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跟别人打架我们到底该怎样处理?听听育儿专家们怎么说?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1

孩子在六岁之前,如果能够小小打一架,其实是有好处的。这是国际儿童发展心理学机构给人们的建议,有30条建议,其中有一条就是小小地打一架。因为儿童在童年的时候打架,他顶多一个小拳头,打得稍微疼一点,也不会伤到生命什么的。但是通过打架,孩子就比较了解跟别人互动还有哪些模式,还有一个打架模式,打了架,不过如此。


如果这个孩子在童年没打架,到13岁,如果有人只要横一点从他身边过,他就很害怕,就会招到这个人本来不想打他,都会打他一下。他如果处理得不好,有可能命就没了,因为十三四岁的孩子最是可怕的时候。


所以说,要使得一个儿童内心能够抗得住冲突的话,抗得住这种人类冲突的事件的话,我们比较希望孩子在六岁之前能够经常有一个吵架、打架的机会。


当然,像在我们芭学园,一般孩子都是互相吵起来了,我们老师会密切注意,打起来了,先动两下。但是现在家长都很弱,不敢让你打了。我们第一批的孩子,我们要等他们打到差不多的程度才上去拉,一开始是不拉的。后来家长受不了,有家长把孩子就直接拉退园了。


打架对人类成长是非常有好处的。就像孩子走路的时候,摔跤对他有好处。如果他不摔跤,他会这样,摔倒了以后两只手,我们见过这个孩子,两只手放在旁边,都没有反射性的支撑行为,一个棒子直接从鼻子捅进去。因为他没有这个扶的动作,自然的自我保护机制就没了。


现在,第一是由于经典文化,打架是不好的,不让打。第二是家长内心承受不了,就不打。那在我们芭学园吵架还会有,那少少动一下,老师赶紧上去把两个人抓着去解决问题,一般仗打不起来了。但是我还是比较怀念孩子能打仗的时候,现在芭学园又开始回归了。


樊登:那比如孩子跟你说了在学校跟人打架,或者是被人打了,父母的正确回应方式是什么?


李跃儿:正确的回应是,第一,在家长的心里,不要认为孩子是受害者。我刚才讲的这个故事是,孩子如果有打架的行为,你应该高兴,说明你孩子跟其他人还有互动。最可怕的是孩子在群体中被忽略了。


樊登:没人跟他玩。


李跃儿:没人理你了,这是最可怕的。那你孩子的 社会 性能就建构不起来。因为人类是不管你具有什么能力,都通过为他人服务获得生存机会。所以说,如果你不能感受他人,不能体贴他人,不能了解他人的需求,你将来无法生存。


所以说有打架,第一个是要高兴,还有人跟你孩子打架,说明你孩子跟别人有互动。第二就是说,不要把打架当成欺负。小学现在就有,就是那些孩子是扭曲了,心理有问题了,有校园欺负。


你要找到一个好的学校,是不会有校园欺负的。把一个好的学校的孩子之间的打架当成是欺负的话,首先你自己就有被害者心理,这个被害者心理会躲在你无始劫的硬壳里头,受害者的这个壳里头,会把这个世界无限地用想象去放大,然后你就开始愤怒。


愤怒起来了以后,你就开始有攻击。那么这个攻击就把孩子的 社会 环境破坏了,那谁敢再跟你孩子一起玩?你孩子只好被孤立了。一旦孤立这个孩子,一辈子的 社会 性能力建构就很麻烦。


为什么六岁之前必须要建构 社会 性能力?因为他没有评估判断。如果六岁之前建构起来了,他要追一个女孩,这个孩子追了一年,那个女孩都没有要他,他都不难过,他继续追,追不到就去追别人。我们都生气了,都难过了。每次拿东西给人家,人家一把拿走,就再不理他了,跟别人玩,他就好可怜哦。


我就劝那个女孩,你看,他对你那么好,你跟他玩一会吧。我跟谁谁谁,谁谁谁是我的好朋友,他这样追了一年。他都没有说,你看,我可能是长得太丑了,我个子不够高,他太坏了,他没有这样的评估。


但是到了六岁以后,他会有这样的评估。因为他成熟了,他会觉得,我可能不够好,人家都不喜欢我,算了,别去找别人了,他就谁都不找了。或者说,唉呀,他们太坏了,他们都是坏人,我不要跟他们来往。那就完蛋了。


所以六岁之前,你会发现,他们在跟人交往的时候完全不进行这样的评估,那他会一门心思地按照苍天给他的这个任务去完成 社会 交往。这是第二个,就是家长不能有受害者心理。


樊登:不要有太多想象。


李跃儿:不要把这个定义为欺负。那第三,就是家长在孩子回来倾诉的时候说,唉呀,那是委屈得不得了,因为见了妈妈了,就哭诉。你唯一的办法就是平静地去倾听,不要加任何评论,因为你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不要加任何评论。


然后等孩子倾诉完了,就讲故事。有可能孩子可能出现了几个问题,比方说,在我小的时候,就有一个男孩他特别喜欢我。对妈妈说,我坐在那个地方,他就老揪我的辫子,我就特别生气。我是如何如何解决的?就讲自己的故事,或者讲一个小熊的绘本上的有关的故事,孩子会从这个故事里获得经验,就会去慢慢练习这个能力。


最不好的幼儿园是完全没有打架,孩子全部坐在那个地方上课,在户外活动。因为孩子特别害怕老师,根本不会有打架的行为。


樊登:最不好的幼儿园是只有一种打架,是老师打孩子。


李跃儿:对对对。


樊登:扔到垃圾桶里边。


李跃儿:这个我倒没想到。一般好的幼儿园是孩子自然组织出来的群体,它会有打架、吵架,各种 社会 上发生的成人之间的问题在幼儿园里都会有,所以我们叫作儿童江湖,孩子就会成长得很好。


樊登:还有很多父母觉得,小孩子在上了小学以后,幼小衔接,需要学很多东西等等,在这方面您的看法是什么呢?


李跃儿:国家号召不让再去做一个小衔接,它这是面对把小学的课程下沉到了幼儿园那样的学校。因为幼儿园有它的发展任务,就是刚才我们说的关键时期关键帮助要发展出来的东西。


比方到四岁了, 探索 他人心智。那 探索 他人心智,他就是撒谎、编故事、偷东西这样的行为。我们要给他两个月,让他去发现,我自己知道的东西别人是不知道的。如果孩子没有建构起这个能力,以为我知道的东西别人都知道,我怎么活?


那到了六岁,他就会进入群体。到三岁,他建立友谊时候,我只要跟一个人在一起。到了六岁,我想进入这四个人的群体,里头没有一个我的朋友,我也会进去。


那我就会通过三种方式。一个是说服他们接受我的意图,我的玩耍意图。一个是我放弃我的意图,去适合于他们。一个是拿物质把他们都收买了。那这都是需要练习的。这些东西如果都没有建立好的话,那么六岁之后,七岁的时候进小学就会很成问题。

喜欢的加关注哦!更多 育儿 问题相信一定会让你有不一样的认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