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对北大的校长实名推荐的自主招生政策有何看法?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3-12-02
个人认为是不太公平的 首先是有推荐资格的学校都是大城市里的重点高中 明显这个是排除了农村以及非重点中学的优秀学生 我们国家的教育资源巨响医疗资源一样分配布局不公平有地区差异。其次 这些推荐的学生都足够优秀了凭自己的能力就可以考进北大了何必还有费人力物力来推荐他们?
第2个回答  2013-12-02
表面上是一种新模式的探索,实际上有很多弊端到底是谁在打着教育改革的幌子,想着把手里的权利变成金钱?高考,是当今中国唯一最公平的地方了。虽然她有一些不足,但是她至少保证了绝大多数人公平地参加考试、录取、上大学的权利。国家对于高考也是极为重视,对于高考的管理、监督,可谓费尽了心思,用足了力量。这才保证了高考这块相对比较干净的地盘。有多少有权人、有钱人,想方设法来破坏这种公平,近期曝光的案子已经不少了。即使这样严格,打击这样无情,想从这里捞好处的人,还是一把一把的。不过由于国家控制的不错,想钻高考空子捞钱的风险,还是很大。某些在教育界大权在握的人,日思夜想的就是怎样把自己手中的权利,通过某种表面上合理、合法的模式,来变成大把的钞票。北大的中学校长推荐制,到底能带给我们什么东西呢?我们先来看北京四中校长的理解。——作为“上榜”名校北京四中的校长,手握五个推荐名额的刘长铭说,“我不敢保证学校今年一定有符合推荐标准的学生,如果没有,我宁愿一个也不推荐。”他认为值得推荐的学生应该是可能成为像钱钟书、吴晗这样在某些方面表现出过人才华的特殊人才,而不是一般意义上“均衡”发展的优等生。在刘长铭看来,“校长实名推荐”并非名牌大学为了争抢优质生源想出的新花招,而是对现有录取制度的探索和补充。 但是,刘校长其实是在自欺欺人。试问:如果数学如某著名作家那样才考15分,能进北京四中吗?即使如某著名作家如此优秀的人,在初中时期大体也不会就已经在文学方面造诣奇高了吧?那么,这样的偏才,本身就进不了这些著名的高中,你高中校长又去哪里推荐这种偏才呢?很多后来的著名学者、教授,在高中时不一定就是偏才,也不一定就显露出某个方面的优秀,如韩寒之类的偏才,其实是这个社会的另类。这种另类,其实并不需要上什么北大,清华,一样可以出人头地。因此,依靠这种体制想从中推荐什么优秀的偏才,本身就是骗人的鬼话。其本质是什么呢?是为了把权力变成金钱,安装一个合法的伪装。偏才是没有固定的定义的,什么是偏才,自然是校长说了算,否则还叫校长推荐制吗?这个朋友们,这些校长你认为他们真的能坚持真理和公正吗?这些校长哪个不是上级委任的?哪个不是上级眼里的自己人?如果他们敢于不听上级的话,不给上级面子,他们还能继续做这个校长肥缺吗?因此,在推荐所谓偏才的过程中,最容易滋生腐败,再垃圾的学生,我只要说你有偏才,那是谁也挡不住了!!!当然,谁也不傻,在开始实施这个制度的初期,这些人还是会很克制的,估计还不敢明目张胆地进行腐败。但是等到逐渐推广了,到处都是了,大家也都习以为常了,这个时候,腐败就开始蔓延了。因此,所谓推荐偏才的本质,就是在为以后的腐败预备一个合法的保护伞!
第3个回答  2013-12-02
都轮不到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