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用最文明最和平的方式完成制度更迭,终抵不过人心贪婪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4
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的纪念日。辛亥革命对于华夏民族意义非凡,他结束了2000多年的专制帝制,从此走进共和,让中国进入了现代国家的序列。

秦始皇的 历史 地位之所以无可替代,是因为他结束了封建 社会 的统治,建立中央集权的帝制国家,成就千古一帝。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意义在于打破一个就体制,建立一个全新的、更适合 社会 发展的体制。辛亥革命中的革命党人也是一样,打破专制,建立共和,建立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辛亥革命是 历史 的分水岭。

秦始皇灭六国,完成统一,是历经数十年的准备,又经历十数年的战争才最终完成大业。此过程中造成的死亡和各种损失不计其数。楚国灭亡,但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说法,可见虽然国亡,但这种 情感 的伤害是很难被弥合的。

对欧洲影响深远的法国大革命被称为最血腥野蛮的革命,有资料显示被判决死亡并处决的人数达到40万,特别是当时的贵族,被判决的人中有10%是贵族。

反观辛亥革命,从1911年10月10日武昌打响第一枪,到孙中山先生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再到清帝退位,袁世凯就是大总统,所有的方式都相当文明,并没有发生大规模的军事冲突,是一场平和的制度更迭、权力交接。

辛亥革命的形式让整个世界都觉得不可思议。

辛亥革命发生前,全国上下的革命氛围都已经起来了,主要诱因是因为铁路。

为发展经济,铁路必不可少,清政府意识到铁路的重要性但又没有钱修,便颁布了《铁路简明章程》,规定不管是洋人还是任何人都可以修建铁路。

民间人士很踊跃,效果也非常好,特别在南方地区,粤汉铁路、川汉铁路建设得如火如荼。

在1911年5月9日,清政府正式发布“铁路国有”上谕,确定要把铁路全部收归国有。这遭致全国反弹,“保路运动”爆发。湖北革命党人看到如此态势,便预计10月16日发动起义。但因为起义总指挥被捕,参谋长在制造炸弹时发生事故受伤,被闻讯赶来的俄国巡警查出起义文件、旗帜和花名册,事情败露。

10月10日,新军工程营后队正目熊秉坤等人决定提早起义,并拉来队官吴兆麟作为起义军临时总指挥,熊秉坤为参谋长,起义在当晚打响。

战斗并没有持续多久,湖北都督逃走,其他要员也没有过多抵抗,只一晚上就占领了整个武汉。起义军推举第21混成协统领黎元洪担任都督,黎元洪半推半就。

这时候清政府急忙邀请袁世凯出山。袁世凯一面给革命党人放出消息,自己有意学习英国,采用“君主立宪制”,派亲信到湖北和革命军交涉;一面亲自向隆裕太后(当时溥仪才6岁)陈述利害关系,还用法国大革命的例子,力荐他们主动退位。

此时孙中山先生回国,在南京成立临时政府,担任临时大总统。

通过袁世凯的斡旋,清帝退位,孙中山交接大总统职位,至此完成制度更迭和权力交接。辛亥革命完成。

能够如此顺利,第一,在于孙中山等革命党人不贪恋权力,急流勇退。第二,在于袁世凯的运筹帷幄。这两个人居功至伟。

但,参与革命的却不止这两个人。在别人看来,这两个人一个得名,一个得利,其他人什么都没有捞得着,境界也都没有这么高。

辛亥革命非常成功,推动者是革命党人,但最终获益最多的却是袁世凯集团。

虽然辛亥革命的处理方式是对国家和人民最好的方式,但并不能被所有人都接受。很多革命党人不满“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而孙中山急流勇退的方式虽然具备高风亮节,也不被完全接受。很多革命党人要求分省自治。

何应钦就说,辛亥革命算是挂上民国的空招牌,并没有建设民国的实际,推翻满清一点而论,固然算是成功。由全部革命的目的而论,是失败的。

而在袁世凯的集团里,袁世凯实际上是掌握了政权,但自己(开国功臣)并没有获得足够多的利益。

袁世凯的儿子袁克定第一个不满意。

袁世凯当了大总统,就是实际上的皇帝,但大总统是选出来的,不可世袭。袁克定为了圆自己的“太子”梦,便极力怂恿袁世凯称帝。为此,他还专门办了一份报纸,每天印刷只给袁世凯一个人看。

袁克定请人专门写文章,说全国百姓有多么期望袁世凯能当皇帝,袁世凯当皇帝能给天下带来哪些好处。

而袁世凯的很多旧部下,为了能有更高的职位,也都纷纷怂恿袁世凯称帝。

最终,袁世凯没能经得住诱惑,复辟称帝。在遭到全面反对的情况下,又很快废帝。但影响已经造成,之前袁世凯极力想要维护的统一状态出现危机,从此进入军阀混战状态。

宋教仁遇刺,是至关重要的转折点。如果宋教仁不死,中国未来的发展可能又会是另外一个样子(宋教仁遇刺的影响以后再说)。

本来辛亥革命绝对可以称得上文明、和平演进的典范,在世界史上都具有相当大的榜样作用。却因为都没有进行“论功行赏”,导致后期极具分裂,进入军阀混战的状态。

从1916年到1938年的22间,各系军阀混战,中华大地战火纷飞,不忍直视。

为国为民者是有的,但更多的还是为自己考虑的人。也正因为此,那些为国家甘愿抛头颅洒热血的人才更可贵,孙中山先生才更值得我们尊敬。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