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劝你不要把机会分享给朋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5


01

昨天一位读者和我说,他认识的一位学长给他提供了一个实习机会,激动之余,他也迫不及待地把这个好机会分享给了自己的好朋友,并邀请一起去面试。

没想到最终的面试结果是朋友顺利进入公司实习,自己反而被拒之门外,心里五味杂陈。

其实看到这条留言的时候,我心里也很不是滋味,这种事情我经历过无数次。

耐心说服朋友参加一个比赛,最后朋友得奖而我甚至无缘决赛;平台主动找我签约时,我帮忙推荐了一个朋友,最后我的名额竟然被朋友顶替.....

这是一种什么滋味呢?

就像跑一千米,朋友中途喊累,你好心放慢脚步鼓励他要坚持,没想到朋友临近终点却突然加速冲刺,把你远远地甩在了身后

巴菲特说过:我们不妨将自己的好运看作让他人也享受幸运的契机,而非一项权利

很多时候,在未确定自己能稳稳享受好运结果之前,大都不愿意把机会毫无保留的分享

人之情理,大都如此。

在我们同样口渴的时候,我出于好意和你分享仅剩不多的水,是希望两人同样解渴,而不是你大口喝完,一滴不留。

02

有人说,凡事信三分,同理,我想说的是,凡事说三分。

在自己没有胜券把握时,不要把机遇时时挂在嘴边。

这并不是自私,只是一种选择方式。

这是在自身还前途未卜,对生活毫无束缚之力时,对每一个机遇都小心把握,谨慎行之,低调处之。

当自己对一件事有充足把握或是已经小有成就之后,再将机会分享给别人,并给出真正有价值的劝告与建议。

然而自私又是如何的呢?

是在自己早已赚得腰缠万贯时,还不愿拿出一丝一毫;是在自己手握大量资源时,还不愿分享冰山一角;是在自己成为业界翘楚时,还对后来者欺骗隐瞒。

二者有本质的区别。


03

到底要不要把机会毫无保留分享给别人?

首先要看清自己是怎样的人。

我见过许多因为利益撕逼,因为机会反目成仇的例子,那些看似小说中的情节,就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每天真实地上演。

很多人的心态都是:希望你好,但不希望你比我好

朋友和我说过她高中寝室的事儿。

她室友主动拉着她去参加市数学竞赛,因为实在不好意思推脱室友的热情劝说,只好也和室友一同报了名。

朋友抱着不能浪费报名费的念头,认真准备了一个月,再加上竞赛当天超常发挥,最后成绩竟然比一向数学拔尖的室友还要更高,获得了市三等奖,而她室友因为仅仅一分差距无缘得奖。

没想到自那之后,一向玩得很好的室友与她越来越生疏,不和她主动说话,还在在她背后恶意抹黑,编造谣言。

有一次朋友睡觉,晚上翻身后,迷迷糊糊睁开眼,发现床边有一个人影。

她顿时清醒,仔细一看,是那位室友站在她床边,正恶狠狠地盯着她,面无表情,眼神发冷。

朋友说时至今日,心里都还有阴影。

在我看来,当你选择毫无保留和朋友分享的时候,就要考虑到朋友中榜而自己名落孙山的可能性,倘若你不能接受这种心理落差,那不如不要事先分享给别人。

处理不好这种落差感从而衍生出的嫉妒、憎恨,远要危险的多。

往大了说,是人命;往小了说,是失去一个朋友。


04

除了看清自己之外,还得看看对方是什么样的人。

人难免是利己者,对待别人的方式往往取决于对方是什么样的人。

曾看过一句话:优秀的人不是不合群,只是他们合的圈子里没有你。

分享二字,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之上的,一旦出现天平的倾斜,那么就不叫分享。

同样优秀的两人之间共享信息,我们称之为分享

不同水平的两人之间交换资源,我们称之为帮助

倘若只有一方分享,而另一方毫无表示,我们称之为抢夺。

毕竟大多数人都信奉着观点:互帮互助,方能共赢。

在我们分享给别人的时候,都或多或少期待我们也能得到对方的回馈。

如果对方是一个极其吝啬之人,你为何又还要毫无保留的与他分享呢?

很多人的出发点都是好的,想着要有福同享,可却忘了掂量掂量自己,也忘了衡量衡量别人

也有人说,吃亏是福

到底是福还是傻,关键在于你自己怎么想



05

我想我并不是个大众意义里的好人,我并不喜欢把自己珍爱的东西在我未得到之前就同他人分享,哪怕只是表面的客套话。

因为我明白,很多时候我们的乐于分享,会造成无可挽回的失去。

以前我也会在刚得到某机会时就毫无保留地分享给身边的人,可是时间越长越会发现,这就像是我的独角戏。

尽管我抱着互帮互助的真诚念头,时常遇到的却还是对方的刻意隐瞒。

我频繁送给对方一大碗粥,而对方只在仅少情况下分我一口羹。

都说交往,不论是友情还是爱情,都讲究门当户对,只有门当户对才能资源匹配。

分享需要被分享,人们享受的不过是你来我往时的抽丝剥茧的行径。

那些能够维持长久关系的人,一定是能彼此成就的人

不然人海拥挤,迟早会散。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