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儿童语言那障碍,父母应该了解哪些知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7
国内外的语言学家研究表明,幼儿发育阶段期间儿童语言行为异常发生率高达30%-50%,其中有些语言异常完全能够避免发展成为语言障碍,关键在于家庭抚养和教育的重视。

特别对于很多父母来说,一些语言障碍的预防、评估等专业知识,有必要进行大面科普。

“fis”现象:这是儿童进入语音发展阶段的初期所出现的非常有意义的现象;探讨这种现象,对于研究儿童词的语音表象的建立以及从非语言的发音到语音的转化都具有一定的意义。伯格和布朗发现,一个儿童把他的玩充气塑料鱼叫做“fis”(正确发音应是fish),而当成人故意模仿他的发音时,该儿童却试图去纠正,反复数次,几乎发火。当成人改口说时,这个儿童才认可。伯格和布朗将这种现象称为“fis”现象。它表明儿童虽然在发音上不能区别,但能知觉到成人发音和自己发音时的区别。

“儿向言语”(CDS):成人与婴儿交谈自觉不自觉地都用一种特殊的语言学习交流方式,这种成人与婴儿的谈话就是“儿向言语”,即Child Directed Speech,简称CDS。它是一种动态性的语言,所代表的认知难度比交谈对象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稍微高一些,大多是婴儿言语的重复、扩展和评价,语速较慢,语气具有夸张意味。

语言运用:指说话者根据语言意图和语言环境而对语言工具的有效使用。主要包括两个因素:其一是语言功能目的,即说话的原因;其二是语言情境,即如何理解别人的话,并选择一定的语言形式去达到说话目的。

语言能力:指的是在大脑中形成的能够按照母语的语言规则把声音和意思联系起来的能力,即语言使用者对语言内容内在规则的了解。乔姆斯基认为语言能力是隐秘的语言规则的集合,是语言或语言知识的核心。

语言学得:是指学习者通过听老师讲解有意识地练习、记忆语言现象和语法规则,最终达到对所学语言的了解和对其语法概念的掌握过程

语言习得:是一种无意识地、自然而然地学习、使用并掌握某种语言的过程。第二语言习得有两种情况:同步习得和先后习得。同步习得:幼儿期同时接触两种语言;

先后习得:在习得了第一语言之后才开始习得第二语言。

双语:是指将学习者的外语或第二语言通过教学和提供适当的语言环境,以及经过若干阶段的训练,使之能代替或接近母语的表达和应用水平。从两种语言的功能大小来分类,双语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本民族语言为主要交际工具,使用频率高;二是第二种语言为主要交际工具,本民族语言反而使用频率低。

双语教育:是以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的教育系统,其中一种语言常常并非总是学生的第一语言。双语教育是相对于单语教育提出的,它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在同一教育机构中,学生同时学习两种语言,并通过两种语言学习其他知识。

语言发生:是指儿童从不会说话到学会说话的过程,或者是指儿童的某一或某些语言现象从不会使用到学会使用的过程。

表达性语言:言语活动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其中说话和书写是言语的表达过程,称为表达性言语。它主要是通过言语活动分析器的活动来实现的。

印入性语言:言语活动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其中听话和阅读是言语的感受过程,称为印入性言语。它主要是通过言语听觉分析器和言语视觉分析器的活动来实现的。

学前儿童语言学习:就是指个体通过有目的的教学活动而掌握某种语言的过程。换言之,也是掌握语言符号并使用语言符号与它所代表的事物建立联系的过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