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明治到昭和的一竿废材手枪介绍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6-13

日本明治到昭和的一竿废材手枪介绍

首先是9*22mmR左轮手枪弹。

9*22mmR左轮弹是日本26式左轮手枪使用的。

这玩意在1893年(明治26年)定型,次年开始服役,替代老旧史密斯·威森3号左轮。

26式类似于韦伯利手枪,装弹时从中间撅开。

26式弹巢可装5发9*22mmR左轮弹。而本子手枪弹一向以弱鸡见长。(画起来,要考)9*22mmR左轮弹发射药还是黑火药,而弹头就是一坨9.8克重的纯铅。

本子拿着26式小砸炮开枪时,弹头初速只有可怜巴巴的150m/s。

而枪口动能也才112焦耳(和.25ACP小砸炮不相上下)。一般手枪吧,指着人叫人别动还有威慑力,而26式指着人都没威慑力,要是开一枪...估计对方吃痛,跑的更快了。

二战时期,这批用了50多年的26式小砸炮还有小批量装备,战后才寿终正寝。

当然,无烟火药普及之后,日本人也觉得9*22mm左轮弹实在是太垃圾了了,于是就想设计日本人自己的自动手枪。于是一个叫南部麟次郎的陆军马陆站了出来。

他首先盯上了德棍大名鼎鼎的P08鲁格手枪,一边流着口水一遍研究

最先是在1902年研制出了南部大型手枪(西方人称之为“南部爷爷”)和南部小型手枪(这个是南部爸爸),不过南部手枪和鲁格的原理完全不一样,只是形似。

到了1925年(大正十四年),他改进了之前南部手枪为日本陆军马陆设计出了南部十四式手枪。

南部十四式手枪是侵华日军装备的最主要的手枪之一。老百姓愤恨的称之为“王八盒子”

而南部十四式继承了日本手枪可靠性差的优良传统,冶金工业不过关,击针容易折断,而且扳机阻铁很轻的搭在击针上,上膛情况下比较容易走火。

而8*22mm南部弹也是一如既往的弱鸡,,7克重量的弹头。初速290米每秒。算下来动能也就270焦耳上下,比.32ACP稍微强一点,但你是军用手枪啊!人家的军用手枪动能都在500焦左右。

(8*22mm南部,.45acp,7.62*25托卡列夫.45acp(二战))

二战末,东条英机老鬼子就是用南部十四式朝心脏开枪自杀未遂,最后审判绞刑。所以说嘛~ 该被吊死总是会被吊死。

1934年,南部马陆整出了九四型手枪

自此南部麟次郎又被陆军马鹿称为“日本勃朗宁”。

九四式手枪是日军二战制式手枪,也就是配发给吃瓜马鹿的那种,和南部十四这种军官用枪不一样。但使用的同样也是8*22mm弹,击针折断,走火,卡壳一样不少,尤其是它左侧的击锤档杆如果触碰的话就走火,死在它手上的日军不少。

所以...其实九四式也为二战的胜利做了不少贡献。

南部麟次郎还估摸着以上两把手枪太大,因此开发了更小的南部秀珍手枪(这个当然是南部宝宝)

顺便将8mm南部弹也一并缩小,于是就有了7mm南部弹(左边8mm南部,右7mm南部弹)

这东西只生产了6500枝,而且不是军部统一发放,需要军官掏钱购买,明码标价180日元。而7mm南部弹威力和.22LR不相上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