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生理机制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6
世界卫生组织2017年发布的关于抑郁症的全球统计报告显示全球约有3.4亿人患有抑郁症,中国发病率为4.2%[1]是全球抑郁症人数最多的国家。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低,悲观,思维迟缓,缺乏主动性,自责自罪,饮食、睡眠差,担心自己患有各种疾病,感到全身多处不适,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

引起抑郁症的原因可以粗略地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人体内部的生理原因,如脑部功能结构及神经系统的异常变化,或者基因的遗传,或者神经可塑性,另一类是外部的环境因素,如生活压力,早期的不幸,季节变化,医疗、药物等问题。然而这二者之间又是相互交叉影响着的,很难辨别出谁是因谁是果。本文将从生理机制的角度探寻抑郁症的成因,加深大众对抑郁症的理解,主要有以下几类说法。

1.创伤性脑损伤

外伤引起的脑组织损害会使患抑郁症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但创造性脑损伤与抑郁症没有明显的因果关系。不是有脑损伤的人都得抑郁症,故而抑郁症的成因可能是其他相关因素。比如人被钝物撞击,导致记忆力下降、动作迟缓、影响阅读和表达、社交能力削弱、性情变化等,被影响了的社交能力,从而导致抑郁症。

2.一些与抑郁症有关的脑神经递质

该假说认为:大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尤其是去甲肾上腺素、脑内5羟色胺、多巴胺的浓度降低,人体会出现抑郁症状。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有助于收缩血管,升高血压;高浓度的去甲肾上腺素与压力焦虑相关,包括对环境压力因素(高音,强光)的心理反应;也可能有助于确定动机和奖励。5-羟色胺/血清促进素(Serotonin):有助于调节睡眠,食欲和情绪,抑制疼痛。研究证明,抑郁症与血清促进素水平降低有关。多巴胺(Dopamine)对运动至关重要;有助于激发动机;可以影响人们对世界的看法;也会对来自丘脑的感官信息加以限制或选择。但无法证明是这些单胺类神经递质下降造成抑郁症还是抑郁症导致单胺类神经递质下降,没有证据证明单胺类神经递质,因果关系不明确。

在此基础上出现了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和单胺再摄取抑制剂(如:三环类药物)等提高中枢单胺类浓度的药物, 并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肯定的疗效。各受体所介导的生理功能失常为抑郁症的病理机制提供了较好的解释。它们的数量及功能状态亦可作为抑郁症的临床指标。

但是,有学者认为单胺耗竭假说并不能完全解释抑郁症的治疗和病理生理机制, 患者服用了此类抗抑郁药物后中枢单胺浓度迅速提高, 而抑郁症的临床症状 常常需要经过几周甚至几月才开始缓解也难以解释。因此脑涨落测出来的结果现在还是没有说服力,正常人也会偏低,没有多大临床意义。

一系列神经元连接在一起,就形成了另一个重要的概念-神经通路。如果神经递质负责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的信号传递,那么神经通路则涉及的是不同脑区域之间的信息传递。一些研究发现,在人类或者动物抑郁症患者的脑部,神经通路异常。与神经抑郁相关的神经通路主要有三条:起始于中缝核的通路,通往大脑中的许多区域包括额叶和大脑边缘系统。中缝核位于脑干,负责分泌大部分脑部血清素。起始于蓝斑核的通路,通往大脑中的许多区域。蓝斑核位于脑干,负责释放去甲肾上腺素。起始于中脑腹侧被盖区的通路,通往大脑中的许多区域,位于脑干,负责提供多巴胺。这些通路异常可能会引起抑郁症。

3. NA和 5 -HT的持续升高

有研究认为,在药物的作用下NA和 5 -HT的持续升高将导致相关受体如:β肾上腺能受体、5 -HT2受体的下调。因而产生了β肾上腺能受体假说和 5 -HT2受体假说,认为抗抑郁药物的作用是依靠下调β自动受体 (βAR)和 5 -HT2受体的数量和功能而实现的,受体敏感性的增加将导致抑郁症的发生。但这一假说也受到了挑战:(1)不是所有的抗抑郁药物都能下调 β AR和 5-HT2受体位点。(2)抗抑郁药物能迅速下调 βAR和 5 -HT2受体位点, 而抑郁症临床症状的缓解仍然需要几周的时间才能表现出来。(3)电抽搐治疗(ECT)治疗时, 5 -HT2受体是增强而非下调。 由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选择性 5 -HT再摄取抑制剂 (SSRIS)等抗 抑郁药物能增加 5 -HT1A受体功能, 而三环类药物及 ECT 能增加海马突触后 5 -HT1A受体的敏感性。 因而又提出了抑郁症的 5 -HT1A受体敏感性假说, 假说认为 5 -HT1A受体的减少和功能的降低是导致抑郁症发生的原因[2]。

目前已开始关注受体功能之间的相互联系,探讨它们的失调对神经 、内分泌、免疫功能影响的内在联系。比如 :GR下调 , 海马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数量减少;谷氨酸受体下调, 钙通道失调 ,产生神经毒性物质,导致神经元死亡。两者的协同作用加重神经元的损伤 ;又如 SPNK1受体通路与 5-HT神经递质通路存在相互交叉,阻滞 SP-NK1受体通路系统可以增加诸如中缝核群等脑区域的 5-HT的神经。

4.认知功能

岑文(2020)认为抑郁症患者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损伤,包括执行功能、注意、记忆功能以及反应速度等。在对应生物学基础的研究中,患者执行功能的损伤主要与前额叶及其皮下核团的异常有关,而注意缺陷则大多是由于额顶网络连接、枕叶及扣带回等方面的异常 所导致的,记忆功能的损伤则与海马、扣带回以及内侧颞叶皮质等因素有关。此外,神经递质异常、长期的应激状 态以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均是导致抑郁症患者发病及认知功能损伤的主要原因。 因此,临床可通过影像学技术来了解抑郁症患者的病情程度,并掌握其干预前后的脑功能变化,对其病情的抑制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3]

5. 基因

WhereTo我们身体的每一个部分,包括大脑,都是受基因的控制的。人的情感受到数十种基因的影响。既然每个人的基因禀赋不同,其发生抑郁症的几率也自然不同。一些对双胞胎的试验证明,如果双胞胎中的一个出现狂躁症,那么另一个发生类似症状的几率是60%-80%;某些与脑功能相关的基因被发现与抑郁症的形成相关,尤其是在婴幼儿时期,脑部尚处发育阶段时,更易埋下隐患。男性和女性关于抑郁的基因方面是存在性别差异的,基因会导致更多青春期的女生产生抑郁情绪。并且在抑郁方面,女性要比男性更容易受到遗传的影响到,因而,男性和女性从父母那里遗传了相同导塑抑郁的遗传倾向性,但是这种倾向性在女孩身上更可能表现出来。随着基因科学的飞速发展,人们在研究基因对抑郁症的影响方面也取得了一定进展,正在证明基因与抑郁症之间的关联,然而该领域目前还有许多工作要做。[4]

6.最新研究

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抑郁症是一种全身性疾病。西班牙格拉纳达大学(UGR)领导的一个国际性研究团队首次系统地证明,抑郁不只是一种精神疾病――相反,它会导致氧化应激的显著改变,因此它应被视作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因为它影响到了整个机体。这是研究者首次针对抑郁症患者的躯体改变进行详细的研究。该研究探讨了个体氧化应激参数(特别是丙二醛[MDA],一种衡量细胞膜氧化损伤的生物标记物)的增加与抗氧化物质(如尿酸、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减少之间的失调研究显示,相比于健康对照,抑郁患者MDA水平显著升高,抗氧化剂尿酸及锌水平降低,而抗氧化增强酶(SOD)升高。在接受常规抗抑郁治疗后,患者的MDA水平降低至与健康人相同,同时锌和尿酸水平升高到正常水平,而超氧化物歧化酶无此变化。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变化的影响均不局限于大脑,而是累及全身。

讨论

尽管抑郁症的研究在该领域的发展已经到达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由于抑郁症通常是多种现象并发症且由于研究抑郁症常常以抑郁症患者为被试,只能证明抑郁症与某些脑结构有关,而不能证明抑郁症与某结构变化的因果关系,人类离真正全面地理解抑郁症的生理机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就目前的科学发现而言,在脑部功能结构以及基因形态和功能等对抑郁症的影响方面已经有了很多突破。相信未来运用药理学、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认识神经科学等探讨脑部功能结构及神经系统的异常变化、基因的遗传等和基因的关系,对抑郁症病的研究有很好的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1]WorldHealthOrganization.DepressionandOtherCommon Mental DisordersGlobal Health Estimates[EB/OL].(2017-02-23) [2018-10-25].http://www.who.int/mental_health/manage- ment/depression/prevalence_global_health_estimates/en/.

[2]江文庆,杜亚松.抑郁症病理生理机制的神经可塑性假说[J].上海精神医学,2006(02):117-119.

[3]岑文.抑郁症认知功能损伤及异常脑机制研究进展[J].世界复合医学,2020,6

(07):196-198.

[4]WhereTo.(2018).抑郁症的生理基础..引用来自https://www.jianshu.com/p/11d04a2ace0e

忧伤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