弃城,逃难安享晚年等另种说法,可替孙策解围。

----陆绩不肯为孙权所用,被放逐为边郡太守。“以直道见惮,出为郁林太守。……乃为辞曰:‘有汉志士吴郡陆绩。’”

再来是琅邪诸葛瑾,早年徐州战乱,诸葛家逃难避乱,但是奇怪的是诸葛瑾已在江东效命,为孙权长史,转中司马,却对弟妹不闻不问,结果诸葛亮要照顾诸葛均及二个姊姊,而大哥诸葛瑾却奉孝继母诣到江东。当然要找籍口的话,有当时江东交通不便,音信难知,或是诸葛瑾生活困难,还是为了诸葛瑾前途发展,无法多照顾手足云云,可使诸葛瑾避嫌。

----诸葛瑾与诸葛亮互通消息,是在鲁肃见刘备于长坂时。“时诸葛亮与备相随,肃谓亮曰‘我子瑜友也’,即共定交。”

最后是庐江周瑜,古时自皖以下皆称舒,所以周瑜的舒城人身分,其实与皖城有相当接近的地缘关系。孙策及孙权四次攻破皖城,其中还有周瑜为人带路及亲战皖城的参予,无意再以周瑜「卖乡」或是「屠杀故乡」等战争行为多费口水,但是周瑜非但不能阻止家乡血光之灾,反而带兵参加战争,却是事实。当然也有舒城不属庐江郡,或是周瑜的家乡不在庐江等,屠杀皖城不算围攻庐江等说法,可为周瑜脱罪。

----孙策并未屠杀皖城士民,而是迁徙到吴。“术死,长史杨弘、大将张勋等将其众欲就策,庐江太守刘勋要击,悉虏之,收其珍宝以归。策闻之,伪与勋好盟。勋新得术众,时豫章上缭宗民万余家在江东,策劝勋攻取之。勋既行,策轻军晨夜袭拔庐江,勋众尽降,勋独与麾下数百人自归曹公。” 陆康两亲属,陆逊及陆绩:陆逊被孙权重用,当到东吴丞相;陆绩不被重用,当到东吴郁林太守。周瑜也才死前当到南郡太守,太守之位大概是轻视的意思,或是边境的太守不值钱等。

----那么请解释一下陈寿的评价是什么意思!《三国志·吴书·陆绩传》:“陆绩之于扬玄,是仲尼之左丘明,老聃之严周矣;以瑚琏之器,而作守南越,不亦贼夫人欤!”

若是诸葛瑾早与诸葛亮互通消息,更该早日接回照顾,不闻不问,有遗弃兄弟亲属的嫌疑。

----诸葛瑾明白弟弟心思,所以不接。《江表传》:“权报曰:‘玄德昔遣孔明至吴,孤尝语子瑜曰:‘卿与孔明同产,且弟随兄,于义为顺,何以不留孔明?孔明若留从卿者,孤当以书解玄德,意自随人耳。’子瑜答孤言:‘弟亮以失身于人,委质定分,义无二心。弟之不留,犹瑾之不往也。’其言足贯神明。”

孙策没有屠城皖城,但孙权有屠城皖城,周瑜无法阻止。又孙策「与周瑜率二万人步袭皖城」,正是庐江人周瑜勾结外人(孙策)以武力攻杀家乡(皖城为庐江郡治)。当然可另外辨护周瑜「解放」皖城父老被军阀刘勋欺压,所以「皆徙所得人东诣吴」,恭送所有庐江人到吴郡(大概要建大坝迁村),或是皖城没有庐江人,可能都是外来人口,或是周瑜攻杀皖城,守军没死半个人云云。

----刘勋精兵在外,守军不战而降,并没有屠城的记载。孙权昔日只给了李术三千兵,结果孙权“徙其部曲三万余人”,这是屠城所能留下的后果吗? 陆绩确实是不买帐的,骂坐孙策黩武,孙权是一直想扶植吴郡陆为自己统治基础,可是陆绩到死不甩他。

无奈弄了个旁支的陆逊就就装作是原来的吴郡陆充场面,也是陆逊小子人品有问题,为了出人头地不顾仇了。也幸亏是他认贼作(岳)父,要不哪年轮到他出头。

至于诸葛兄弟,鲁肃的那句话真可能是兄弟分别以来的首次互通音信。可能鲁肃也是见了刘备才知道诸葛亮也在,要不他走之前早不和孙权讨论这个有利条件?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