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纳妾都用来干嘛?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7
闲看了一篇文章,标题为《孙策去世后,孙权是如何对待大嫂大乔的?讲出来很多人不敢信》,忽而大乔作为孙策的遗孀怎么怎么,忽而孙权对大嫂又如何如何。看得出来,满纸皆今人思维,没有充分考虑到古代的一些实际情形,可谓随意之作。

先弄清楚,大乔并不是孙策的妻子,小乔也不是周瑜正牌夫人,而只是两个妾而已。《三国志.周瑜传》:“时得乔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乔,瑜纳小乔。”——这也是《三国志》里唯一提及大乔小乔的一句话——看清楚,是“纳”不是“娶”,娶回的才是名正言顺的嫡妻,即结发妻子或称元配(原配)、正妻、正室(正房)。而像收纳衣物一样“纳”进的一定是妾,或称侍妾,小妻(小老婆),傍妻,下妻,少妻,庶妻等。《春秋》曰:‘女为人妾,妾不娉也”,娉即娉娶,包括拜天地等必须的仪式。

不过,稍需注意的是,妻在平素生活里自称“妾”的现象也不少,当然妻妾的身份并不会因此改变,就像某人称自己的孩子为犬子,你不会因此就认为是一条狗吧,其次,你回复时倘然还是同一指向的话,那叫“爱子”或“令郎”,倘然继续“犬子”的话,必遭讥骂。

古人纳妾第一个因素是传宗接代,古人认为人丁兴旺是一个家族强盛的象征,“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如果一个男子的正妻没有办法生育,那么无论是他个人还是家族都一定会要求纳妾,即使是家庭贫困,家族也会出钱支持纳妾。

第二个因素是为了显示地位,一般达官贵人或富贾巨商为了在人前显示自己的尊贵地位,都会纳很多侍妾来炫耀自己的有钱有势,例如明朝开国元勋徐达就纳了一百多位侍妾,而且纳妾也是一种门面,就像现代有些老板明明负债累累但与人谈生意时还是一定会开名车戴名表。

第三个因素就是满足自己私欲,贪图美色。男人嘛,没有几个不爱色的。当然也有不单单是局限于美色的例子,例如西汉时的丞相张苍,他也纳了一百多位侍妾,但是他却不是为了美色,而是为了养生,他每天三顿都要喝人乳。

当然,也不是说有钱有势就一定能纳妾的,如果家中有悍妻话,要取得其同意那就难乎其难了。古代妻子的地位虽然不如丈夫,但可能娘家的地位非常煊赫,丈夫也不敢轻易得罪。另外有些丈夫是单纯惧内,例如北宋有个叫陈季常的文人就非常害怕老婆,好友苏轼就用“河东狮吼”来打趣,在这样的高压态势下,你说陈季常即便有心思,敢讨小老婆吗?

妾在男方家庭中的权利也是很受限制,十分卑微的,基本不可能与妻并驾齐驱。

首先,妾不能参加家族的祭祀。

妾的亲属根本不能列入丈夫家的姻亲之内,就连妾所生的子女(即庶出),也必须认正式妻子为“嫡母”,而生身母亲只能为“庶母”。这样,妾所生的子女是少爷、小姐,而妾的身份是奴隶;妾称自己的子女为少爷、小姐,她的亲生子女只呼其为“姨娘”。

其次,妾是能被用作交换的。

当年曹操的二儿子曹彰偶遇一匹好马,想要买下来,但是马主人说什么都不肯卖,即便给高价也不为所动。曹彰没办法,乃采取迂回战术,了解得其人好色,于是便用一名美貌的侍妾跟马主人做了交换。这或许是一个“皆大欢喜”的故事,曹彰得到了想要的骏马,马主人也得到垂涎的美女。然而,他们都没问过那名妾的感受。

第三,妾是能当赌注的筹码。

据记载,五代时期吴国大臣严续有一位绝世歌姬,长得绝美,歌声还动听。同僚唐镐有一条犀带,也是天下绝品。双方均觊觎对方的心头好。二人最终按耐不住对对方宝物的垂涎,相约来了一场赌局。双方玩了一种叫做“呼卢”的游戏,最终唐镐获胜,成功抱得美人归。

其实对于不少妾而言,其地位就相当于男人的玩物,只是在男人需要的时候才有利用价值,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讲简直就是生育工具而已。

一辈子也再无出头,哪怕很得宠爱,也无济于事。

因为,从被纳为妾之后此生再无出头之日,这是因为其在夫君的眼中就像是买回来的商品,高兴则宠爱你,不高兴打骂你,重则更可以随意侮辱、杀害,而且古代对此并不会有太大的惩罚。

唐朝名将严武八岁时就用铁锤把父亲的妾在睡觉之时,砸碎其脑袋。理由就是“安有大臣厚妾而薄妻者?”可想妾的地位之低,在小孩子心里也已经根深柢固了。

再回到大乔小乔那里,如果细细品味《三国志》的简单记载,结论只能是,孙策纳大乔,周瑜纳小乔,基本就是图色。而之所以与爱情瓜葛起来,与后人的遐想以及需要这样的爱情标杆分不开,这其中就包括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渲染,《三国演义》需要在炮火纷飞的背景上增添一抹女性靓丽,眼下电影电视剧为了讨好观众,想方设法增加观看流量等因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