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的《谒山》用短短28字,写尽了人生,李商隐的浪漫你懂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11-15

说起诗,我们总是会先想到唐诗,而且会先想到盛唐的诗,盛唐诗是中华诗文化史上最巅峰的时期。而说起诗人,我们总是会先想到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这些盛唐的诗人。

但是在唐朝,除了盛唐,其实在中晚唐也还是有很多杰出的诗人,比如白居易、元稹、杜牧,还有与杜牧一起被称之为"小李杜"的李商隐。



晚唐诗人李商隐

李商隐是晚唐杰出的诗人,他甚至跟李贺、李白被合称为"唐代三李"。在小编看来,李商隐在最少可以排进自古以来诗人的前二十名。

李商隐的诗风,与盛唐时李杜等人的诗风截然不同。这个小李与大李的诗风更是天差地别,李白作诗,讲究一气呵成,讲究天然去雕饰,而李商隐则是是晚唐,甚至是整个唐朝都少见的,非常追求诗句美的诗人。

李商隐作诗胜在构思新奇,风格丽,特别善于创作缠绵悱恻的爱情诗。但是,李商隐的诗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隐晦难懂,比如著名的《锦瑟》,这也是李商隐的诗流传不如李、杜、王、孟那么广的原因。



浪漫的《谒山》

李商隐的诗也是非常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他有一首著名《谒山》,便是李商隐浪漫诗的代表。这首诗是他在拜谒名山的时候,触景生情写出了这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主要是通过"水""云""日落"三个景象,体现了这世间的无常和岁月的无情,他主要是想表达自己怀才不遇。

《谒山》

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

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



第一句,李商隐引用了《九曲歌》中表达的意思,写出了对岁月流逝的无奈。他想要用绳子拉住马上要落下的太阳,想表达的自然是感叹岁月无情的流逝。虽然这个想法非常的好,很有创意,但是这世上怎么会有这么长的绳子呢?所以他选择登上高山去看日落,此刻脑海中浮现的也都是过去的岁月,以及对过去岁月无法留的惆怅心情。

第二句中的"水去"和"云回",写了他站在高处,看着江水东流,白云舒卷,永远不会停歇,便更加感慨。其中"恨不胜"写的是惆怅不尽。也就是说他自身惆怅时间的流逝,就像这江水和白云一样。江水日复一日,意味着世间的事物在不断的更替,岁月也一直在流逝,这其中包含的悲哀也就不用多说了。



第三句是他哀叹之余,从"恨"生出了奇怪的想法,既然从古至今所有的河流等都流向大海,那如果我把沧海买过来,那么一切不就可以重来了吗?从哪里买呢?从"麻姑"那里。"麻姑"是古代传说里的仙女,之前她见过东海三为桑田,在这里他是把这沧海归到了麻姑所有。

最后一句,是承上启下的一句,大概意思是现在东海的海水变浅了,可能会再次变成陆地,这时候麻姑也拿它没办法了。这背后蕴藏着的感情,全部通过一个"冰"字表现了出现,其中饱含着对岁月无情的无可奈何。



从最后两句中,我们能够感受到感情上的跌宕,上一秒,他还看着海水,充满了幻想,企图能从麻姑手里找回曾经流逝的东西,但是下一秒,海水就只剩下一杯春露,自己幻想了许久最后还是被覆灭了。如此大的反差,不仅体现出李商隐内心的悲凉,也写出时间的残忍,人生苦短。



结语

这首诗虽然题材是比较古老的,为了揭示这世间的无常,岁月一去不复返。但是他展现的手法是通过夸张的想象,把这首诗变得十分浪漫有趣,诗情画意起来。他本人虽然看上去是对世间百态的感叹,但其实是抒发自己和当时文人内心共同的惆怅与怀才不遇。

不得不说,李商隐的诗才,在整个中国诗文化史上都是数一数二的,短短的二十八个字,将景与情描绘的淋漓尽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