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成长过程中父亲缺位,可能带来哪些影响?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1-05-26
如果成长过程中父亲缺位可能会造成孩子缺乏安全感,性格上也可能会出现偏激的情况。
没有父爱的孩子,尤其是男孩,在性格上可能会表现为爱害羞、抑郁、沮丧、举止古怪、性格孤僻、不合群、胆小怕事、多愁善感、犹豫不决、心思细腻、敏感等等。
可能这些孩子的性格会多一分阴柔,少一些刚阳、果断、男子气概、坚强、条理性、理性思维等。时间长了会严重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和脑力发育,严重的可能会危害其身心健康。
男孩应该从小就多与父亲在一起玩耍或者学习,多与男性接触有助于培养他对周围世界的安全感和对个人前途的自信心,同时会有助于他在某种程度上逐渐的建立男子汉的性格和取向。有专家认为,父爱是帮助男孩走向健康之路的起点。
第2个回答  2021-05-26
父亲的看护与母亲是不一样的,母亲负责接纳和理解,她更倾向于让孩子在一个较为安全的环境下成长;而父亲更倾向于和孩子一起探索外界,鼓励孩子去承受挫折。所以即便是同样在家里照顾孩子,父亲和母亲的点侧重点也是不一样的。研究发现,在父亲缺失的家庭当中,孩子更容易悲伤、焦虑、退缩,他们的攻击更强,遇事也会更加冲动。



在有父亲陪伴的环境下,孩子更容易和母亲分离,父亲会把孩子从他的母亲身边拉开,让他自己成长。父亲的支持和鼓励给了孩子探索世界的能力。

回到父亲托举的例子当中,当孩子离开地面,有时甚至被抛起来时,他们并不会哭闹,反而会咯咯大笑,因为他们知道父亲会接住自己。这个时候孩子会有一个感受就是父亲是爱自己,并且是支持自己的。而当孩子离开地面时,母亲一般都会紧张,这和父亲开心的样子不同,孩子便能感受到来自父母的不同的关爱,也便能体会到表达爱是可以有不同的方式的。如果孩子没有类似的经验,或者你像一些文章写的那样为了教育孩子不要信任任何人而不去接住他,那么孩子就会很恐慌,因为他的安全感消失了,自己连自己的父母都无法信任了,而安全感的缺乏容易导致一系列人格,行为,社交方面的问题。



当孩子被举起时,他可以看到与之前不一样的世界,但同样的,他会被父亲接住重新回到地面上,所以对孩子来说,他会明白自己可以去探索世界但同时又能够恢复正常。这样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不仅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兴趣,同时也会知道界限所在,知道什么时候回来。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有些人会“不撞南墙不回头”,其实也是不知道界限所在,不知道如何停止。

父亲还有一个功能,或者说是角色叫成功的英雄。每一个小孩都希望自己的父亲比其他人要优秀,在他们的心中父亲就是自己的英雄。孩子会将父亲当做模板来学习,比如如果父亲和母亲的关系融洽,认真工作,这样家庭下长大的孩子有更为健康的价值观,自尊水平也更高。
第3个回答  2021-05-26
(1)父亲缺失影响儿童性别角色发展

几乎所有发展理论都认为父亲在儿童的性别角色认同中起到关键的作用。弗洛伊德将父亲描述为儿童眼中的保护者、教育者和自己未来理想化的形象,儿童的认同作用(指个体潜意识地向别人模仿的过程)会使儿童将父亲作为榜样进行模仿,使自己的行为越来越像父亲。社会学习理论强调儿童性别角色的获得是通过同性别父母的榜样强化而形成的。

父亲为男孩提供了一种男性的基本行为模式,使得男孩子往往把父亲看作是自己未来发展的模型而去模仿父亲。可以说父亲的很多行为品质和习惯都会在儿子的身上体现出来;而对于女孩,父亲身上的男性品质使她在今后的生活中有了参照,青春期的女孩往往把父亲看作是异性伴侣,甚至是未来丈夫的模式。从女孩的情感发展来看,她们对父亲的依赖性和爱戴心理往往更强,从父爱中获得安全感和特有的保护性心理。

(2)父亲缺失影响儿童的分离-个体化发展

分离-个体化(separation-individuation)进程包括两个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进程。分离,指婴儿从一个安全状态转移到一个相对远离爱的主体的心理历程;个体化,指达到心理自动化和独特性的过程。

Mahler 提出分离-个体化包含几个次级阶段:区别(differentiation)、练习(practicing)和依附(rapprochement)。每个次级阶段都具有特定的发展任务和行为上、情感上的特殊表现。他认为儿童早期的分离-个体化进程如果没有父亲的作用便不可能被真正掌握。

Blos 认为儿子从和父亲的关系中获得自信和安全感,它充当个体化过程中的激活动因。孩子3岁结束时是否能完全、成功的与父母分离,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主要在这三年内的安全感获得是否足够。如果未得到足够的安全感,长大后容易产生“分离焦虑症”。

(3)父亲缺失影响孩子的性格与自我价值感

孩子从0-3周岁期间,孩子最需要的心理营养是无条件的接纳,成为妈妈生命中至关重要的人以及安全感;这个期间,父亲的作用是间接的。从4岁到6 周岁,父亲正式开始走向前台。孩子的心理营养重在获得父母的肯定、赞美、认同。开始大量模仿父母! 在本阶段,父亲的影响力远远超过母亲,作为孩子生命中的“重要他人”:爸爸妈妈同样的一句肯定,爸爸对孩子的影响力是妈妈的50倍。

Fabricius的研究表明,与父亲生活在一起的子女会感到自己更有价值、更重要也更自信。缺少父爱的孩子性格方面会有一些明显的弱点,如胆小、过于内向、神经质、优柔寡断、自信心及责任心不足等。

(4)父亲缺失影响儿童道德发展和犯罪行为发生

Hoffman 研究发现:父亲缺失家庭的男孩比父亲存在家庭的男孩在内部道德判断、愧疚、接受批评、道德价值和规则一致性上得分要低。 查普曼研究发现:在美国 90%的犯罪行为都出自于未结婚的年轻人,并且有很多一部分的入狱者来自单亲家庭或其他各种功能失调的家庭,特别是缺少父亲的家庭。
第4个回答  2021-05-26
相对于非缺失的家庭,父亲角色的缺失的家庭中的孩子有较高的风险产生:品行问题、性行为问题(早孕等)、学业表现差、酒精和药物滥用、身心健康问题等。

每次说到一个因素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时,都要反复澄清二者并不存在直接的确定因果关系。

但是那句经典的“相关不等于因果”在这个问题上似乎并不适用:父亲缺失被证明是对儿童造成很多消极影响的重要原因。

2.Daddy issue

一般被翻译成「恋父情结」,进而被误解为对父亲的爱恋,但其实,daddy issue描述的是子女由于童年时父亲角色的缺失,或者与父亲的关系存在问题,这些未解决的冲突被带入了成年,影响着子女的对于男性的看法和亲密关系的发展。

父亲缺失对于女儿来说,最容易产生daddy issue,女儿成年后可能会因为没能形成早年的相处模式而在与男性的接交往上产生问题。比如过度渴求/回避与男性的接触等。

3.情感忽视

童年情感忽视(childhood emotional neglect)是指孩子的情感需求长期得不家长的足够关注、认可和回应。

在父亲角色的缺失的家庭中,孩子可能与母亲关系较好,而与父亲如同陌生人,如果长期缺席的父亲对孩子的情绪视而不见,或者给予非常负性的回应,这就传递给孩子一个信息:“你的感受不重要/是错的。”

比如,忙了一天的父亲,回家后对吵闹的孩子大吼大叫,或者训斥惩罚,但可能孩子只是想利用吵闹来获得父亲的关注而已。

而父亲的反馈对于孩子来说则是一种创伤性体验。这种情感忽视会在孩子身上造成深远的影响,长大后可能会经常怀疑自己的情绪,很难体会内心状态。

对于伴侣来说:
1.慢性压力

一方的缺失可能导致另一方需要对孩子投入双倍的精力,承担双倍的责任,这对于伴侣来说是不公平的。

有研究者认为,伴侣角色缺失对于整个家庭来说,都是一种慢性压力源(chronic stress),长期处于慢性压力下的人,通常会产生一系列的身体、心理问题,以及倦怠感。

而这种压力也会通过母亲传递到正在成长的孩子身上,比如母亲会有更多埋怨、愤怒情绪甚至可能因为生活压力过大或其他原因导致母亲角色缺失的发生。

2.关系破裂

父亲角色长期的缺失,最直接的恶果就是从假性单亲到名副其实的单亲。

物理上或情感上缺席使得伴侣之间的关系产生隔膜,长期跟踪研究证明,父亲对于家庭的卷入程度(involvement)是预测
第5个回答  2021-05-26
(1)性格敏感,内心自卑

因为她们从小缺少父爱,在面对那些父母和谐,生活幸福的孩子时,会不自觉地产生自卑心理。

别人的父亲都是那么那么好,而自己的父亲却从来不夸自己,不陪自己,自己就是比别人过得差。

慢慢地,她们自己跟自己较劲,走进死胡同里面出不来。性格变得敏感,总是对人有着防备心理,怀疑别人。

(2)处理不好人际关系

缺失父爱的女孩子,在人际交往特别是异性交往上是处于弱势的。

一些是对男生有排斥心理,避而远之;一些则是有强烈的渴望,就像林靖恩对李坤城那种渴望。

这种排斥不仅限于异性,因为父爱的缺失会对她们的性格产生影响,不愿意和别人沟通说话,不像别的孩子那样活泼开朗。

长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人际关系也就越来越差,孤僻、古怪就会成为她们的标签。

图片

(3)容易被假象欺骗

李坤城给了林靖恩想要的心理需求,因此林靖恩如飞蛾扑火般扑向他。

其他女孩子也许不至于此,但是父爱的缺失对她们的择偶观和亲密关系处理上,是存在一定影响的。

遇到对自己稍微好那么一点点的同龄男生,她们就会觉得:“这个男人对我真好,我要跟他一辈子。”

如果同龄男生中遇不到,她们就会向上一层,叔辈父辈甚至爷辈里找,因为对方足够成熟,能弥补自己的心理缺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