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20-03-03
小品”一词早在晋代即有了,本属古印度的佛教用语。《世说新语·文学》:“殷中军读小品”句下刘孝标注:“释氏《辨空经》有详者焉,有略者焉。详者为大品,略者为小品。”鸠摩罗什翻译《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将较详的二十七卷本称作《大品般若》,较略的十卷本称作《小品般若》。可见,“小品”与“大品”相对,指佛经的节本。因其篇幅短小,语言简约,便于诵读和传播,故备受人们的青睐。张融《遗令》:“吾平生所善,自当凌云一笑。三千买棺,无制新衾。左手执《孝经》、《老子》,右手执小品《法华经》。”(《南齐书》卷四十一)可见他对“小品”的偏嗜。晚明夏树芳著有《香林牍》,自序云:“长夏居毗山,日礼《莲花小品》,殿最名香,略摭成篇。”晚明文人为逃避政治祸患,嗜佛成风,但只是逃于禅、隐于禅,大多数人并未真的遁入空门。所以他们根本没有耐性钻研深奥玄秘、卷帙浩繁的佛典,却对“小品”情有独钟。随着“禅悦”之风的兴盛,文士们将“小品”概念移植到文学中,便成为很自然的事了。万历三十九年(1611),王纳谏编成《苏长公小品》,最早将“小品”视作文学概念。陈继儒《〈苏长公小品〉叙》云:“如欲选长公之集,宜拈其短而隽异者置前,其论、策、封事,多至数万言,为经生之所恒诵习者稍后之。如读佛藏者,先读《阿含小品》,而后徐及于五千四十八卷,未晚也。此读长公集法也。”(《眉公先生晚香堂小品》卷十一)提出“短而隽异”作为“小品”的特征,并比之为《阿含小品》,也可见“小品”概念是由佛经移来的。这是晚明人最初的“小品”观,大体上指散文体,篇幅短小,隽永新异。陈继儒是晚明文坛“山人”一族的领袖人物,经他一号召,“小品”一词遂不胫而走,一时人人竞相写小品、选小品、论小品,蔚然成为风气。
我国喜剧小品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它继承和发展了话剧、二人转、小戏等戏剧形式的优点。尤以陈佩斯、朱时茂、严顺开、赵丽蓉、宋丹丹、黄宏、蔡明、郭达、潘长江、赵本山、小沈阳著名。
第2个回答 2020-02-23
小品原于相声与二人台的合进本,二人台源于山西,解放后才有相声与双单黄一说。准确地说起源于平说。有单说双说。自古历史上就有单说于干军万马声色也。我们山西阳地区平定县自古流传评说也。现在小品起于八二,三年春晚节目也,雏形评说以说为主也辅助唱词,二人转乃唱多说少也。小品改进成以表演说评为主的特点也。朱时茂陈佩思八四年的吃面条为先河,警察与小偷等家喻户吃,桧炙人口,传为美谈。以后便是宋丹丹,黄昏的超生游击队等,以后便是赵本山与宋的诸多小品问世,与赵丽容巩汉林一乡列产品更替。后豁达,郭冬林,潘长江等东北味的壮大日益至此也。所以小品太大品,春晚必备莱也,高峰期便是赵本山与范伟的买拐与买车之期作了。其中有一年看了一品仿前人的吃鸡,特搞笑也。其小品之发展到现在也大概就是以上这种过程了。
第3个回答 2020-03-03
小品原于相声与二人台的合进本,二人台源于山西,解放后才有相声与双单黄一说。准确地说起源于平说。有单说双说。自古历史上就有单说于干军万马声色也。我们山西阳地区平定县自古流传评说也。现在小品起于八二,三年春晚节目也,雏形评说以说为主也辅助唱词,二人转乃唱多说少也。小品改进成以表演说评为主的特点也。朱时茂陈佩思八四年的吃面条为先河,警察与小偷等家喻户吃,桧炙人口,传为美谈。以后便是宋丹丹,黄昏的超生游击队等,以后便是赵本山与宋的诸多小品问世,与赵丽容巩汉林一乡列产品更替。后豁达,郭冬林,潘长江等东北味的壮大日益至此也。所以小品太大品,春晚必备莱也,高峰期便是赵本山与范伟的买拐与买车之期作了。其中有一年看了一品仿前人的吃鸡,特搞笑也。其小品之发展到现在也大概就是以上这种过程了。
中国喜剧小品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它继承和发展了话 剧、相声、二人转、小戏等剧目的优点。陈佩斯、朱时茂、严顺开、赵丽蓉、宋丹丹、黄宏、蔡 明、郭达、潘长江、赵本山、小沈阳等人是知名的喜剧小品演员。
从1984年到1990年,小品可以说是陈佩斯与朱时茂大放异 彩的时期,两人1984年合作的《吃面条》使小品成为以后历届春晚的保留节目,《二子开店》红红火火。 1989年春节晚会的4个小品都堪称佳作:像赵丽蓉、侯耀 文的表演《英雄母亲的一天》;笑林、黄宏等4人表演的《招聘》;赵连甲和宋丹丹等3人表演的《懒汉招亲》;陈佩斯、朱 时茂表演的《胡椒面》。
从这年开始,小品取代相声成为春节晚会的第一主角,这 种局面一直在延续。小品在焚屏上走红,是有其原因的。 除夕之夜,观众的普遍心理,是希望看到喜庆、有趣、高 质量的节目,而小品正是用喜剧形式去讽刺那些不好的社会现象和表现某种社会心态,在笑声中给人思考和启迪。
第4个回答 2020-03-03
小品并不是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在我国古代就有"六朝小品"、"唐人小品"等,它们很早就是文学家族中的一员。因为小品有隽永而精辟的特点,文章短小,写来容易,所以,一直沿用至今,并有所发展。 至于"小品"一词的来源,则是出自古老的佛教经典。因为在佛经中,有全本和节本之分,全本称之为"大品",节本称之为"小品"。如后秦高鸠摩罗什等翻译的《摩诃般若波罗密经》,就有27卷本和10卷本两种,27卷本称为《大品般若经》,10卷本称为《小品般若经》。文学中的"小品"便是由此而来的。
小品
"小品"顾名思义是小的艺术品。小品的名称大致起源于艺术学校和演艺团体。在演艺界组合,通过形体和语言表现一个比较简单的场面或艺术形象的单人表演和组合表演,称为"小品"小品最早是演艺界考试学员艺术素质和基本功的面试项目,一般由录取单位老师现场出题,应试者当场表演。1983年在第一届央视春节联合晚会上严顺开表演的《阿Q的独白》,首次运用了"小品"这一表演形式。
1984年春节联欢晚会,陈佩斯朱时茂表演的《吃面条》使小品正式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表演形式。1985年,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80班的一个观察生活练习《买花生仁的姑娘》,作为一个戏剧小品被搬上了春节联欢晚会,岳红、高倩、丛珊、曹力诸明星们朴实的表演,诙谐幽默的风格赢得了观众、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从此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有了一个新的艺术形式"小品"。由于春节联欢晚会的媒介,小品作为不可或缺的独立的节目参与到演出中。其活泼、诙谐的表演形式倍受观众的喜爱。如陈佩斯、朱时茂的小品《吃面》,其滑稽、幽默的形象动作获得了群众的高度赞赏和认可,并直接引发了春晚舞台上的小品表演风潮,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意义。
第5个回答 2020-03-03
小品是由相声的慢慢演变而来的。因为相声的演员的时候只是很低身份,都很低微的,在解放前以前都讲片场的人就叫气质气质,那时候就是相声也属于细致,猪,以前的身份证的地位,后来慢慢的演变成了相声,就演变成了小品,小品也是笑声系列的一个分支吧。
小品这种源于现实的艺术,已是家喻户晓,同时又受到老百姓的喜爱。每年在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中,小品已经是不可缺少的一道风景,如果看不到小品,就好像缺少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