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开国中将,“出将入相”官至副国级,主席对他大加赞誉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07
独臂将军余秋里能文能武,既能够统领军队,也能够搞好政治、建设,算的上是建国初期少有的全能型人才。关于独臂将军余秋里,总是有着说不完的故事,他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建国后当过石油部部长、解放军政治部主任、中央书记处书记,为新中国建立和发展立下汗马功劳。

1936年,红军在贵州与军阀王家烈斗争时,余秋里当时二十二岁,就已经是红二军团红十八团政委了。王家烈用一个坚固的炮楼和一个榴炮营阻挡住红军的脚步,当时部队要想前进,就必要清除掉敌人。到了夜晚,余秋里和团长成钧偷偷摸近炮楼,一声枪响,敌人就乱成了一锅粥,还没怎么发动攻击,敌人就败下阵来。毕竟这是王家烈的一股部队,在外头还有更多的军阀士兵在等着。

成钧与贺龙商量说,可以再让部队埋伏在炮楼附近,一旦有人来支援就一锅端。还别说,王家烈的部队匆匆就赶来支援了,只见一声令下,军阀士兵开始后退撤退。成钧哪儿能轻易放走他们,早就在撤退路上埋伏好的他向敌人发动猛烈攻势。正打得起劲时,对面机枪手注意到成钧,扭转机枪对着他就是一顿扫射。

余秋里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没顾得了那么多,一把把成钧拽了下来。不幸的是,余秋里还是被机枪打中手臂。虽然余秋里当时伤的并不重,但在战时条件下,基本上不存在专业的医生。简单处理完伤口之后,余秋里就又投入到战斗中去。没过多久,余秋里手臂上的伤口感染特别严重,为了自保,余秋里不得不舍弃一个手臂,这也成为独臂将军的一段佳话。

余秋里不仅能打仗,在政治工作上也是一把好手,著名的诉苦三查运动就是余秋里首先推出的。1947年,西北野战军接连遭受两次失败,余秋里认识到原因出在士兵这,当时就意识到是时候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了。通过走访部队,余秋里发现,在各个部队当中,国民党军占比比较大,甚至能够占到70%左右。众所周知,国民党部队战士大多是混口饭吃,被俘虏之后,战士们本着哪家都是干的原则跟着红军打仗。

但红军部队可不是军阀和国民党军队,红军战士大多有着崇高的革命理想。战士连信仰都没有,遇到困难就想着撤退,看到敌人就想后路,是绝对打不赢胜仗的。看到这里,余秋里在所辖的358旅开展诉苦大会,借以打开战士们的心扉,让战士们树立远大革命理想。在战争年代,很少会有战士家庭幸福,而经过诉苦三查活动,大家说出了自己的心事,对帝国主义侵略者咬牙切齿,战斗力自然会有明显提升。彭德怀知道这件事后转告给毛泽东,没想到毛泽东对此非常感兴趣,在全军广泛开展诉苦三查活动。

新国成立后,为了尽快恢复经济建设,全国各行各业都在飞速发展之中。要发展就要有能源,当时中国石油主要靠进口,而外汇使用有限,只有国内开始生产石油,自给自足,才能从根本上解除能源危机。当时主管石油领导没能完成"一五"计划中的任务目标,甚至还不够规定的一半。毛泽东十分看重石油开采,在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就通过表决建立起石油工业部,但后期石油产量仍然不能满足国内需要。

换人,毛泽东大手一挥,经过周恩来和彭德怀推荐,当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政委的余秋里被派往石油工业部任部长。余秋里对工业没啥研究,但他深知只有战士精气神足,工作才能做好。在余秋雨组织下,石油大会战顺利展开。"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从1958年开始,胜利油田、大庆油田、中原油田等众多油田,一举扭转石油靠进口的局面。

过了二十多年,余秋雨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再次回到部队的余秋雨非常高兴,在新时期开展军队政治工作,协助邓小平完成军队整顿改革工作,毛泽东曾经评论余秋雨说能带兵,会算账,说的就是他文武双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