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分青红皂白的父母,孩子们长大后都成这样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7
01

以前,小时候跟别人家孩子吵架打架之后,父母来了,就会不分青红皂白,先把自己家孩子骂一顿、甚至直接动手打一顿。

过去认为,这是一个好的家教。好的家风。现在,不再是这么认为了。

先从父母的角度看看,为什么会这样做?不论自家孩子有没有道理,总之,跟人起冲突、起争执,就是不对。

划重点——逻辑推理是这样的:

观念:“只要跟人请冲突、起争执,就是不对”

现象:你跟别人起冲突了

结论1:你不对

结论2:不对就该打、该骂

结论3:打和骂之后,以后“只要跟人请冲突、起争执,就是不对”这个观念,你就会记住

结论4:记住了这个观念,你以后就不会再跟人起冲突、起争执。

结论5:你不再跟人起冲突、起争执,你就不会犯错误。

行动:因此,只要孩子跟人起冲突、起争执,不论具体事情上,自己家的孩子有没有道理,不论青红皂白,先骂一顿或者先打一顿。

02

分析这样做的父母的深层心理:

1、认为这样做,是一个好的家风、家教;

2、这样做的父母,认为自己这样做是“善良”的表现,并为自己的“善良”沾沾自喜,而完全没有觉得这样有什么问题。

3、背后是 “恐惧” :表面看起来,是一个好的家教——真的,仅仅是表面看起来。事实上,背后的心理是恐惧。

4、恐惧什么?恐惧跟人起冲突。因为不论对错,都不允许起冲突、起争执。错了,你还有什么理由跟人争执、跟人有意见? 对了,跟人起争执、起冲突,有意见,那你为什么不能够包容错的?你不能够包容对方,说明你心量不够大,你修养不够好

    ——这里又一个观念出现:即使你是对的,但是只要你不能够包容错的,不能够忍受对方的不讲道理、不讲公平,说明你的心量不够大、修养不够好,因此,就该批判和责罚。

5、因此,‘恐惧’心理是什么?害怕被人说心量不够大、家教不够好——活在别人的眼里。

6、如果被人说自己的心量不够大、家教不够好,自己就会痛苦——因为在观念里,这是不好的——又一个观念和批判。

7、 你就该做一个逆来顺受的“好人”。一切逆来顺受,你才是好人、有修养的人; 遇到不公平待遇,如果你“胆敢”提意见,敢“顶撞”,做刺头,你要么是不顾大局;要么就是你修养不够、心量不够。

8、深深的被这样的“标准”观念给束缚住,深深的恐惧。如果你不能够做这样一个好人,你就可能被看作一个不合群的人,就容易被孤立、被特别针对,你会被认为是一个“叛徒”,不够忠诚,你会面临被排挤出群体的危险。被排挤出群体、被孤立,不被群体认同和接纳,意味着你的生存面临着危险。

9、自己家的孩子,可以随意打骂——在这样的父母潜意识里,孩子并不算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命个体,不需要尊重。

10、这样的父母,首先是不懂尊重自己。不知道自己有什么是值得尊重的。 因为他们也没有学过“自我尊重”这一个人生课题,不懂得生命的尊贵。 更不懂得如何理解每个生命都是相对独立的,‘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03

这样的父母和教育方法下出来的孩子,会怎么样?

1、 孩子成长慢 :错了,就责罚,而不是平静地坐下来,跟你起一起探讨、复盘和分析:你具体错在哪里?你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下次面对类似的情况,你如何做才是对的?有没有什么步骤可以提炼,可以让你更好的面对和处理这样类似的情况?

—— 不分析具体事情,只谴责制造“问题”的人 。这样教育下的孩子,根本没办法快速有效的成长。

2、 不善于表达感受 :不被理解和尊重。得到的暗示是:你的感受不重要。因此,长大以后,非常容易忽略、压抑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就是一个没有感情、感觉的生命样子。

    其实不是,自己感受被压抑,压抑到自己都不去看见。但是事实上,压抑的感受,会通过其他爆裂的方式去表达:比如动不动就生气、敏感等等。

3、 自卑、习惯自我谴责 :遇到任何问题,习惯性把矛头指向自己。

4、 处理事情能力不强 :不擅长冷静全面客观分析问题,只懂得整体批判和否定。习惯一棍子打死。大脑没有得到训练如何更好的处理事情。

5、 不懂尊重自己 :因为从小就没有受过“独立个人”的意识,没有认识到为什么个体生命,包括自己和任何人,是值得尊重、需要尊重的。

6、 不懂尊重别人 。理由同上。

7、 婚姻容易遇到问题 :不擅长表达感受,又容易自卑,内心因为经常自我批判,又很敏感,不懂得自我尊重和给他人尊重。所以在亲密关系里,很容易因为小事引起大的冲突。

    最近浙江省发布的2018年离婚大数据,里面数据显示:离婚最大起因是“家庭琐事”。为什么?

    并不是家庭琐事有这么大能耐,可以造成婚姻破裂。而是个人内在的问题,包括不擅长表达感受、敏感、容易自卑,和因为自卑引起的渴望被尊重。因为非常缺乏尊重,潜意识更渴望被尊重。

8、 孩子不懂关心父母 :即使有爱,也很难通过语言去表达对父母的关爱。孩子跟父母的相处,也深受影响。

所以,假如你的孩子不懂关心你,请不要马上谴责他,也许根源在于你小时候给他的教育……

9、其他后果……

04

那该怎么做?

建议1: 为人父母的,要调整教育孩子的模式;遇到事情,不要不分青红皂白的说自己孩子不对。

建议2 :去看看自己内在的观念,那些所谓的“标准”,是不是有存在?是真理吗?还是特定环境下的产物?破除被这些观念的束缚和限制。破除心中的恐惧,渴望被人说是“好人”“善良”,摆脱这些标签的枷锁。

建议3: 不论孩子对还是错,都是跟孩子坐下来,先理解孩子的反应。理解和尊他他的感受。这点非常重要。

建议4: 然后跟孩子一起来复盘事情的经过,分析事情本身。如果孩子错了,那让孩子自己理解到具体的错误在哪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误,是因为疏忽,还是因为习惯?等等。再遇到类似的事情,要如何做,才是更好的选择。可以想出多少种不同的办法?开拓孩子的思维和处理事情的能力。

建议5 :如果孩子是对的,就一起分析,为什么自己对的情况下,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我们有没有更好的处理办法?如果目前的就是最好的办法,还有没有提升的空间?肯定孩子的勇敢。并提醒孩子提升智慧,更好的保护自己的情况下,去善巧的处理事情。

建议6 :让孩子明白,不论自己对还是错,都要明白自己和对方都是需要被理解、被尊重。去尝试理解对方为什么会这样。对方的行为是不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如果是,你想改变整个社会风气和习俗,你会怎么做?鼓励孩子去尝试解决问题,关心社会和大众的幸福。扩大孩子的心量和眼界,也提升孩子的智慧和能力。这样的孩子长大了会大有作为。

建议7: 停止批判,学会智慧地爱:包括智慧地爱孩子,也智慧地爱自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