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带的产业带研究的理论基础[1]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30

目前,关于产业带形成和发展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区位论、空间结构理论、产业集聚理论等,它们共同构成产业带的基础理论体系。
区位论是研究经济行为的空间选择及空间内经济活动的组合理论,简单地说就是研究经济活动最优的空间理论。1826年,德国经济学家杜能的《孤立国》一书问世,标志着区位理论的产生。总体而言,区位论的布局思想主要有级差地租、成本最低和中心地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区位理论主要包括农业区位论、工业区位论、中心地理论(中心地方论)等。空间结构理论是综合的整体性的区位理论。将古典区位理论发展为空间结构理论做出重要贡献的有20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达恩和德国学者奥托伦巴(E.Otremba),他们都分别提出过空间经济结构的概念。国外与产业带相关的空间结构理论主要包括增长极理论、增长极与增长中心理论、空间生长轴理论、核心一外围理论、区域经济梯度推移理论等。国内理论界对空间结构的研究是以陆大道的“点一轴系统”理论为开端的,此外,也有如陆玉麒提出的双核结构理论模式等。产业地理聚集或产业簇群(Clsuerts)是指某一特定产业的企业大量聚集于某一特定地区,形成了一个稳定、持续且有不寻常竞争优势的企业集合体。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是较早关注产业集聚这一经济现象的,并提出了两个重要的概念,即“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波特认为,产业地理聚集是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基本因素,并认为簇群的因素支配着当今的世界经济地图,它是每个国家国民经济、区域经济、州内经济甚至都市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在经济发达国家尤其如此。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