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杂谈一二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5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最好的读后而感莫过于曹雪芹曹公在第一回的自我评价了,一句“谁解其中味”贪嗔痴了多少后人。《红楼梦》现如今那么多人研究它,但是谁能解其味?味后还有多少谜,谁能够破出它的谜底?这其中意味之深长,令人回味无穷。
      谈之前,有些文字需写在前面,有助于有趣人理解全篇,也当作自己对红楼一书的反刍回味。
一、全书的基调

1、《红楼梦》是一本未完成的小说,曹公仅完成前八十回,后由无名氏续写,由高鹗、程伟元整理编辑出版流传下来。因这一特殊的创作背景原因,社会上流传下来相当多的版本,不胜枚举。但对于红楼梦有两个版本应值得了解:一为120回著的流传最广的大陆通行本被称之为程高本;二为脂本即《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分为“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三脂本。只有前80回。

2、《红楼梦》是曹公撰写的小说,说是小说,其实是曹公根据自己亲身的经历加以艺术加工创作出来的,有其深刻内涵与历史依据,红楼贾家荣宁二府的原型就是曹雪芹的曹家。于是全书中是用了许多比较隐晦的方法写了很多这种当时朝堂性质的东西,这也是吸引红学家们孜孜以求的动力之一。

3、《红楼梦》因爱情描写闻名于世界,但这仅仅是曹公对其笔下人物描写的一个方面而已,围绕着人物的叙事写景,让人叹为观止;描写时的引经据典而彰显出的文化涵养,直让人拍案叫绝!所以,不要再仅仅以一本言情小说的定位去定义《红楼梦》了。

4、《红楼梦》的人物关系是得需要读者去尝试仔细记忆的,因为其每一个角色的登场都有曹公独特的隐喻,不仅仅是“金陵十二钗”,其任一丫鬟、随从,旁族、远亲都有其无法取代的独一故事感,如果读者不捻清关系,则会有相当大美感的损失。

二、人物的延伸

1、曹雪芹是男的不是女的!

2、贾宝玉的原型便是曹雪芹曹公!

3、前文中的“脂本”脂字指的便是“脂砚斋”是批书人。据主流红学家考证,脂砚斋是曹公的表妹,其是书中史湘云的原型。

4、贾宝玉在书中并非实实在在的人,而是女娲补天之后遗留下来的一块顽石,是神瑛侍者与那赖僧丑道口中的“蠢物”,所以其种种异于常人的行为举止就理所应当了。若是有心人看到此便会问,既然贾宝玉不是人是块石头,那他怎么就能幻化成面如温玉,唇降朱红的美男子形象,不急,往下读。

5、神瑛侍者,神瑛侍者是在《红楼梦》中登场的虚拟角色,他对三生石畔的绛珠仙草曾有灌溉之恩。他也是“顽石”堕落红尘之前见过面的三人之一,相比较赖僧丑道的形象,我相信就算是读者你,也知道堕落红尘后应幻化成谁的模样吧?

6、绛珠仙草,便是女主林黛玉了,因为“神瑛侍者”对其有恩,因此要下凡去以泪水报答,所以最后“泪尽夭折”了,绛珠仙草下世降生为巡盐御史林如海之女林黛玉。

7、甄宝玉,“众人皆知假宝玉,可知还有真宝玉”?甄宝玉才是因凡心偶动下凡历劫的神瑛侍者,也是林黛玉即绛珠仙草真正要报恩的对象。

8、甄士隐,读读谐音,是不是“真事隐”?

9、贾雨村,读读谐音,是不是“假语存”?为什么要这样?清朝的文字狱之残酷应该有所耳闻吧?

三、文中的生字

1、禄蠹 du(第二声)蠹,是蛀虫的意思。有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意思是不会被蛀坏。又有蠹鱼损文字,意思是蠧鱼会蛀咬书。禄蠹,是指只一心淫浸追求俸禄官位的人

2、邢岫烟 xiu (第四声)

3、凹凸 wa(第一声)gong(第三声)但现如今只有“洼”音收录了下来,用作地名,但是“拱”音已除去,不知为何。不读“ao tu” 哦。

4、讣 fu(第四声)

5、克什:.满语。原义为恩,赐予。指皇上恩赐之物。

不知不觉“写在前面的文字”就多达1326个字,这像不像那些领导们登台发言所谓的“最后我还说一点”。哈哈哈,插科打个诨。下面便是关于我读完红楼之后所想与大家杂谈一二的内容了。

        要想说红楼,说实话不容易!因为确是无处可说细密绵针无缝可入,又处处可说字字珠玑妙趣横生,一想再想,还是主要谈前八十回来浅薄杂谈惶恐。

        先谈红楼前八十回。红楼梦的首回标题是“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开篇便是告诉所有人,我这篇故事通篇都是假话,所有的真事都会隐去,爱听不听。如此特立独行的开篇就是与众不同,那它的内容,是否也如标题如此惊世骇俗?答案是——是的!一般的小说都是直奔主题,围绕主题设计主线、支线,展开人物、故事、场景。但红楼梦显然没有按照这样的小说套路来写,它并没有直接写到四大家族,而是以江南一个隐居的乡宦甄士隐开了头,所以脂砚斋不止一次批红楼梦是不落古今小说之俗套。曹公为什么要如此新颖的开启《红楼梦》的首回呢?其实简单的说,便是为了将真事隐去,掩人耳目。前文已提,甄士隐,即真事隐之意,但数十年的心血不能隐啊,于是便要借贾雨村所言保存流传下去。也正如太虚幻境那幅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也让我想到《金刚经》所传: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于是曹公开篇设置了“甄士隐”“贾雨村”贯通全文,紧扣“梦”“幻”二字,正是如此章法。脂砚斋曾批“真不去,贾焉来”,是为甄士隐出家,引出贾府,后文贾府败落,也许正是“贾不去,真焉来”,诸芳流散之时,正是甄士隐奉警幻之命,度众人复归太虚幻境之时。这便是后话了。

        那何为梦幻?对我而言,文中那一篇篇的诗词,读来便已入梦;一篇篇诗词所透露出来的文学素养那直接便是鲜有人能达到幻之境地了。啊?那和读者们聊聊诗词?好嘞,咱们接下来聊聊人物。因为这些这些诗句我十之八九无法深解,曹公进行创作的时候,又同时把诗句与人物事件融合的完美无瑕,我每次读的时候都认为这些诗句就是书中人物所作,浑然忘记这些诗句真正的作者是曹雪芹先生,那我们干脆替曹公给他笔下钟灵毓秀的姑娘们以才华排个序吧。

        我个人是偏爱宝钗的,不得不说宝钗的温婉大气让她在我心中格外有好感,但若论书中描写的故事而言,黛玉还是会要略胜一筹,宝钗稍低一名,湘云与妙玉并列第三吧。粗粗一数,黛玉作品有《大观园题咏》、(《世外仙园》、《杏帘在望》)、《题宝玉续庄子文后》、《葬花吟》、《题帕三绝句》三首、《咏白海棠》、《菊花诗》三首、(《咏菊》、《问菊》、《菊梦》)、《螃蟹咏》、《代别离•秋窗风雨夕》、《灯谜诗》、《酒令》、《五美吟》五首、《桃花行》、《唐多令•柳絮》等不下二十首,两次联句《芦雪广即景联句》、《中秋夜大观园即景联句三十五韵》也悉数参加,从数量上来说,居红楼之首。其中《葬花吟》与《五美吟》皆是名篇,我相信不论是否读过红楼的人,对于“黛玉葬花”这个故事也是耳熟能详的。同时黛玉他们一群碧玉年华的姑娘连同宝玉创立诗社,取名“海棠社”,后因黛玉创作《桃花行》赢得伙伴们的称赞追捧,改‘海棠社’为‘桃花社’,林黛玉便也成为了桃花社社主。宝钗也说:“使不得。从来桃花诗最多,纵作了必落套,比不得你这一首古风。须得再拟。”也是说明大家作桃花诗作不过黛玉。不仅是桃花诗,黛玉在咏菊花诗时,更是以《咏菊》第一,《问菊》第二,《菊梦》第三的成绩夺得前三甲,当真是受到曹公的偏爱。

        社内黛玉当之无愧的第一,社外生活小吟则是宝钗稍胜了。宝钗的这首《螃蟹咏•桂霭桐阴坐举觞》也是我红楼一书唯一背诵下来的一首诗:

众人看毕,“都说这是食螃蟹绝唱,这些小题目,原要寓大意才算是大才,只是讽刺世人太毒了些。”

        湘云,妙玉并列第三,这也是我个人的主观感受。若有人对以上内容有自己的有趣的见解,望探讨学习,不再赘述。

        运笔至此忽有一体会,红楼中各兄弟姐妹,或俗或雅均能唬出几句诗词典籍,更莫说十二钗中之人,那真真是脱口成章。我们现如今与满清之朝相距甚远,娱乐玩事花样百出,不知凡几。不像他们,每每聚会总是行令,行令,行令。我总在想,倘或有时空回溯,回到了康乾盛世,降临到贾家荣国府,我们当今社会还有人能加入他们一起行令押韵对诗吗?学历史和汉语言文学的朋友们有正正式式的飞过花令吗?

        从诗词方面我说了曹公笔下两女主,接下来我便借一些印象较深的情景说说曹公笔下其他一些人物吧。

        当然,首先便是贾宝玉了。西游中有一真假猴王,红楼中亦有一甄贾宝玉,哈哈哈哈,好玩好玩。书中言甄家媳妇来贾家请安,便向贾母谈及家中魔王,甄姓宝玉!同样的肤白唇红,同样的淘气难管,同样的喜女恶男,读及此,便知此处定内有乾坤,忽想到首章所描述的神瑛侍者与那僧那道口中的一口一个的“蠢物”。恍惚间能读出几分浅显的隐喻:甄、贾宝玉的写法,是虚实互藏、双向传影了。终于由此理解到贾宝玉乃补天所剩顽石所化故为假,其所含宝玉就是被那个一僧一道变幻成扇坠大小的顽石,即其实贾宝玉是顽石的化身。他本身并没有形貌,只是看到神瑛侍者的样貌就幻化了同样的样子,所以贾宝玉和甄宝玉才会一模一样。灌溉绛珠仙草的是神瑛侍者,她要报恩的也是神瑛侍者,他们两个和其他薄命司的女孩儿才是真真下凡渡劫的。顽石只不过是企慕红尘中的热闹,央求一僧一道带他下去游历,被夹带其中而已。故而可以说黛玉和宝玉一开始就有缘而无份,黛玉还泪还错了对象。

        在第51回胡庸医看病给药后,被宝玉背后一阵好骂,这儿给我的印象也相当深,书中描写是仅因药方中多添了枳实、麻黄等药,便大骂该死,纯因认为下药太重,姑娘身体无法承受。此时宝玉便自比是野坟圈子里长的几十年的一颗老杨树,他的姑娘们就如秋天那才开的白海棠,老杨树都承受不起的药力,白海棠们更加禁不起。这些情意绵绵的痴话疯话读来让我忍俊不禁,又心生向往。

        又第58回:“宝玉便也正要去瞧林黛玉,便起身拄拐辞了他们,从沁芳桥一带堤上走来。只见柳垂金线,桃吐丹霞,膳食之后,一株大杏树,花已全落,叶稠阴翠,上面已结了豆子大小的许多小杏。宝玉因想道:“能病了几天,竟把杏花辜负了!不觉倒‘绿叶成荫子满枝’了!”因此仰望杏子不舍。又想起邢岫烟已择了夫婿一事,虽说是男女大事,不可不行,但未免又少了一个好女儿。不过两年,编也要‘绿叶成荫子满枝’了。再过几日,这杏树子落枝空,再几年,岫烟未免乌发如银,红颜似槁了,因此不免伤心,只管对杏流泪叹息。”我读后确被引起悲意。宝玉睹物思人,触景伤怀都是再正常不过的心理活动,但通过“落花结豆”联想到“子落枝空”再联想到刑岫烟“乌发如银,红颜似槁”这一整段的心理描写,不足百字便把那宝玉的复杂柔情之态跃然纸上,最后一句“对杏流泪叹息”收尾,把这一段的感情描述收敛到极致再轻轻缓出。很难想象,是怎样的人生阅历,文学积蓄才能如此轻松写意,可得知道,这可是把一个弱冠少年描写得如此女儿姿态,心思柔软绵密,不时流泪叹息却让我们从不觉得突兀!

        其次便是探春了,在第74回对贾探春护犊子的刻画描写真真让人痛快,不得不为她打call,由内心为她点个赞。同时对其他主子特别是“心冷口冷心狠意狠”的贾惜春表示~哎,彼哉彼哉……

还有便是尤三姐,尤三姐之死,我只能说是出身于宁国府这等淫贱之地的悲哀,是柳之过,尤之错!不管尤二姐尤三姐是否真是那种品行不端,放荡不堪,淫奔不才,丧伦败行之人,若以“黛玉葬花”来做比,大家都说黛玉葬花是悲文惨意,阅之掩面泣血不能自已。可我在读到尤三姐吞金自杀的情节描写之时,我确实感觉到心悸阵痛,久难释怀。

后四十回值得谈论的寥寥可数。唯一忍不住要说的还是吐槽。在第一百一十八回,描写宝玉收到贾政的书信之后,把《庄子》之类自己最喜爱的书统统收起,“自己却当真静静的用起功来”。宝钗则就此情形与袭人说:“功名自有定数,中与不中倒也不在用功的迟早。但愿他从此一心巴结正路,把从前的那些邪魔永不沾然就是好了。”我一看到“巴结”“邪魔”“知好歹”这样的字眼与功名利禄一相连,还有后文中的“克什”一词我就硌得慌,如此露骨的功利言辞,当真与前文已想去甚远。很长一段时间,大家都是认为后四十章是高鹗续的文,这个错误观点统治了很长一段时间。说到此,刘心武的续写红楼这一事件在当年可是相当之精彩,敢为天下红学家之先,反主流红学观点,自立山头,要成就他自己的秦学大厦。这举动在网上毁誉参半,网友的言论可另出一本《红楼梦讣》了。

后四十回较之前八十回不足之处甚多,高频次的重复前文的场景,用字用词明显稚嫩,再无出彩的诗词警句,最让人读来可惜的是,对人物的描写,浅薄表面,并未能与所叙之事水乳交融,句词平淡苍白,文采罕有建树。于我而言若无对比,倒是可圈可点;可因是无名氏之续写,无数多人誊写,校订,再版然后与曹公之前八十回一凑,哦……乏善可陈……

        终于是把程高通行本120回看完了,也稍许理解了为什么如此多的阅红者均说“狗尾续貂”,也许早早的在谢女士的耳提面命中,究本溯源中,就对红楼一书有了大致的理解与期望。当看到通行本以宝玉高中,脱缘离去收尾,以红楼中人皆大欢喜总结全文,是能够清晰的感觉到心中那一缕失落之感。一想到视为官者为“禄蠹”的贾宝玉高中第七名,便隐隐不快。仅仅以“甄士隐详说,贾雨村归结”一章便给全书盖棺定论,汲汲顾影。未读之前便担忧的“宁荣败落”“举家收监”在程高本中了无踪迹;原所期盼的小红与贾芸的支线,袭人与蒋玉菡的支线等等均匿影藏形。

        看完全书后,内心反倒空空落落,缺失了一种满足,添得了一种失落。大概这就是《红楼梦》的精彩吧!其实,我更相信,不论结局如何,不论结局几何,红楼一书正如谢女士所训导:“这是一本你值得用一辈子去读的书”,红楼是一辈子也读不完的人生。

        最后感谢小小红学家谢晓蓉女士用心的指导。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