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地动仪是谁发明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01
张衡发明的“侯风地动仪”是铜铸成的,形状很像一个大酒桶,顶上有盖可以打开。桶的外壁上铸有八条龙,龙头按八个方向排列。每个龙嘴里衔著一个小铜球,每条龙下面都蹲著一只铜制的、仰头张嘴的蛤蟆。仪器内部有一根铜柱,这根柱子周围由横杠分别和八个龙头衔接。 发生地震时,震波传来,铜柱就会倒向那个方向,推动横杠,横杠又牵动龙头,龙嘴里的铜球就会掉到蛤蟆嘴里,发生响声,人们就可以知道哪里发生地震了。 这架地动仪相当灵敏准确。西元138年的一天,地动仪正对西方的龙嘴张开,铜球落下来。可是洛阳人没有感到地动,有人因此认为地动仪不灵。没想到几天以后,从1000多里外陇西来的人报告说,那里几天前发生了地震。此后,人们都十分叹服地动仪的奇妙。 张衡不仅发明了地动仪,他还提出了浑天说,发明了浑天仪。他还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家。欧洲人直到1880年才制造出地震仪(地动仪)比张衡晚了1700多年。 原文装址: kids.yam/why/article/article735
张衡 chiculture/0811c43/0811c43   候风地动仪,是东汉科学家张衡于公元132年发明的。据《后汉书·张衡传》记载:「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震,龙发机,吐丸而蟾蜍衔之。震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向,乃知震之所在。」   这段文字自19世纪下半叶以来曾引起世界各国许多学者的注意和研究。大家公认,这是世界上最早关于地震仪的文字记载,用它可以测定震源的方位。   候风地动仪的关键机构,是一根称为「都柱」的倒立摆,其重心高于摆动中心。在受地震横波袭击时,由于惯性力作用,它将倒向震源方向,从而带动该方向的传动部件,使相应方向的龙口上额起挠,龙口中的铜丸便掉落在蟾蜍口中。   都柱是候风地动仪的动力部件,传动部件就是「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张衡创制的候风地动仪,灵敏度与精确度都很高。据载,发生在陇西的一次地震,而安置在洛阳的该仪器准确无误地将它测出。于是,京师学者「皆服其妙」。当然,地动仪本身必须与地层或地面有牢固紧密的连接,或者说,使它成为地面的一部分。再则,对于地震纵波,候风地动仪可能不大起作用,因为都柱在地面纵波冲击下,倾倒的方向是难以预料的。   在机械制造方面,张衡除创制了世界上第一具地震仪外,还制造了指南车或记里鼓车、「腹中施机、能飞数里」的木鸟、演示天象的水转浑仪和日历机械「瑞轮蓂荚」等等。故而后人将他和马钧并称为「木圣」。
东汉大科学家张衡惊人的功绩   张衡(西元七十八年~一三九年)活跃于洛阳一带,与提倡天动说、希腊主义最后的大科学家托勒密(译注:希腊天文学家、地理学家)大约同一时期。   张衡是洛阳郊外的灵台(天文台,占地四万四千平方公尺,基座五十平分公尺)台长,在他所写的《灵宪》一书里记载着:1.宇宙是无限的;2.区分由火般物质所构成、会发光的太阳、以及不会发光的月亮,以科学性的观点说明日蚀、月蚀;3.指出在洛阳附近可以观测到的星星有二千五百颗、无法观测到的小星星有一万一千二百五十颗。   还有,他在《浑天仪图注》一书里,说天像一颗圆形鸡蛋,而地就像蛋黄一般被包在里面。西元一一七年,他制造了显示天体运行的地球仪,即利用水力一昼夜转一圈的「浑天仪」。浑天仪是显示北极、南极、黄道、赤道、恒显圈、恒隐圈、星官(星座)、地平圈、子午圈等的巨大机器,周长一丈四尺(约四‧二公尺)。   西元一三二年,他制造了青铜制酒樽形的地震仪,该地震仪在六年后的西元一三八年,测量到在洛阳谁都没有感觉到的地震,数日后,从一千里(约四千公里)远的陇西(甘肃省南部)传来这起地震的报告,证明真的发生过地震。这件事后来被记载在《后汉书》〈张衡传〉里。该地震仪后来由中国历史博物馆的王振铎修复,日本东京上野的国立历史博物馆也有其复制品。   张衡同时也非常有文才。他三十岁所写的名作〈二京赋〉(吟咏西汉首都长安和东汉首都洛阳的赋)被收录在《文选》里,也流传到了日本。
参考: 宫崎正胜著,叶婉奇译,〈第2章、秦汉帝国和匈奴帝国〉,《图解东亚史》,(台北:易博士文化,2007),页74。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