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中和滴定指示剂一变色,就按溶液中H+等于OH-来计算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9-09-15
酸碱中和滴定原理是根据H++OH-==
H2O,即k·C标·V标=
C待·V待来判定。
判断中和滴定终点时溶液酸碱性,选择指示剂以及当pH=7时酸或碱过量的判断等问题时,应考虑到盐的水解如CH3COOH与NaOH刚好反应时pH>7,若二者反应后溶液pH=7,则CH3COOH过量。指示剂选择的总原则是,所选择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应该与滴定后所得盐溶液的pH值范围相一致。即强酸与弱碱互滴时应选择甲基橙;弱酸与强碱互滴时应选择酚酞。选择指示剂时,一般要求变色明显,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与恰好中和时的pH要吻合。酚酞:酸滴定碱时:颜色由红刚好褪色碱滴定酸时:颜色由无色到浅红色。甲基橙:酸滴定碱时:颜色由黄到橙色,碱滴定酸时:颜色由红到橙色。强酸弱碱相互滴定时,由于生成强酸弱碱盐使溶液显酸性,所以应选用甲基橙作指示剂。强碱弱酸相互滴定时,由于生成强碱弱酸盐,溶液显碱性,而应选用酚酞作指示剂。
根据指示剂的变色判断出的滴定终点,并不是酸和碱完全反应的等当点,但没有一种指示剂的变色恰好是酸碱完全中和之点,因此把滴定终点看作等当点。指示剂用量常用2—3滴,因指示剂本身也是弱酸或弱碱。若用量过多,会使滴定时酸或碱的消耗量增加。一般不选用石蕊,原因是:石蕊的“红色→紫色”、“紫色→蓝色”的颜色变化不够明显,不利于及时、准确地作出酸碱是否恰好完全中和的判断。
因此,在实验中,综合上述因素,当指示剂变色时,按照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H++OH-==
H2O来计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