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公共经济学试题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4-11
一、单项选择题
1、政府对在校学生发放助学金和奖学金弊誉,其结果是(C )。
正确答案:C. 正的外部效应内在化
2、( )是增值税的特色。
正确答案:B. 轻税率
3、公路属于(C)。
正确答案:C. 拥挤性的公共物品
4、如果劳动力的供给曲线是(B )的,税收对劳动投入的影响表现为收入效应。
正确答案:B. 向后弯曲
5、累进税率下,每一级税率就是相应级距的课税对象数额的( )。
正确答案:A. 边际税率
6、下列哪项不属于各国通行的自然人居民认定的标准(A)。
正确答案:A. 收入标准
7、课税会使纳税人( D)储蓄。
正确答案:D. 相对增加
8、(A)是纳税人将其所纳税款,转移给商品或生产要素的购买者或最终消费者负担。
正确答案:A. 前转
9、个人所得税税率的基本形式(A)。
正确答案:A. 累进税率
10、( )情况下,税收全部向前转嫁,落在生产要素的购买者身上。
正确答案:A. 需求完全无弹性
11、公共支出结构中转移性支出占较大比重,说明政府履行(A )强。
正确答案:A. 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
12、公债的基本职能是(B)。
正确答案:B. 弥补财政赤字
13、国库券的主要发行目的是( )。
正确答案:C. 调剂公共收支过程中的短期资金余缺
14、关税是对外贸易的重要政策手段,现实的关税以(A )为主。
正确答案:A. 保护关税
二、多项选择题
1、对于税收的经济效率,其检竖弯验标准在于( )。
正确答案:A, B, C, D, E
2、属于拥挤性的公共物品( )。
正确答案:A, B, C, D, E
3、税率可分为( )。
正确答案:A, C, D, E
4、决定政府均衡状况的主要因素( )。
正确答案:B, C, D, E
5、公共预算决策的经济分析包括( )。
正确答案:B, C, D, E
6、税收的基本要素有:( )。
正确答案:A, B, C, D, E
7、社会总需求由(ABE)构成。
正确答案:A, B, E
8、以税负能否转嫁为标准,税收划分为( )。
正确答案:B, D
9、公共财政具有的职能有:( )
正确答案:A, B, D, E
10、( )认购公债会对经济的影响是中性的。
正确答案:A, B, C
11、公共收入的形式有:( )
正确答案:A, B, C, D
12、能够发挥内在稳定作用的政府支出有( )。
正确答案:A, B, C, E
三、填空题
1、负的外部效应内在化就是( )被加计到( )上,使其价格得以反映全部的( )。
答案:外部成本、商品价格、社会成本
2、公债按照偿还期限,可分为(短期公债)、(长期公债)、(中期公债)。
3、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内容是:增加(政府支出),减少(税收)。
4、纯粹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最优资源配置条件是:(社会边际效益)=(所有消费者个人边际效益之和)=(社会边际成本)。
5、( )偏好与边际效益递减规律是一致的,( )偏好与边际效益递减规律存在矛盾, 但不能排除( )偏好存在的可能性。
答案:边际效用、序数效用、无差异
6、在成员较少的社会中,通过(自愿捐献)与(成本分担)的合作方式,有可能使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量达到最佳水平。
7、累进税率分为(全额累进税率)、(超额累进税率)。对于某个人来说,其最偏好的政治结果是政府所提供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达到这样的水平:他所须承担的( )恰好与该种公共物品或服务带给他的( )相等。
答案:税收负担、边际效益
8、税收按课税对象的不同可分为(所得课税)、(财产课税)、(流转课税)。
9、财政乘数是( )、( )、( )的统称。(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平衡预算乘数)
11、( )是纳税人在缴纳税款之后,通过种种途径而将税收负担转移给他人的过程。
答案:税收转嫁
四、判断题
1、根据“拉弗曲线”原理,税率提高,税收收入会一直增加。(×)
2、存在负外部效应的情况下,这种物品或服务的私人边际成本小于其社会边际成本。(√)
3、以公共财政手段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就意味着公共部门直接生成公共物品或服务。(×)
4、只要所有投票者的偏好都呈单峰形,多数规则下的投票结果就只有一个。(√)
5、税收效率原则是设计和实施税收制度的首要原则。(×)
6、税收公平原则是设计和实施税收制度的首要原则。(√)
7、在人数稀少的社会中,可能会存在林达尔均衡。(√)
8、如果税收折旧率高于实际折旧率,将使纳税人增加私人投资。(√)
9、零税率与免税实质不同。(√)
10、非自决的财政政策又被称作内在稳定器。(×)
11、中央银行认购公债,会造成货币供给量单倍增加。(√)
12、以公共财政手段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就意味着公共部门直接生成公共物品或服务。(×)
五、名词解释题
1、公共预算:政府为了满足公共需求,对一定时期内预计收入和支出的计划。
2、财政政策:政府通过调整税收和支出,以影响经济运行和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一系列措施。
3、社会总成本:生产某种公共物品或服务所涉及的全部成本,包括私人成本和外部成本。
4、政治均衡:在预算决策过程中,各种政治力量达到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状态下的预算决策能够得到实施。
5、税收对生产者选择的替代效应:税收通过改变生产者的成本结构,影响其生产决策。
6、政府引致的通货膨胀:政府通过财政赤字和发行货币来融资,导致货币供应量增加,从而引发的通货膨胀。
7、税收中性:税收对市场参与者的行为不产生影响,即税收不影响市场的资源配置和效率。
8、林达尔均衡:在一定条件下,市场中个体之间的自愿交易可以达到一种效率最高的均衡状态。
六、简答题
1、什么是自决的财政政策?什么是非自决的财政政策?分别说明它们的作用机制。
自决的财政政策:政府根据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自主决定财政收支规模和结构的政策。其作用机制是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影响总需求,从而达到稳定经济的目的。
非自决的财政政策:政府财政收支受到外部因素制约,如法律、条约或政治承诺等,不能自主决定的财政政策。其作用机制是通过自动稳定的财政机制,如税收和支出的自动调整,实现财政平衡和经济稳定。
2、简要说明公债管理的利息率效应,及其可采取的策略。
公债管理的利息率效应:政府发行公债会影响市场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消费,对经济产生影响。
可采取的策略:
- 发行短期公债以满足临时性财政需求,避免长期锁定资金和影响市场利率。
- 通过发行零利率或负利率公债,降低融资成本,刺激经济增长。
- 合理安排公债发行时间和规模,避免市场供应过剩,引发利率上升。
- 利用公债市场进行宏观调控,如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调节市场流动性,影响利率水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