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考试的时候“一看就会,一做就错”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3
大部分学生可能都会遇到这种情况,考试的时候,明明看到题目感觉挺简单的,但是一动笔去做,就会出现各种错误,像“题目没看清、简单的计算错误、考虑问题不全面”之类。但是每当看到老师给的红叉叉之后,再细想下,突然就“哦”的一声,接下来自己也能得出正确的答案。这个表面上看就不像是个太严重的问题,但是你会发现,这个问题会一直频繁地出现,一次一次地让人痛心不已。

其实,这个问题本质是,当时是在用直觉做题,可是,这个直觉可能并不靠谱。

人类大脑,分为三层,由内往外依次为,第一层直觉,也可称之为“鳄鱼大脑”,第二层是情绪,也可称之为“猴子大脑”,第三层理性,也称为“人类大脑”,其中,理性大脑是人类所独有的。由于身体结构、基因的进化的原因,身体里的血液首先是供给直觉,然后才是情绪,理性大脑。

所以,当我们遇到问题时,首先是用直觉,而后,才有机会把血液运输到情绪层、理性层,这也就为什么我们一遇到危险就逃跑,一被冒犯,就像失去理智一样,事后,再回想的时候,又感觉自己当时的行为有所不妥的原因。

当然,这三者变并没有好坏、强弱之分,也不是应该消灭谁的问题,比如说战胜情绪之类的。它们应该是共生互利的关系,是一个团队,它们之间有多融洽,有多配合,直接决定一个人的思考质量。只有刻意地去训练自己,让这三者之间的配合是越来越融洽,才会建立正确的回路,形成正确的反应机制。

这个的解决办法,就是要让这三层大脑配合自如,即通过理性分析,建立正确的情绪、可靠的直觉。

具体操作呢?很简单,做题的时候,让自己适当地慢一点,提醒自己是不是有多种情况,并做好检查。

就拿出错的重灾区计算来说,最直接粗暴有效的方法就是,做完一步、检查一步、确认无误后,再进行下一步,这个就能解决计算问题了,并且是最高效的。有些同学会有这样的想法,这要做快一点,这样就有时间再算一遍,这个在低年级的时候,可能还是做得到的,可是等你上了初中、高中,这个几乎是不可能的,时间上根本就不允许你这么做。因为是自己做的,有些同学在检查自己的答案的时候,怎么看怎么顺眼,就是看不出哪里有问题,那这种情况怎么办呢,平时留意自己经常出错的地方,把它们写下来,比如计算方面,无非就是抄写(抄错、漏项、誊错)、变号(去括号,移项时)、基本计算的错误,抓住这几个关键点,计算问题便可解决。

当你开始有意识地提醒自己这么做的时候,慢慢地,你会变得越来越冷静,你的思考不再是以前的单线思维,更重要的是,你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极大地提升自己的思考分析能力,拥有这项能力之后,或许你的学习将走上不一样的方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