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新平的主要事迹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2

一颗耀眼的文学巨星升腾在齐鲁大地上空,显得那么明亮,那么辉煌!这
就是现供职于山东的青年传记文学作家郭新平。40多年的人生历程,就有20多年的创作生涯,并且在短、中、长篇小说、诗歌、民间文学、报告文学、影视文学、传记文学等诸多门类中作出了颇为丰硕的奉献。从1985年开始发表作品,迄今已有300余件1000多万字在全国、省市书刊杂志及国内出版部门问世,成为中国新世纪专业作家群中的佼佼者。
文学,与其说是生命和生存受到压迫而产生的释放,是“苦闷的象征”(日本:厨川白村语),不如说是生活的积淀爆发出作家情感体验和对生活评价的结晶。像许多遭受生活坎坷的青年一样,郭新平自幼也有过对未来文学美梦的憧憬和梦幻的失落,有过“名落孙山”的羞辱和小试锋芒的惊喜,有过泥泞坎坷的跋涉和昂首阔步的骄傲,有过人为陷阱的羁绊和逢凶化吉的好运,有过龙卧浅滩的怅然和独步青云的窃喜!然而,他勇于面对现实,不断修正人生的坐标和追赶光明的轨迹,孜孜以求,锲而不舍,成为生活的强者,终于把握了文学的堂奥,跨进了文学圣殿之门。郭新平走向社会、步入生活的轨迹,与我国进入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是同步的。山东省德州市的稚童,肥城县西南乡某农村的阔少,国营平阴棉纺织厂的学徒工人,肥城市农业银行的机关文员,泰安电视台的编辑、记者,著名的“下岗”作家,是他生活的六个基点,而这也变成了他感受、体察、洞观生活并作出艺术反映的六个支点。但他所架设的艺术三棱镜,较好地显现了改革开放20年间齐鲁大地上经济繁荣、社会发展、时代进步,以及民俗心态、思维轨迹、价值取向等等多维生活的折光。其20世纪90年代的代表作、中短篇小说集《绝恋》,正是上世纪20年改革开放社会生活的艺术记录。与那些选取重大社会题材和社会热点问题,去表现改革发展的时代主体精神的反映方式不同,郭新平把自己的视点放在社会底层。他关注小角度、小层面,以普通农民、工人、知识分子的际遇和人生历程作为描写对象,表现他们的喜怒忧乐和心态面貌,然而却贴近生活,涌动着浓郁的时代气息,迸发出生活的热流。在他的笔下,刚刚解决温饱问题的农民,在市场经济启动之后,开始以经济眼光审察金融生活,经济意识的萌生,使其获得了成功的欣喜(《摸奖》)。棉纺工人、煤矿工人,为了改善自己的生存环境,自强不息,奋力拼搏,终于成绩昭然,换来有价值的人生(《缘断情未了》、《绝恋》)。特别是当代城镇女青年,为自我价值的实现,刻苦历练,生机勃发。有的身残志不残,保持精神品格的高尚(《修鞋姑娘》);有的执着于事业,以十年磨一剑的坚韧,进入自学成材之林(《青春之谜》)。至于当今知识分子,在市场经济大潮翻滚中如何面对生活的挑战,调整自己的人生坐标,实行痛苦的精神蝉蜕,作者也作了生动的描绘(《寻找人生的支点》)。当然,社会也有丑恶存在,比如官场上争权夺利的暗斗(《夏日的烦恼》);情场上夺人之爱的欺诈(《绝恋》)以及人际关系中的隔膜(《缘断情未了》),等等,也有分寸地作了扫描。作家笔下的社会世相,人生百态,显得异彩纷呈。这是生活的赐予,然而作家也坚信“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的真谛。与凡人琐事的描写对象相适应,郭新平善于以写实的笔法展现小说的内容。但他又虔诚地师法于我国许多现实主义的前辈大师,“择取中间的遗产,融合新机,”(鲁迅语)无论是结构故事情节,描绘环境风物,塑造人物形象的典型化方法,他都不拘泥于亲见、亲听和亲历,往往注意“杂取”与“拼凑”。这不能不说得益于鲁迅先生的神传。从《秀才轶事》对耍笔杆的“秀才”类型、特点的介绍议论看,仿佛受到了老舍先生在《骆驼祥子》中对各种车夫介绍的启迪。读着《困惑》、《绝恋》等篇,又似乎觉得是受到巴金笔下激情性的叙述语言写事绘人的影响。创作主体的认知、价值观念、情感倾向的渗透,超乎生活真实的摹写,从而实现了文学的自身功能。不过,郭新平不重复自我,总在不断超越自我。艺术构思、表现技巧上的不断更新、试验和变革,就是证明。创作起步时的一些小说,多着眼于第一人称叙述视角,情节单纯,故事发展线索简单。后来,逐渐表现出开放性地“拿来”的特点。例如《人生变奏曲》中的“自叙传”性质,《修鞋姑娘》中大剂量的主观抒情,透露着对20世纪初日本小说的模仿。对于事件纷繁,时间跨度大的情节展现。如《青春之谜》,又有着类似于布莱希特之开放式戏剧结构艺术的特质。而有些篇章则试图运用现代派笔法,如《人生变奏曲》打乱时空顺序,重新加以切割和组合,视点转换和榫接以主人公的心理空间为转移。这些尝试无疑是遵循鲁迅先生关于“采用外国的良规,加以发挥”的教导的。
20年世90年代,郭新平因从事金融工作的缘故,除有长篇民间机智人物传奇《无边风月》、中短篇小说集《绝恋》及民间文学故事集《肥城民间文学集成》出版外,他还与全国金融系统几位金融文学权威人士,编剧并投拍了二集农村金融题材电视剧《献身这方沃土》,主编了人物传记文学集《中国当代金融文化名人》一书。作为全国金融系统首部名人传记,中国农村金融系统首部电视剧,在全国金融界影响颇广,因而他的事迹和名字颇受关注,可谓名噪一时。
20世纪90年代后期,郭新平调入泰安电视行业后,金融界的一颗文学名星似乎倏然而失。曾几何时,全国金融文学界不断有人询问:郭新平哪里去了?而他本人似乎在有意识的隐姓埋名,静观默察。行内人士皆知道,这叫火山爆发前的沉默,战役发起前的静默。他调泰安电视台后,眼界变的更加广阔,这一时期,他似乎告别了小说创作,转而走向电视专题采编和著作文字编辑——一种为他人作嫁衣裳的职业。先是在这帝王文化厚重、市民心态却妄自尊大畸型发展的的大山下“投石问路”或进行“火力侦察”,策划、编辑出版了通讯文学集《泰山少年》,接着展示实力从海外联络资深华裔名人策划并出版了国内耆宿顾毓琇为顾问,一代伟人毛泽东嫡孙毛新宇主编、年轻的市长孙丰刚策划的一代书学大师周策横的《悟园草书毛泽东诗词集》。2003年上半年,为进一步制造宣传声势,在大张旗鼓地举办了“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中华泰山儿女书画作品展”之后,他又主编并出版了《中华泰山儿女书画作品选》,收入全国各地泰安籍知名书画家书画精品130多件,而他个人则亲自撰写评论文章30多篇达10万字之多。新世纪初,他一反过去只注重小人物、小视角等凡人琐事为描写对象的平民创作意识,在经过充分准备和积淀后,一跃而改为写省部级以上的大人物、大事件!并且写的得心应手、游刃有余,然而,泰安,自1938年初被日本占领后,成为日本人剿共、屠共的模范县,形形色色的汉奸层出不穷,作为中共的后代,他周围充满白色恐怖……常言到: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土出于岸,浪必淘之;德高于人,人必非之。为了给编辑《中华泰山儿女》一书寻找足够的理论根据,他不得不为其爷爷、大伯父、二伯父、父亲、姨夫等这个尘封多年、不为外人所知的革命大家庭的革命历史背景做点什么——他又出版了其父亲郭长灿的回忆录《泰西地下情报总站解密》,伯父郭月斋与50多位山东籍省部级老革命的回忆录《耆老回首》,姨夫谭振京的回忆录《抗战老兵的记忆》。这些书的出版,不但使得他参与编辑此书名正言顺,也使得某些扯着嗓子自认“正头项主”的小痞子们从此闭上鸟嘴!郭新平毕竟是革命大家庭出身,他参与编辑的《中华泰山儿女》一书,无论其品位、档次、水平、影响,还是时间跨度之长,投资之大,涉及人物之多,文史价值之重,在山东和全国都将产生较大影响。此书的出版,不仅可使之再次“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据信将产生广泛的社会效应,奠定他由文坛新秀而中国当代文坛最年轻的传记文学作家的社会地位。
由以上看来,社会生活根基、阅历深厚,创意风格超前,注重政策性与时效性,吸取民族传统,借鉴外国良方,既重艺术性,又重思想性,既重社会效益,又注重经济效益,是郭新平成功的秘决。
当然,郭新平由文坛新秀而著名作家,由著名作家而传记文学巨星,毕竟不惑之年,辉煌之后必有更大超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