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粉色衣服的男孩。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8
不是说穿粉色衣服的男孩长大了,

而是说男孩长大了才穿粉色衣服。

男装在那家店的二楼,手扶电梯刚行驶到一半,他就立马回头对朋友说,“我看中了那件衣服。”朋友也笑了,“隔这么远你都看得见啊哈哈。”他心里一想,也是啊,怎么只看了一眼就喜欢上了呢?

但冷静下来再去回想,应该也没那么奇怪吧,那件卫衣不是浅粉色的嘛。在买衣服的那个周六晚上,他好像是夜里两点才睡去的吧,因为那件粉色衣服。

我甚至自己都不太敢承认那个人是我,毕竟这样的操作根本不像是我会做的。

搁以前,尤其是上大学以前,从来都没有看过黑白灰以外颜色的衣服,现在也是。以至于这一件全粉的卫衣引发了不少的话题,还发了一条朋友圈,每一个人看后都会说点什么。其中最多的一句就是:你不配。

大家都说,包括我也这样认为:只有皮肤白皙清秀俊朗身材高挑形象气质佳的男孩子才能hold住粉红色。至于我,似乎永远都不配。

那天晚上因为买了那件衣服,我其实也坐立难安,睡觉的时候也是翻来覆去,想不明白自己到底是为啥要买粉色衣服,只是很清楚自己不该穿粉色。

买回家后试穿一下,竟然穿了两个小时到洗澡之前才脱下来丢进洗衣机,其他新衣服买回来就只是试穿了一下就脱掉了。我觉得我也有点过了,对于那件粉色卫衣。

也有说一件衣服而已,没必要这么较真,但琢磨一下就感觉,不只是因为那件粉色衣服,折射出的那些潜在的影响因素,才是扰乱情绪的根源所在。似乎更多的就是那条“我不配”,太挠人了。

其实我也明白,少给别人添堵,没事就别穿粉色。

记得那个周末之后,有天晚上下班路上跟同事聊天,兴冲冲地跟她讲我买了一件粉色卫衣的事情,我有点调皮和幼稚。然后不知道怎么就聊到了应援色的问题,我说张杰的星星聚在一起就是蓝色星空,她问周杰伦歌迷的粉色怎么解释。

没两天就看到#周杰伦 驾驭粉色第一人#的话题出现在了热搜榜:周董晒出了自己的战靴,粉色球鞋很抢眼。网友们都说周董不仅穿粉色衣服,原来还穿粉色的鞋子,喝奶茶穿粉色的小公举周董好像是尽人皆知的事啊。都两个孩子的爹了,自己不也还是像个孩子一样嘛。

或许,再过个十年,连看粉色衣服的勇气都不会再有了吧。再过个十八年,到了四十岁的那年更不可能有周董彼时的潮流范儿。要不是说大咖就是大咖,我估计到时候自己心里都过不去那个坎儿。

毕竟自己个子不高皮肤还黑。更别提人到中年的时候没有勇气,就连现在正值青年该放肆的年纪,也没有足够的勇气去挑战一些不可能。

说句开玩笑的话,打从娘胎里出来,我就注定要背负着这从小困扰到大甚至一辈子的两大难题生活,不是我死脑筋,是只有正经历着的我才明白事实是有多现实。

记得大姑跟我讲,在我出生之前,我爸妈吵架,然后我妈就一气之下去了镇上老街租房把我生了下来。我妈说,当时太爷爷家里有钱又很支持她,她又特别会做生意,镇上的豆腐是她最开始从城里运回来卖的。我想我妈是在表达她年轻的时候是“豆腐西施”的那层意思。

虽然豆腐很白,我妈也很白,我妈也爱吃豆腐,也还是没能改变她大儿子皮肤黑的事实。大姑还说,等我快满月的时候,她带着我爸去接我妈和我回家。不过在看到我的那一刻,她内心是拒绝抱我回家的,因为我太黑了,都不想伸手抱的那种。虽然很想笑出声,可发现她说的不想抱的是我,根本笑不出来了好么。

我妈又跟我解释说是因为我出生在春天,阳光正暖的时节,她坐月子的时候就想多晒晒太阳,就抱着我在古街老房子的屋檐下晒太阳,美其名曰接受日光浴,对我身体好。所以等到满月的时候就成了大姑都不想抱的那种娃儿。

嗯,我妈疼我,没错的。紫外线晒多了皮肤能不黑么,人家都是为了追求古铜色才天天去海边晒太阳,我这是出生个把月不到就晒就了古铜色,要比别人拥有这个肤色多几十年。

不过说归说,到现在都已经成了玩笑话了,虽然不太愿意接受,但好在活成了一个乐观态度,毕竟家里人都疼我。大姑最后还是把我抱回家了,这一抱回家就没再轻易放下过。

初中生病住院,她偷着给我买医生不让吃我却很想吃的东西,病好后,只有她支持虽然休学了但不想再重读的我,大学毕业后,是她夜里做梦都梦见我带女朋友回家,操心着我的一切。

要知道,大姑在家里甚至在村里都是数一数二的厉害角色,在我这却总是极尽着温柔。

至于个子不高的问题,至今也没法解释。我爸妈都不矮,我弟也不会矮,所以只能理解为我是基因突变,惨是比较惨了点,但也没办法改变。除了忍着去接受这个事实,也得忍着去把心里的这份痛埋在心底。

这一痛,就是一生。这一念,就是负担。

就好比,是心理负担压垮了我对感情的那份向往。也只有心理负担这一个理由,能拿去解释为何我没能坚持下去的原因。她长得好看,身高身材皮肤都不差,是我,从在一起之前就开始担心我配不上她的问题。

就跟我不配穿粉色卫衣是一个道理。

两个月过去了,也是偶尔把粉卫衣穿在最里面,没打算再给大家添堵。一年多过去了,也是偶尔去看看留存下来的记忆,放开她或许才是我能做的,最不耽误她的决定。

也就是嘴上说着再找对象,可,也是真的怕了,不想误了任何人。

关于“不配”这件事,我从小就经历着,说习惯了也不夸张。

粉色应该会让喜欢甜的人心情愉悦,很明显这些人想要获得幸福。对于一些甜蜜的人来说,粉色是一个在高兴的时候都会选择的颜色。

很不幸的是我从小就只喜欢吃辣,性子就比较偏激,也甜不起来,也不能让周围人高兴起来。就连我妈也不行,我不用刻意去讨她开心,只需要时刻注意不惹她生气就行。

小时候买衣服从来没考虑过粉色,说直接点就是因为皮肤黑,就从没考虑过黑白灰以外的颜色,甚至连白色的衣服都不怎么考虑。以至于我最坚持的就是鞋子一定要是白色的,所以到现在买鞋子也只买白色的。

我觉得我妈是真的委屈,真的很难做,毕竟我的衣服是真的很难买。什么衣服给了我穿,也没那个架子能把衣服撑起来。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妈对我说过的最多的一句话,衣服要买大一点的,小孩子长得快,买小了穿一段时间就穿不得了。事实证明是她错了,有很多衣服我穿不到一周就不想再穿了,有的甚至是只穿一两次就搁柜子里了。等再过一两年觉得自己能穿了想拿出来穿的时候,才发现我已经不再是能穿那些衣服的年纪了,那些样式就只配那个年龄的小孩。大一点了,就没资格再穿可爱衣服了。

小时候买衣服这件事,没少惹我妈生气,是我辜负了我妈的期望。有很多我初高中的衣服,我弟小学就能穿了,知道我脸上的“丢人”二字有多大吗?我妈也不再给我弟买大一号的衣服,即使合身的衣服穿不了多久,也宁愿买最合适的,在那个能穿那件衣服的时期。

而我弟,什么衣服都能穿,鞋子却只穿黑色的。

初中的时候,我爸偶尔会带我去买一次衣服,然后就逮着那些一直穿。也不是衣服有多合适,只是为了给我妈一个台阶下,似乎那个年纪能做的不让我妈伤心的事情,就是说让老爸给我买几件穿吧,不管有多丑,也总比我妈买了却一直陷入尴尬要好的多。

毕竟是老爸买的,跟她没啥关系,也就不用自责。可后来我才发现,那似乎更伤了我妈的心,让她以为我只喜欢我爸买的衣服,而她给我买衣服的时候因为我穿不了她看中的好看衣服,老惹她生闷气。

到了高中只穿校服,真的省了好大一件令人头大的事情。我妈想给我买衣服穿的想法也没断过,每次月假回家就想给我买,指着那件觉得适合我的就要买,可往往到最后都是以一件都不能穿结束。

偶尔有一件合适的,两个人都喜欢的,我就会很珍惜,毕竟遇到能穿的衣服很难得。我也会使劲夸我妈眼光好,只是为了避免大多数衣服我穿不了而让她难过。

上了大学,反而很想我妈给我买衣服的那些场景,长大了,却再也弥补不起来小时候的遗憾了。我也不想因为自己的不争气而惹我妈生气,也不想她因为不能给我买到合适的衣服而自责。后来,我学会了去讨好她,让她觉得她还是被我需要的。我说武汉买不到秋裤,她会给我买好几条准备着;我说想垫她手扎的鞋垫,她甚至会一口气扎十双……

挺对不起我妈的。

即使是这样,我妈也从来没嫌弃过她儿子不争气这件事。

也就只有她不嫌我个不高皮肤黑了吧。也就只有她会一直坚持那种阿Q精神对我说你一点也不矮也不黑这种话了吧。

可就是那种傻傻地可爱才更令人心疼。我会觉得背负着这样的心理负担过得很难,可她应该才是那个背负着很多人的舆论和指点在生活的人吧。

买粉色卫衣那晚,我听见她在视频电话那头扭头对我弟说,你看你哥现在还给自己买了一件粉色衣服穿哟。后面她又小声说了句,你哥现在应该也有很多衣服能穿得下了吧,真好。她可能觉得我给她买的手机不怎么好,收音效果也许没她想的那么好,所以觉得我会听不见。

我也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她才能放下心底的那份遗憾。

就像我也永远不会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接受自己“不配”这个事实。也许已经接受了,也许这辈子都接受不了。

再说吧。

虽然不怎么想揣着自卑调低姿态而卑微地去生活,但这么多年也都这样过来了,一转眼就长大成人,甚至都大学毕业成了社会人了。不再有避风港湾了,不再有后退余地了,不再有试错机会了。

直到上了高中,我好像才打开了另一个世界的大门。高一的每个周六,在他们愿意从一开始就带着我一起去小北门江边喝酒开始,我才逐渐觉得自己有在被接受,有在被接纳,有在被邀请融入正常人的群体。

对,正常人,而不是被抛弃被放弃扶不起来的那种人。带着我一起不再是累赘,带着我一起不怕被别人笑话,尽管在他们眼里我仍是个小孩儿,但至少在那时候我开始感受到有平等交朋友的氛围。

虽然处处都被照顾着,但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我开始明白朋友二字的含义,开始重视朋友在心里的分量。只不过也不是一直都那么顺,文理科分班后,又变化到了另一个层面,新的班级新的同学里能接纳我的圈子变小了,我也慢慢接受不是所有圈子我都能进得去的现实。

慢慢地有了固定的圈子,也慢慢地愿意开口说话,不再那么闭塞了。高中毕业后才知道他们其实有个打游戏的群,可基本所有玩的好的男生都在群里了,我记得朋友跟我讲的是我不打游戏就没把我拉进群,里面也就打游戏叫一声,进去也没啥事,没那个必要。

我尽量不再去想那件事,毕竟一直联系的那几个朋友也一直有联系,我以为我其实不会再介怀,有的人确实也没有再联系过。

直到大学毕业,被拉进大学同学的游戏“开黑群”,我才知道那是一种什么感觉,即使只是看着他们喊喊大家有空一起打游戏,聊聊关于游戏的事情,也会觉得真实,觉得自己有在被真正容纳。

被包容的感觉,其实说不出口,但就是需要。

所以成长这一路上,虽然一直背负着心理负担,但也在极力去维护去争取留下来的这些人,学会去感恩去回报。就像我一直在说的那句,谢谢一路走来遇到的都是温柔的人。

被有礼对待,被呵护情绪,被照顾颜面,被有分寸的关怀,这样的,都被称作温柔。

虽然这些无法再改变的事实给了我一种不同于普通人的生活,至少在思想包袱上是不那么普通的,是有负担的,但我也健健康康地长大了。至于未来,走一步看一步吧,既然已经到了自己能养活自己的年纪,那就好好珍惜留下来的一切吧。

该明白的道理我都懂,该承受的负担我担着,过不了普通人的生活也最起码要活的像个正常人。

不管怎么样,那个背负负担艰难成长的男孩成人了,没有多么扭曲的心理,也还算正常,也已经学会去讨自己开心了,想穿的衣服敢去买了,想给自己的生日礼物也舍得买了。

这二十二年,先谢谢自己。

推荐 |  毕业租房百日记。

插图 | 小小焦迈奇

日期 | 20190311

#想对你好是真心的#

夜里造了一个梦,

清晨醒来实现它。

志成是你手机里一个喜欢记录故事的好朋友,

而这里,是他认真做梦的地方。

一起做梦,请多指教。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