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地貌的塑造因素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28

构造运动奠定了海岸地貌的基础,在这基础上波浪作用、潮汐作用、生物作用及气候因素等塑造出众多复杂的海岸形态。 传入近岸的波浪,因水深变浅而变形,水质点向岸运动的速度大于离岸运动的速度,形成近岸流。近岸流作用产生水体向岸输移和底部泥沙向岸净输移。在波浪斜向逼近海岸时,破波带内则产生平行于海岸的沿岸流动。这样,由向岸的水体输移和由此产生的离岸流、沿岸波浪流、潮流构成了近岸流系。此流系海水的流动所产生的泥沙强烈交换,形成一系列海岸堆积地貌。
为塑造海岸地貌最积极、最活跃的动力因素。近岸波浪具有巨大的能量,据理论计算,1米波高、8秒周期的波浪,每秒钟传递在绵延1公里海岸上的能量为8×106焦耳。在苏格兰东海岸曾记录到拍岸浪冲击在岩壁上的作用力,每平方厘米约为3千克以上。海浪冲击海岸,压缩岩石裂隙中的水和空气,海浪离开岩壁的瞬间,裂隙中水和空气又急剧硫胀,导致岩石粉碎,岩壁剥落。蚀落的岩屑在波浪卷带下,又撞击岩壁,磨蚀岸坡。海岸在海浪作用下不断地被侵蚀,发育着各种海蚀地貌。尤其具有较大波高和波陡的暴风浪,对海岸的破坏作用更为显著。被海浪侵蚀的碎屑物质由沿岸流携带,输入波能较弱的岸段堆积,又塑造多种堆积地貌。 海岸带的沉积物在波浪、水流作用下,发生横向或者纵向运动,当沉积物运动受阻或波浪水流动力减弱时,即发生堆积,形成各种海积地貌。按堆积体形态与海岸的关系及其成因,可分为毗连地貌、自由地貌、封闭地貌、环绕地貌和隔岸地貌。按海岸物质的组成及其形态,可分为沙砾质海岸、淤泥质海岸、三角洲海岸、生物海岸等地貌。
①沙砾质海岸地貌。发育于岬角、港湾相间的海岸,由被侵蚀的物质经沿岸流输送堆积而成。波浪正交海岸传入时,水质点作向岸和离岸运动,但两者的距离不等,导致泥沙向岸和离岸运动。这种横向的泥沙运动,形成近岸的泥沙堆积体,它们由松散的泥沙或砾石组成,构成了沙滩以及与岸线平行的沿岸沙堤、水下沙坝等一系列堆积地貌。波浪斜向到达海岸时,沿岸流所产生的沿岸泥沙纵向输移,使海岸物质在波能较弱的岸段堆积,形成一端与岸相连、一端沿漂沙方向向海伸延的狭长堆积体,称为海岸沙嘴;若沙砾堆积体形成于岛屿与岛屿、岛屿与陆地之间的波影区内,使岛屿与陆地或岛屿与岛屿相连,称为连岛沙洲;在一些隐蔽的沙质海岸上,有与岸平行或有一定交角的沙脊和凹槽相间的地形,构成脊槽型海滩。
②淤泥质海岸地貌。在潮汐作用较强的河口附近和隐蔽的海湾内堆积而成,这类堆积体由0.002~0.06毫米的细颗粒物质组成。地貌形态较为单一,成为平缓宽浅的泥质潮间带海滩。与更新世冰水沉积作用有关而发育成的泥质海岸,岸外海滨有一列断续连接的岸外沙堤,它以北欧瓦登海最为典型。
③三角洲海岸地貌。在河口由河流携带的泥沙堆积而成的向海伸突的泥沙堆积体。有呈鸟足状的,如密西西比河口三角洲;有呈尖嘴状的,如意大利台伯河口;有呈扇状的,如尼罗河三角洲和黄河三角洲等。(见三角洲)
④生物海岸地貌。为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特有的海岸地貌类型。造礁珊瑚、有孔虫、石灰藻等生物残骸的堆积,构成了珊瑚礁海岸地貌,主要分为岸礁、堡礁和环礁三种基本类型。岸礁与陆地边缘相连,并从陆地向海方向生长,如红海和东非桑给巴尔的珊瑚礁。堡礁与岸线几乎平行,礁体与海岸之间由潟湖分隔,如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大堡礁;环礁则环绕着一个礁湖呈椭圆形,中国南海西沙群岛大多为环礁。
在茂盛生长有耐盐的红树林植物群落的海岸,构成红树林海岸地貌。红树植物有特殊的根系、葱郁的树冠,能减弱水流的流速,削弱波浪的能量,构成了护岸的防护林,并形成了利于细颗粒泥沙沉积的堆积环境,形成特殊的红树林海岸堆积地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