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线遭遇资金危机,电影产业下一步如何走?

今天(3月13日),迪士尼正式对外宣布,原本预计3月27日上映的真人版《花木兰》全球撤档,皮克斯新动画电影《1/2的魔法》延期,同时此前宣布4月上映的电影《新变种人》《鹿角》(福斯发行)宣布延期。

第1个回答  2020-03-22
以后电影产业会向着个人化移动化的方向发展。实体店会越来越少。家庭影院和VVR技术会逐渐取代实体影院。并且电影行业会朝着去鲜肉化发展。靠小鲜肉带起来的经济效益终归是泡沫。
第2个回答  2020-03-22
  症状1:年轻影人创作资本环境差
  贾樟柯良方:帮助年轻人
  贾樟柯或许是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最忙碌的“第六代导演”,不过,令贾樟柯最兴奋的还是谈电影创作本身。“最近一年来,收到很多本子(剧本),最令人激动的是年轻人,年轻人让人看到希望……”贾樟柯说,“我没有刻意去捧一些年轻人,但年轻人真正是中国电影发展的方向,他们的东西或许在今后一两年内就能形成一个电影新潮流。”贾樟柯所指的年青一代的作品,是他的新公司意汇传媒投拍的《虹》《陌生》《记忆望着我》《状元图》等。
  贾樟柯坦言,自己现在是“过来人”,在电影项目投资上帮助一些年轻人,就是为了让年轻影人获得更好的创作条件和资本环境。他坚信,未来,更年轻的创作群体将崛起。
  症状2:价值观缺失 赤裸裸竞争
  王小帅良方:不能一味商业化
  从《十七岁的单车》到《左右》,多年专注现实题材的王小帅,依然坚持着他的现实命题。在电影节论坛上,王导直言,中国电影导演面对当下社会,不能“集体缺位”“不能放弃用电影这支笔,记录下我们的现实、人们的希望和人们的心情”。王小帅说,一方面他赞同商业构架作为电影产业的主体,但另一方面也不能“一味商业化”。“价值观失去了,大家赤裸裸在竞争……”他认为,这对国内电影业而言十分不堪。他主张,导演还是要老老实实把电影拍好,同时不丧失自己的风格特点。
  “抱怨不得,还是要从自己身上找点毛病。”《头发乱了》《斗牛》等影片的导演管虎坦言,“我一直觉得我们这些人不算年轻导演了,最大的问题就是自己的问题,严格地说,我们每个人的电影都有很多问题,要尽量去弥补这些问题”。
第3个回答  2020-03-22
院线遭遇资金危机,这个主要是你没有让广大电影爱好者都能走进影院来观影。也就是没有深刻分析什么人能够来电影院看电影,什么人根本就不回来看。
我觉得一部电影就播放短短的一段时间来靠这段时间来拼票房,而有限的时间内获得高票房就是一种投机一种赌博,赌博就有风险,成败各占一半,如果赶上两次票房不佳资金就不危机也是很难受。第一票价太高,应略有降低,但是通过新鲜程度来调低票价。第二通过降价把不去看电影的人再拉回影院。第三就是小的时候学校还有类似包场看电影的课余活动,现在这个都没有了,然后单位不定期都会走包场现在也没有了。
电影产业应该在原有院线,安排小影厅播放过期不过年的电影随着电影的上映时间的延长,票价逐渐降低,走量。
第4个回答  2020-03-22
面对市场的冷静,影视公司以及从业者对中国的电影市场仍然保有信心,与此同时,对未来发展模式和路径的思考也没有停止。当影片达到一定数量,票房到达一定高度时,下一步要追求的重要目标就是质量的提高。作为新一轮电影发展新动力,互联网影视行业带来新的技术和思路。2008年至2018年,中国电影总票房由43.41亿元涨至600亿元,增长约13倍。其中国产电票房达到378.97亿元,占比62.15%。影院银幕数量超过6万块,稳居世界首位。
然而近两年,依靠投资扩大规模,尤其是扩大放映规模拉动增长的模式已经遇到瓶颈,外生动力拉动产业的作用明显减弱。整个行业正在经历一场非常深刻的变革,产业增速在放缓,而且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对未来仍然保持乐观。最关键的还是要回到内容上,要打造出好的作品,这是一切信心的根基。
第5个回答  2020-03-18
不是电影产业的人,不专业地说几句。其实国人是近十年才开始多人走进电影院。票价高,质量不高是一直的问题。近年来,质量有提高,票价也下降了,但还没有形成消费习惯。去电影院都是年轻人,甚至都是学生和情侣。保持影片质量,拓宽消费群体,养成消费习惯,可能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