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岩相、火山旋回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01-18

火山岩相是指“在一定的环境下,火山活动产物特征的总称”。作为火山活动遗迹的火山岩相,对研究火山地质、火山岩形成的机制和火山碎屑物沉积过程有着重要意义。从构造环境和成因角度研究火山活动,是正确判别火山喷发类型、火山构造、火山旋回的基础。我国许多学者诸如邱家骧(1988)、陶奎元(1885)、王中杰(1988)、尹家衡(1991)等,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中生代陆相火山岩岩相研究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笔者参照前人的划分方案,结合本区的实际情况,将火山岩相与火山作用阶段联系起来。根据火山作用阶段划分火山相系,再根据火山作用机制与成岩环境、岩石类型与组合、产出状态、火山构造的关系划分岩相类型。火山活动由早期到晚期,由沉积喷发-喷发-喷发沉积这样的火山活动过程,堆积了一套火山相系及其相应的火山岩。我们将吐拉苏火山岩带内火山岩共划分出3个火山相系,5种岩相基本类型(表2 6)。

火山旋回是指在一个火山活动时期内,由火山作用不同阶段形成的具有一定岩相组合,并与一定的火山构造形式相联系的火山活动产物的总称。正确地划分火山旋回是阐明火山作用、划分火山地层的基础。火山旋回大致相当于地层单元的组或大于组,一个火山旋回往往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多个亚旋回。我们将大哈拉军山组火山活动视为一个完整的火山旋回,并进一步划分为3个亚旋回。

亚旋回相当于或小于组,或相当岩石地层中的岩性段。在火山活动岩相组合特征上有其相对的独立性。一个亚旋回又往往包含了一个以上的火山活动韵律。

韵律是火山地层的基础单元之一,它相当或小于一个岩性段,是一次喷发或连续喷发的产物和过程。

大哈拉军山组火山旋回火山活动强烈,主要由一套中酸性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组成。在区域上该旋回火山岩与下伏中奥陶统奈楞格勒达坂组、上奥陶统呼独克达坂组、下志留统尼勒克河组(千子里克组)以及上泥盆统吐乎拉苏组均呈不整合接触,其上被下石炭统阿恰勒河组不整合覆盖。

由此可见,火山地层的划分应该以火山旋回的划分为基础。根据该火山岩带内火山活动特点、火山岩岩性组合、层序及其矿化特征,将吐拉苏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作为一个旋回,进一步划分为3个亚旋回和6个韵律,与所划分出的5个岩性段有一定的对应和包含关系(表2-6)。

1.第一亚旋回

本亚旋回为大哈拉军山早期火山作用产物,该亚旋回火山岩主要分布于吐拉苏火山岩带西部京希、琼卓路萨依和恰布坎卓它一带。它由两个火山韵律层构成,大体相当于大哈拉军山组酸性凝灰岩段(C1d2)和下安山岩段(C1d3)两个岩性段。

(1)第Ⅰ韵律

本韵律火山岩主要分布于西部京希、琼卓路萨依、依克阿夏以及恰布坎卓它地区。该韵律火山岩相当于大哈拉军山组第二岩性段(C1d2),主要为含火山灰球的酸性火山碎屑岩、火山灰凝灰岩夹强硅化凝灰质砾岩(含金)、强硅化沉火山角砾岩(含金)和正常沉积的砾岩、砂岩、泥质砂岩等,厚度为294 m(图2-15)。其下与大哈拉军山组第一岩性段(C1d1)沉积砾岩层呈整合接触,与中奥陶统奈楞格勒达坂组(O2n)、上奥陶统呼独克达坂组(O3h)和上泥盆统吐乎拉苏组(D3t)呈不整合接触,其上与第Ⅱ韵律层呈整合接触。

图2-15 吐拉苏西矿点TC2探槽随手剖面

本韵律火山作用是以沉积-爆发相为主,喷溢相次之,强硅化地段普遍含金,为本区硅化岩型金矿的主要赋存层位。

(2)第Ⅱ韵律

本韵律火山岩分布于琼卓路萨依、伊克阿夏一带,其下与大哈拉军山组第Ⅰ韵律(酸性凝灰岩段,C1d2)呈整合接触,局部不整合于中奥陶统奈楞格勒达坂组(O2n)之上,其上与大哈拉军山组第4岩性段(C1d4)火山岩呈整合接触。该韵律大体相当于大哈拉军山组第三岩性段(C1d3)火山岩,早、中期以中性火山碎屑岩(粗、巨粒)猛烈爆发与中、基性熔岩交替喷溢为主,晚期则以大量中酸性熔岩喷溢为主,厚度178 m。

从火山岩岩相特征来看,本韵律火山作用变化频繁,爆发与喷溢作用交替进行,总体以陆相喷溢相为主,爆发相次之。

本亚旋回的两个火山韵律层大体相当于大哈拉军山组酸性凝灰岩段(C1d2)和下安山岩段(C1d3)两个岩性段。其岩石组合主要由粗—巨粒级中酸性火山碎屑岩、含火山灰球的火山碎屑岩、沉火山碎屑岩和中酸性熔岩构成。

2.第二亚旋回

该火山亚旋回火山活动强烈,分布最广,从西部京希—吐拉苏经吾拉斯台到东部也里莫墩、郎布拉地区,分布于整个吐拉苏火山岩带内,是火山岩带的主体组成,呈近东西向带状展布,其火山岩地层相当于大哈拉军山组第四岩性段——火山碎屑岩段(C1d4),由Ⅲ、Ⅳ两个韵律组成,总厚1690~2737 m。

第Ⅲ韵律为第4岩性段(火山碎屑岩段,C1d4)下部层位,相当于吐拉苏地区第4岩性段的1~4层和吾拉斯台—郎布拉地区第四岩性段的1~2层;第Ⅳ韵律为第四岩性段(火山碎屑岩,C1d4)上部层位,即吐拉苏地区第四岩性段5~8层和吾拉斯台—郎布拉地区第3~7层。

Ⅲ、Ⅳ韵律均以中酸性凝灰岩大量喷发伴以熔结凝灰物质和喷发溢流开始,而后经少量的中酸性熔岩的喷溢,最终以沿近东西向裂隙侵入形成次火山岩相——石英长石斑岩侵位而告终,构成大哈拉军山火山旋回的主体。火山活动以爆发相为主,溢流相次之,喷发粒度具有先细后粗的特点,反映了爆发作用越来越强。火山岩具有岩石组合以中酸性火山碎屑岩为主、熔结凝灰岩大量存在等现象,表明,火山活动具有典型陆相喷发特征。吐拉苏铅锌矿化和也里莫墩地区金、铅锌矿化与该期火山活动有关。

3.第三亚旋回

本亚旋回火山岩主要呈近南北向,局部呈近东西向分布于火山岩带西部吉兰得—阿希—阿庇因迪一带,由两个韵律(Ⅴ、Ⅵ)组成,大体相当于大哈拉军山组上安山岩段(C1d5)的下部和上部层位。

第Ⅴ韵律相当于吐拉苏地区大哈拉军山组上安山岩段(C1d5)的1~3层,由含火山弹的火山碎屑岩及安山质熔岩组成,厚度达到370 m;第Ⅵ韵律相当于大哈拉军山组上安山岩段(C1d5)4~7层,主要由具有杏仁状构造的中性熔岩、含火山弹的火山碎屑岩组成,夹有火山碎屑沉积岩层,其上为下石炭统阿恰勒河组凝灰质砂岩段(C1a)呈不整合覆盖。

火山岩层变化表明,Ⅴ、Ⅵ两个火山韵律层同属大哈拉军山火山旋回晚期陆相喷发阶段的产物。该期火山活动以含火山弹的中酸性火山角砾岩、集块岩的强烈爆发开始(爆发相),中期以中酸—中基性熔岩的喷溢作用(溢流相),晚期以安山质—英安质熔岩的喷溢和沿火山管道贯入充填的火山颈相以及稍晚沿火山颈侵入而成的次火山岩相———石英角闪安山玢岩而告终。

该亚旋回火山岩相比较复杂,有爆发相、喷溢相,也有次火山岩相。其化学成分构成亦较复杂,一部分属钙碱性系列;另一部分属碱性系列。岩石的碱度随火山作用演化进程有增加的趋势。

该亚旋回火山作用与本区浅成低温热液系统金矿关系密切。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官方服务
      官方网站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