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越作战牺牲的两位师级干部,都是东北人,他们是谁?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12-30

辽宁作为虎踞关外的兵家必争之地,自古以来,名将辈出。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牺牲的两位职级最高的军人,都是辽宁人,还都是一个师的。

一位是辽宁丹东东沟县人,42军126师副政委林凤云,是位在解放战争中就南征北战的老战士,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也立下战功。1979年2月17日,林政委乘装甲指挥车率部队奔袭东溪,不幸在靠松山遭到敌军埋伏。因为当时的装甲指挥车还没有伪装,都是带着两根天线,所以就成为敌军重点进攻的火力点,被好几发炮弹打中。林政委从炮火中徒步指挥作战,不幸被打中胸部。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坚持把身上的机密文件销毁,没有留下一句遗言,他是对越自卫反击战牺牲的第一位副师级干部,时年只有51岁。在此之前,他曾经告诫也在前线的儿子,只有一句话:“在战斗中一定要机智勇敢,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为人民立功。”没有帮儿子解决一点个人问题,而是把儿子放在最前线,跟普通战士一起杀敌报国。

还有一位是辽宁大连庄河县人,跟林政委一样,也是42军126师的,赵连玉副师长。赵师长是1945年参军的,早年还被日本人抓去 做过苦工,辽沈战役、平津战役都打过。1979年3月9日,赵师长在广西崇左硕龙镇指挥部队打通回国道路,眼看就要回到祖国怀抱,没想到当天傍晚,赵师长在勘察地形的时候,被敌军狙击手盯上了,敌军狙击手常常隐蔽在树上,常常一天一夜一动不动,很难被发现。

当时我军制服都是一样的,看不出军衔,他们选择袭击目标,主要是看对方年龄、气质以及周边人的态度。赵师长被打中了颈部,受到了致命伤,也没有留下遗言就牺牲了,临死前身边的人哭着喂了他一口水,结果水就从枪眼里流出来了,周围的指战员全哭了,赵师长时年只有49岁。

如果两位副师长级军官没有在最前线指挥作战,也许不会牺牲,他们身先士卒,即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想到的依然是国家,依然是部队。

他们的遗体也都是安葬于前线,在广西龙州烈士陵园,和战士们在一起。

林政委的墓碑上没有照片,有一朵红花。

赵师长的墓碑前,摆着两瓶白酒。

将军战死沙场,人民永远怀念。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