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能认清自己,会导致心理上的痛苦,只有不断觉知才能认清自己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9
我们每个人都迷失在自己的阴影当中,限制在二元对立的信念当中,我们忘记了本来真实世界是什么样子,我们将自己分裂成一个个的小我,然后由小我组成的影像形成了连续的记忆跟意识流。我们所有的认知都基于我们的思维,我们的思维都是基于头脑的一系列的符号。当我们努力去抓住这些符号跟这些影像的时候,我们就不可避免地与实相渐行渐远了,那么我们就很难达到心身不二的状态,处在连续不断的冲突跟痛苦当中难以自拔。

我们可以理解的是,当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跟头脑机能进一步的衰退,那么我们可能对曾经做过的事情就会忘怀,我们可能对曾经做过的判断产生怀疑,那我还是原来的那个我吗?如果说能人之所以有为人,是因为人类拥有深刻的记忆,那么人就不如一台计算机的存储系统,毕竟机器的记忆相对于人的头脑更为客观。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它有纯粹的意识以及对自我认知。

抑郁症焦虑症等等诸如此类的心理问题,最大的心理原因不是在于他们的记忆不好,而是因为他们错配了自己的记忆,他们力图从记忆当中去认识自己,在思维的催化下慢慢模糊了自我本来的面目。导致到最后越来越不认识自己,产生迷茫彷徨跟无所适从跟痛苦的心境,生活中的痛苦有时候是很难避免的。

在一个阳光和煦的下午,一个男人正躺在草地的毯子上惬意晒着太阳,太太惊慌失措地跑过来告诉他:他们的孩子在马路上出了车祸。男人根本不相信这个事实,他也没有做好接纳这个事实的准备,在孩子去世后的几天,他照常的生活工作,好像一切从来都没有发生过的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痛苦就像钝刀子割肉一步步吞噬了他,他逐渐意识到自己角色定位慢慢的发生了转变,这种痛苦从父亲角色被剥夺那一刻开始就产生了。

在极端的痛苦当中,有人可能会通过压制痛苦的体验来保护自己,但由此也呈现出另外一种人格,产生另外一个自己,这就是人格分裂的开始。由此可见,当一个人的自我建立不是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它就会与当下的现实产生分裂。从某种角度来讲,心理疾病都是自我保护失败后的产物,头脑试图扭曲已经发生过的现实,在过往的时空当中找寻解决问题的答案。用头脑幻想出的另外一个自己,来抵挡当下现实世界的痛苦。

人只有在当下的现实当中才能给自己确切的定位,接纳这些定位是很痛苦的一个过程,那意味着你要放弃某些你的某些角色,那意味着你倾注精力虚构的世界即将坍塌,意味着你所珍视的东西即将离你远去。生老病死都是这个娑婆世界的常态。只有勇于面对这些,你才能获得内在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才能够帮助你重新审视自己跟这个世界的关系。

当我们活在绝对主观的世界里面,我就忘记了这个客观世界的存在。两个世界就会产生碰撞跟冲突。意识疗法里面提到了你必须要超越这两者,你既不认同主观也不认同客观,所以罗摩那.马哈希尊者(RamanaMaharshi1879 1950)认为自我是纯粹的意识,能够认识一切,那他就是终极的观照者(Ultimate)其余的一切都是他客观观照的对象。

弗洛伊德里面提到的活出自我以及禅宗里面所谓的超越自我并不是矛盾的。意识疗法将这两个理论整合起来就是:你必须超越自我,你才能够活出自我,你必须认识着我,你才能够接纳自我,你必须觉知自我,你才能够在当下遇见更好的自我。关于如何觉知的方法可以参考以下专栏:

一个人不能够像旁观者一样去认清自己观照自己就会脱离自我。就会出现两种心理驱动的力量:一个就是不断的美化自己,另外一个就是不断的去批判这个世界,不管是哪种方式,都让你无法从中获得解脱。包括上面那个案例中的那个男人,他不知道自己方式也不可能去解决他的痛苦。于是就会不断的去发展出不同的人格,来抵御现实当中的伤害,来抗衡自己的基本焦虑,就会脱离自我!

脱离自我的人为了解决基本冲突,会用头脑把顺从攻击冷漠美化为善良领导力独立及无所不能。把自己想象成完美无缺的圣人,同时会把矛盾的倾向转化给他人,自我理想化是解决广泛的心理冲突的一个方法,它既能从过多的 情感 与失落焦虑自卑的状态当中解脱出来,又会让自己获得一种虚幻的价值感。这好比是萧伯纳笔下的皮格马利翁!

皮格马利翁出自希腊神话。他是塞浦路斯国王善长雕刻。他用神奇的技艺雕刻了一座美丽的象牙少女像,在夜以继日的工作中,皮格马利翁把全部的精力、全部的热情、全部的爱恋都赋予了这座雕像。他像对待自己的妻子那样抚爱她,装扮她,给她起名加拉泰亚,并向神乞求让她成为自己的妻子。爱神阿芙洛狄忒被他打动,赐予雕像生命,并让他们结为夫妻。

但在神经症状态下的人们,美化自己不是唯一的心理驱动力,他们更想将自己变成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生活的一切要按照自己设想的剧本发展,任何超出设定剧情的内容都会被视作威胁,头脑会进一步的去解决这种危险,展开一系列的努力。毋庸置疑,迎接自己的将是一连串的挫败感痛苦,同时又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所在,那么问题就永远没办法得到解决。

同样当我们意识到现实生活的世界或者环境不能提供我们内在必要的归属感,价值感以及安全感的时候我们就会产生恐惧的心理反应,这是我们每个人所存在的基本焦虑。这种基本焦虑所产生的压力会让我们时刻处在防御的状态,我就没有办法用真实的 情感 自然地与他人交流。那就会用头脑给自己虚构一个个的角色,我们就会在头脑的剧本里面扮演这种角色!每一个角色都是为了应付来自外在现实世界假想敌的伤害。

在心理冲突没有办法得到彻底解决之前,我们就会寻找外在假想敌的方法,在无意识中来通过某种刻板行为方式对付这个假想敌来释放和缓解内在积累的基本焦虑。不管是抑郁症焦虑症,社交恐惧症还是强迫症,它都是内在的冲突的外在表现形式,这行为在某种形式上它的确可以起到缓解内在冲突的作用,当我们过于地依赖这种行为,从而认为这种行为是合理的,形成刻板习惯性的条件反射,那么这是我们所看到的种种症状。

在抑郁症状态下的人们,会无意识地把自己塑造成这个世界的受害者。这种受害者思维要导致受害者的行为,然后通过这个行为跟这个世界打交道,以获得内在的心理平衡。所以从林黛玉的视角看过去整个世界都是一副悲悲凄凄的状态:一年三百六十日,风霜刀剑严相逼。这是错配记忆的结果,这也是生活环境的使然,同时也是不能与这个世界和解的相处形态!

只有当人开始真正的超越自我,那么他才能够像旁观者一样看到一个最真实的自我,所有的小我就被整合,分裂就不存在了。既不需要美化自己,也不需要对抗外界,以你最本质的本来面目,呈现在这个世界上,你就能够找到与这个世界相处的最佳的方式,那么你也就在当下遇到更好的自己。痛苦那也就会慢慢的像冰水一样开始消融。这就是觉知之道!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