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0年前的以色列,诞生了一位备受瞩目的人物——耶稣,也被称为基督,象征着王权或救世主。他的诞生标志着时间纪元的转变,从公元前的基督前时代进入公元的主年。耶稣在30岁以前,作为一名木匠,过着传统的犹太生活,生活在罗马皇帝恺撒的统治下,他的故乡伯利恒和成长之地拿撒勒皆在罗马帝国的版图内。
耶稣成年后,他的教导和神迹开始流传,尽管他从未远离过家乡超过200英里。尽管尽力保持低调,但他的影响力逐渐扩大,引起了罗马官员和犹太领袖的关注。他的教诲深入人心,包括“神爱你,你与神同在”,“彼此相爱”,以及强调人的宝贵和神的国度已降临时,还有关于天堂和地狱审判的真实含义,以及神的赦免是向那些向他祈求的人开放的。
然而,耶稣声称自己为神,这直接触犯了犹太律法,导致了他与宗教领袖和罗马政府的冲突。尽管罗马官员未能找到他违法的证据,耶稣最终还是因为这个争议性的声明而被处决。在严酷的十字架刑中,他牺牲了自己,但据称他三天后复活,并在接下来的四十天里在以色列各地出现,这被许多人视为他神性的确证。
耶稣受难日的事件引发了巨大影响,信徒数量激增。几个月后,耶路撒冷城内的追随者人数翻倍,甚至在罗马帝国的广大地区,基督教迅速传播。公元325年,君士坦丁大帝宣布基督教为官方宗教,而希腊诸神庙宇也在随后的时间里转变为教会。尽管一些信息被误解和忽视,但耶稣的教导和他生命的力量经久不衰,至今仍深深影响着世界各地的人们。
复活节的前一个星期五,基督教节日。耶稣受难日是纪念耶稣生命中最高潮的一周(即“圣周”,又称“受难周”)中最重大的日子。这一周是从复活节前的一个星期日(棕榈主日——耶稣光荣地进入耶路撒冷城,民众手持棕榈枝欢迎他)开始,经复活节前的星期四(立圣餐日——纪念耶稣与门徒进“最后的晚餐”时设立圣餐礼)和星期五(受难日——纪念耶稣为世人的罪被钉十字架而死)到复活节(星期日)结束。“圣周”的主题也是《新约圣经》的核心——耶稣基督的受死和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