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低碳经济的制约因素有哪些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7-25
以煤为主能源结构.2007年在全球一次性能源消费构成中煤炭仅占27.8%,发达国家煤炭消费比例大多不到20%,而在我国能源消费中,煤炭所占比重高达69.5%.据计算,每燃烧一吨煤炭会产生4.12吨的二氧化碳气体,比石油和天然气每吨多30%和70%.煤炭消费比重大,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较高,致使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高碳”特征非常明显,因此,在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在解决环境污染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形势非常严峻,任务十分艰巨.
能源消费加速增长.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对能源需求不断增加,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能源消费总量从2000年的13.86亿吨煤当量上升至2007年的26.56亿吨煤当量,年均增长9.7%.据相关预测,能源消费在短期内将延续加速增长的趋势,到2020年我国能源需求量将达到50亿吨标准煤以上.“高碳”特征突出的“发展排放”,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制约.
产业结构严重不合理.我国一、二、三次产业之间的比重仍然停留在“1∶5∶4”的状态,中国经济的主体是第二产业,决定了能源消费的主要部门是工业,特别是重化工业比重偏高,低能耗的第三产业和服务业比重偏低,发展滞后.据统计资料显示,从2001年到2007年,中国能源强度从4.21吨标准煤/万元增加到4.77吨标准煤/万元,能耗水平不断上升.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大部分没有完成“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单位GDP能耗下降20%的目标,只有极少部分地区实现了年度单位GDP能耗目标.
整体科技水平落后,技术研发能力有限.这是中国经济由“高碳”向“低碳”转变的最大制约.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先进科技的支撑.比如甲烷的回收利用、氧化亚氮的分解、二氧化碳收集储存技术等.由于整体科技水平落后,技术研发能力有限,中国不得不主要依靠商业渠道引进.据统计,我国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变,引进技术年需资金250亿美元(以2006年的GDP计算).这种高投入、高成本,像中国这样经济尚不算发达的发展中国家是难以承受的.
人们低碳消费意识淡薄,没有养成良好的节能减排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无节制地使用塑料袋,是多年来人们盛行便利消费最典型的嗜好之一.据科技部《全民节能减排手册》计算,全国减少10%的塑料袋,可节省生产塑料袋的能耗约1.2万吨标煤,减排31万吨二氧化碳.人们开车过程中形成的快速启动和急刹车等不良习惯,开车时快速启动和急刹车只能节省4%的时间,而燃料消耗却增加39%,一些有毒物质排放则增加5倍以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