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中山路小学:坚持不懈涵养校园文明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29

镇江市中山路小学:坚持不懈涵养校园文明

30多年来,江苏省镇江市中山路小学坚持推进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涵养校园文明,让孩子们“从优秀走向优雅”。坚持不懈终见成效,该校连续12届获评省级文明单位,并被评为首批全国文明校园。

心理学观点认为,一种行为重复一定时日,就会养成习惯。一直以来,中山路小学鼓励、帮助学生将好习惯坚持下去。

四(3)班学生赵誉雅,坚持每天叠被子、收拾房间,即便大年初一或是在外旅游都不打折扣。上学期,她受到了表彰,收获了“仁章之星”。

“仁章”取自学校门前的仁章路,著名爱国实业家陆小波在此兴办仁章绸厂。中山路小学校长刘正才说,设立“仁章之星”奖掖学生,意在要求学生要有虔敬的仁爱之心,做人守规矩,做事讲规律、讲科学、有章法。

针对独生子女集体观念淡薄、缺乏自理能力、较少关爱他人等普遍问题,中山路小学先后推出“行为习惯考级”“仁章之星评比”和“21天养正行动”等活动,从做人、生活、学习三方面对行为习惯提出细化要求,结合各年级学生成长特点,由低到高设置6级,引导学生由低到高“闯关升级”。

活动开展以来,孩子们每天记录自己的一举一动,随时对照行为规范。慢慢的,有的改掉了刷牙、洗脸速决的毛病和上课插嘴、任性不良习惯;有的学会了刷鞋、钉扣子等技能,主动整理房间、教室;有的开始孝敬父母、接纳同伴、尊敬师长。孩子们以收获“仁章之星”为荣。

“善教子者,教于孩提。”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李红亮评价说,“这个活动抓住了孩子的.心理,通过比赛、评星,让孩子们在赞赏和激励中坚持好习惯,将良好品行内化为自觉意识、自主行动,将裨益一生。”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镇江地处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点,吴楚文化在此交融,文人墨客留下诸多千古名句。中山路小学利用本地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突出中华诗教传统,打造“诗词校园”,滋养学生心灵。

走进中山路小学校园,教室板报、走廊立面、绿植标牌上,诗词随处可见。刘正才校长介绍,全校40多名语文老师编写了一套六册校本教材《古诗文诵读选本》,纳入各年级每学期的教学计划,“让孩子置身于诗的氛围,让诗意流淌进每名中山学子的心田。”

去年冬,中山路小学还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扎芒村小结对,开展“同饮长江水,共闻读书声”活动。赵誉雅因此与藏族学生永拉巴毛结缘。

赵誉雅在日记中写道:“我们同读一本书,发语音给对方听,发照片给对方看,写信给对方。她让我开始懂得挂念。我期望,我也能成为她心中的阳光。”

在校史墙上,挂着一幅老照片,照片摄于1986年,记录了学校为三年级学生集体过10岁生日的情景。德育处主任唐明介绍,这个集体成长仪式延续至今,成为传统,纳入到学校“八礼四仪”当中。

“小学阶段是行为习惯养成的黄金时期,只要符合教育规律、帮助学生成长的事,我们就会坚守下去。”刘正才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