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作品背后的玄学丨读书笔记《人类群星闪耀时》之七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4
文丨誉安 Day123@365日更营

茨威格作为传记作家的眼光确实有其独到的地方。不能说是为了剑走偏锋而哗众取宠,我更愿意将其理解为他在选择人物时的专属的视角。

我们惯常的理解是,一个艺术家之所以会伟大,那么一定是有着很高的成就甚至为人所称道,在当时的时代能够成为某个领域的翘楚且无出其右。

音乐家亨德尔,从他的生平就可以看出。其充分的应和了我们古代作品《陋室铭》中的意境: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并将劳其筋骨…

他在人生最困顿时,得了中风。不仅话说不利索,而且半身难以控制又何谈能够继续音乐的创作。但是命运就是这么富有戏剧性,对于伟大的艺术家总是作弄般的绊他一下,再告诉他是如何的受到眷顾的。

亨德尔在德国亚琛的温泉当中,居然靠着意志力,通过天天泡在高温的泉水中,治好了中风。这是在17几几年的欧洲,就这么简单粗暴的治好了这个疑难杂症。想来也是有种冥冥当中的设定。

所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吧。经过了人生的这个大的波折,亨德尔仿佛受到了某种启示。就像是顿宗当中的究极奥义般,醍醐灌顶一般的创作出了不朽的名作——《弥赛亚》。其中的《哈利路亚》就是传唱最为久远和影响巨大的名曲。

这部清唱剧不仅开创了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亨德尔在大病初愈以后用仅仅三个星期所写出来的。与其说是创作,更像是不眠不休的恨不得立刻马上要记录下来闯入他脑海当中的旋律。

所以命运的无常和“难以琢磨”在几百年前发生的艺术创作当中,便已经铺展开来。

更让人钦佩的是,《弥赛亚》一经面世便引起轰动。各界名流,商贾和广大的听众都趋之若鹜。按说应该可以帮助正深陷在财务危机当中的亨德尔摆脱出来的好时机。

但亨德尔的选择却是把《弥赛亚》的票房,统统的捐赠了出去。因为他认为这带来的财富并不属于他,他是受到了神的感召才记录下来的神曲。经此一役,亨德尔可以在古典音乐界封神了。

4月13日,是亨德尔这一生当中一个很神奇的日子。他在这一天不幸得了中风,而又在若干年后的这一天将《弥赛亚》正式公之于众,更是在这一天驾鹤西去。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这句话曾经作为座右铭一般从小学便强制性的分享给我们。但实际上只说了一半,剩下的另一半是“而这百分之一的灵感才是最为重要的。”言下之意,一点虽少,但却是最为核心的所在。

所以放置到亨德尔的身上,享有盛誉却不愿随波逐流,打不死我的并将使我更加强大。

斯人已逝,弥撒却成为不朽的名作。

晚安,昨天的我。

你好,明天的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