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定教:精准把握学情,打造高效课堂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3
                      ——赵营一中全员赛课总结

                                            文:李兰芝

赵营一中一学期一度的全员赛课即将接近尾声,老师们为了能够在赛课中有一个出色的表现,不管是老教师,还是新教师,都会精心准备自己的课。从教学目标的确定,到教学流程的安排,再到每一个环节问题的设置,都极为用心。

在听课的过程中,的确有个别老师给了我惊喜,能够明显地感觉到他们在课堂教学方面的进步和成长。但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比如,不少老师都有拖堂的情况,也就是安排的内容,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完成;比如,某些问题设计不恰当;比如,最后的课堂检测效果不理想。

当然,课堂教学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不管是哪一个老师,上完课之后,都会有或多或少的遗憾。但在我们的全员赛课中,在我们的课堂上,呈现出来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我们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改进,不断提高,才能站稳自己的讲台。作为教师,只有站稳讲台,我们才能拥有一份专业尊严。

从全员赛课的情况来看,课堂上出现的种种问题,归根结底,是老师对学情评估和把握有问题。我忽然想到了房涛院长在报告中提到的“以学定教”。

所谓以学定教就是依据学情确定教学的起点、方法和策略。这里的学情包括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学生的年段认知水准,学生课前的预习程度,学生对新知的情绪状态等学习主体的基本情况。而"定教",就是确定教学的起点不过低或过高,在恰当的起点上选择最优的教学方法,运用高超的教学艺术,让每一位学生达到最优化的发展。

可见,以学定教的实质,就是精准把握学情,准确找到学生学习的起点。起点就是学情,学情就是起点。精准把握学情,准确找到学生学习的起点,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在写教案的时候,一般都有“学情分析”这样一个环节,而且有一段时间,领导特别强调在教案上要显示“学情”这一项要素。我们的老师们都擅长应付领导,领导让写就写呗,不就是“学情,”嘛?写上这俩字不难,但有多少老师真正了解自己学生的“学情”呢?恐怕大部分都是形式吧?为什么我们的课堂教学低效甚至无效?有谁想到我们是败在不了解“学情”这一点上?

学情,是教师备课首先应该考虑的要素。准确了解学情,就是要清楚学生学习的起点,进而依据学情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从而优化课堂教学。在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背景下,忽略学情,只是凭借自己的经验和教学进度安排教学内容,心中肯定没有学生,那就更谈不上对学生的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怎么体现呢?

在课堂教学中,因为不能准确把握学情,所以,很多时候,我们教的内容不是我们的学生需要的。很明显,不少老师在学生会的问题上大教特教,而那些不会的问题,还没有处理,就下课了。为了维护老师的面子,很多时候,我们的学生还要不懂装懂。当老师问“同学们,学会了没有”的时候,学生还要懂事地异口同声地回答“学会了”。不能不承认,日益发达的网络资源和教学辅助资料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的便利。但时间久了,我们的惰性也就产生了。网络上的ppt,教案书上的教学设计,确实比我们自己设计得好,但不一定适合我们的学生。他们的教学设计,一定是基于他们的学生起点,肯定不会专门为我们的学生而设计。尽管我们拒绝承认,但我们可以扪心自问,在每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有多少是属于自己的东西?对于一篇文章,有多少是我们自己的解读?我们可以借鉴,我们可以参考,我们可以向别人学习,但也不能邯郸学步,丢了自己,丢了自己的学生。

掌握了学情,找到了每节课的起点,我们才能正确取舍教学内容,才能正确选择教学方法,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学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教学生不会的,教重点难点的关键处,教知识的概括处,教思维的提升处。当我们被学生需要的的时候,才是老师的价值所在。

在高喊“打造高效课堂”的形势和背景下,我们老师要想追求高效课堂,先从精准把握学情,准确找到每节课的“起点”开始吧!

好好研究自己的学生,好好钻研自己教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