厝柩的关于寿材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7

寿材。不仅继承了活人在对安身立命的守望,而且对死后免遭风蚀雨淋的忌讳与恐惧。旧时老人(包括笔者奶奶这一辈)会提前为自己“备料”,另外一个就是病危之人,据说通过做寿材来冲喜——转危为安,长命百岁。这个习俗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应该很常见,是老一辈人传下来的。
成年人自然死亡,在祖堂殡殓,城镇居民在堂轩或专设房间殡殓。人死之后,撤下死者床上帐子,在死者卧室内用两条长凳搭上门板,将遗体停放在门板上,叫“摊停板”。顶头放一碗油炒饭,饭上两个熟鸡蛋,一双筷子,叫“倒头饭”。在室外烧纸轿纸马,同时派人向亲友报丧,叫“把信”。
将遗体穿上“老衣”放进棺材,叫“入棺”。老衣用青色或黑色布缝制,上衣满襟,布条系结,不用钮扣,有“五领三腰”和“七领五腰”两种。鞋底向地面的中心,各贴一朵红纸剪成的莲花。
死者入棺后,设立灵堂,让亲友四邻吊唁。棺前供奉死者灵牌。灵牌又叫“木主”,用纸或木头做成,中间写死者名讳。若死者年届花甲,灵牌红色,上方折角;未满花甲,灵牌白色,不折角。棺下置油灯,叫做死者“本命灯”。
经过“暖棺”、“走灯”(或叫“照冥行”)、关灯等程序之后(女眷还要“破血湖”、“诉苦”等),便要出殡。
出殡时不将棺材下葬,而是厝起来,三年(不同地区时间不一样)后再葬,在棺木外用砖瓦砌一个状似棺木,亦仅能容纳棺木的小屋,叫“丘基”。
出殡后第三天,丧家到丘基前烧纸焚香,叫做“福(覆)山”。也有富裕人家在关灯之后还要举行猪羊堂祭,请僧道念经“做斋”,做斋之后方才出殡。六安市境内金寨县霍山县等地区家家都会请来专门的道士做斋,时间为逝者入殓到三天后出殡。如果死者是老人,则将从其去世之日起的四十九天分为7个“七”天,逢“七”必祭,叫“应七”。7“七”也叫“满七”,又叫“圆七”,7“七”过后,丧事告毕。金寨县境内风俗有所不同,风俗为“五七”,即在逝者逝世后的第三十五天再次祭奠亲人,备好斋菜和香火烛纸,孝子在亲友的陪同于午饭后去祭奠。在此期间,孝子不能理发剃须,孝媳、孝女头戴白花或扎白头绳,叫“长孝”。去世之日起100日为一百天。
每年的清明,除夕等节日都要祭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