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痛风?为什么会患这种病?怎么预防?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26
分类: 医疗/疾病
解析:

你好,痛风是一种古老的疾病,在数千年以前的埃及木乃伊身上已发现痛风的迹象。在公元前400多年,人们对痛风已有一定的认识。最早描述痛风这一疾病特点的是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他主要对痛风性关节炎的特征作了详细记载。

因为痛风以往在我国发病较少,不少人对该病不甚了解,认为痛风是受风寒而招致的关节疼痛,其实不然。那么,痛风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在人体内有一种叫嘌呤的物质,主要以嘌呤核苷酸的形式存在,在作为能量供应、代谢调节及组成辅酶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它的代谢发生紊乱后就会引起痛风。

嘌呤经过一系列代谢变化,最终形成的产物叫尿酸。尿酸在人体内没有什么生理功能,在正常情况下,体内产生的尿酸,2/3由肾脏排出,余下的1/3从肠道排出。

体内尿酸是不断地生成和排泄的,因此它在血液中维持一定的浓度。正常人每升血中所含的尿酸,男性为0.42毫摩尔以下,女性则不超过O.357毫摩尔。在嘌呤的合成与分解过程中,有多种酶的参与,由于酶的先天性异常或某些尚未明确的因素,代谢发生紊乱,使尿酸的合成增加或排出减少,结果均可引起高尿酸血症。当血尿酸浓度过高时,尿酸即以钠盐的形式沉积在关节、软组织、软骨和肾脏中,引起组织的异物炎症反应,成了引起痛风的祸根

痛风是一种代谢性疾病,您应该按照医生的嘱托进行治疗。

痛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痛风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伴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常累及肾脏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肾结石形成。本病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者病因少数由于酶的缺陷引起,大多原因不明,为遗传性疾病。继发性者可由某些恶性肿瘤,肾脏病及血液病等多种原因引起。

[临床表现>

本病以关节炎、痛风石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是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其起病急、疼痛剧烈,多于夜间发作,关节周围有红肿热痛的表现。半数以上患者首发关节为拇趾、跖趾、踝、膝、指、腕、肘关节亦为好发部位,急性发作数天至数周可自行缓解。饮酒、湿冷、疲劳、外伤手术及感染都是诱发因素。急性炎症反复发作可导致关节僵直、畸形。

痛风石为尿酸盐的沉积,它可沉积于任何部位,如皮下、耳轮、指间、掌指关节附近。

历时较久的痛风病人,约1/3有肾脏损害,主要表现为蛋白尿及尿浓缩功能减退,并由慢性氮质血症:发展到尿毒症症侯群。原发性痛风20%—25%并发尿酸性尿路结石,有的甚至是痛风首发症状。

[诊断>

1.有痛风家族史。

2.典型的临床表现:急性单一关节炎。

3.血尿酸增高:男性>0.38mmol/L;女性更年期以前》0.31mmol/L,更年期后同男性。

4.慢性关节炎者X线检查示邻近骨端圆形钻孔样缺拥。

5,关节腔液镜检可见尿酸盐针状结晶。

6.秋水仙碱试验治疗,对急性发作有特效。

7.应与以下疾病相鉴别:化脓性、创伤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及假性痛风。

[治疗>

中医药治疗

(1)湿热痹:关节肿胀,疼痛,痛处掀红灼热,其痛剧烈,夜间痛甚,口干,心烦,小便黄赤,大便干结或不爽,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有力。

治法:清热利湿,通络止痛。

(2)顽痹:关节红肿疼痛反复发作,关节肿大,畸形僵硬,关节附近及皮下出现痛风石,舌紫暗或有淤斑,脉细涩。

治法:祛痰清热,活血通络。

(3)肾虚:夜尿增多,蛋白尿、少尿,下肢浮肿或全身浮肿,腰痛膝软。偏阳虚者畏寒肢冷,面色挑白。偏阴虚者头昏耳鸣,潮热盗汗。

治法:朴,肾利尿。

(4)石淋:尿中时夹砂石或x线片显示泌尿系结石,小便涩滞不畅或尿时中断或时不能卒出,或尿中带血,腰腹疼痛,脉弦。

治法:通淋利尿,消除结石。

[预防与调养>

怠性发作时宜卧床休息或住院治疗,发作期间应依症状轻重决定劳动强度。本病饮食疗法十分重要,主要应少食含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骨髓、肉汤、海味等。肥胖者应注意减少热量摄人,宜多饮水。避免受湖、受寒,忌烟、忌酒。

4、典型病例

1.陈某:男,58岁,国家某部副部长,家住北京海淀区.患痛风病10年,查血尿酸620umol/L.经服用"五参清淤散",每日一次,每次一袋,半个月后,关节红肿,热痛症状完全消失,查血尿酸38umol/L,继续服用一个疗程后,痊愈.

2.福建痛风病患者杨某:45岁,男,某企业厂长,患痛风病10年,北京,上海,广州均去治疗过.为治其病家中花去很多积蓄,均未治愈.97年发病,全身手脚关节红肿,疼痛难忍,翻身起居均有困难.为治疗他的病,全家人为其奔忙.其爱人在辽宁出差时看到有关"五参清淤散"治疗痛风的报道,马上买了一个疗程的药,杨服用一包后感觉不错,后连续服用完一个疗程,病人能下地走路.目前,杨某已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并重新开始工作.

3.上海患者王某:48岁,患痛风性关节炎,痛风性结石及并发冠心病,血脂紊乱,反复发作频繁,约一月发作一次,血尿酸一直处在高水平,服用"秋水仙碱""消炎痛"等西药,肠胃不适,肝肾功能受损.2000年3月开始服用"五参清淤散",四天,情况明显好转,后继续一个疗程治愈,至今未见复发.

等等。

痛风的中医诊断标准是什么

目前,西医采用美国风湿病协会于1997年制定的痛风诊断标准,包括以下九条:(1)急性关节炎发作1次以上,在1日内即达到发作高峰。(2)急性关节炎局限于个别关节。(3)整个关节呈暗红色。(4)第一趾关节肿痛。(5)单侧趾关节炎急性发作。(6)有痛风石。(7)高尿酸血症。(8)非对称性关节肿痛。(9)发作可自行中止。凡具备该标准三条以上,并可除外继发性痛风者,即可确诊。痛风的中医诊断标准,主要采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痛风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标准。诊断依据:(1)多以单个趾关节,卒然红肿疼痛,逐渐痛剧如虎咬,昼轻夜甚,反复发作。可伴发热,头痛等症。(2)多见于中老年男子,可有痛风家族史。常因劳累、暴饮暴食、吃含高嘌呤饮食、饮酒及外感风寒等诱发。(3)初起可单关节发病,以第一趾关节为多见。继则足踝、跟、手指和其它小关节,出现红、肿、热、痛,甚则关节腔可有渗液。反复发作后,可伴有关节周围及耳郭、耳轮和趾、指骨间出现"块"(痛风石)。(4)血尿酸、尿尿酸增高。发作期白细胞总数可升高。(5)必要时作肾B超扫描、尿常规、肾功能等检查,以了解痛风后肾病变情况。X线摄片检查可示软骨缘邻近关节的骨质有不整齐的穿凿样圆形缺损。中医证候分类:(1)湿热蕴结:下肢小关节卒然红肿疼痛,拒按,触之局部灼热,得凉则舒。伴有发热口渴、心烦不安、尿溲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2)瘀热阻滞:关节红肿刺痛局部肿胀变形,曲伸不利,肌肤色紫暗,按之稍硬,病灶周围或有块垒硬结,肌肤干燥,皮色暗黧。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苔薄黄,脉细涩或沉弦。(3)痰浊阻滞:关节肿胀,甚则关节周围水肿,局部酸麻疼痛,或见块垒硬结不红。伴有目眩,面浮足肿,胸脘痞满。舌胖质紫暗,苔白腻,脉弦或弦滑。(4)肝肾阴虚:病久屡发,关节痛如虎咬,局部关节变形,昼轻夜甚,肌肤麻木不仁,步履艰难,筋脉拘急,屈伸不利,头晕耳鸣,颧红口干。舌质红,少苔,脉弦细或细数。中医疗效评定:(1)治愈: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正常。(2)好转:关节肿胀消退,疼痛缓解,实验室检查有所改善。(3)未愈: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无变化.

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