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写故事四字秘诀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4
统编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唐诗三首》课后“积累拓展”设计了“改写”训练,“任选一首诗,发挥想象,增加一些细节,改写成一则小故事”。

教师用书给出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将诗歌改写成小故事,检验学生对诗歌的理解程度,培养其想象能力、改写能力。”教师用书特别提示,要注意诗与故事文体特点的不同,将诗歌散文化时,要注意保留一些原诗的神韵,如精彩的描写、真切的抒情等;同时改写要抓住原诗的主要叙事线索,展开合理想象,适当补充一些情节。

教师用书的两点提示,抓住了改古诗为故事的两个秘诀,即“留”和“补”。古诗改为故事,“留”什么?当然是“保留”古诗表达的感情,不管怎么改写,不能改变诗人诗中抒发的感情。因此,“留住原诗感情”是古诗改写成故事的第一原则。其次,在改写古诗时,还应该把诗中真切的抒情句保留下来,不能将这些诗句改写成不伦不类的白话文,既没有原诗的韵味,同时也失去了语言的表现力。比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在改写时,最好保留下来,直接引用,而不是翻译出来。

将古诗改写成故事,“补”是少不了的,但“补什么”“补哪里”“怎么补”这是改写时务必要考虑清楚的。如果对于“补写”的内容没有充分的考虑、运筹,只是想当然地想到哪改到哪,那么“补”出的内容在“适切性”上就会大打折扣。比如有同学改写白居易的《卖炭翁》,就把“手把文书口称敕”改写如下:骑在高头大马上的两个太监,手往空中一挥,拿出一卷纸,乜斜着老翁说:“皇上命令我们来买炭,还不快快牵着牛车给着我们走了!能让皇上用上你的炭,可是你天大的福气!走!快走!”这一“补写”,想象两个太监说什么、怎么说,改写符合诗歌情境,也表现出了两个太监的仗势欺人、霸道蛮横。同样有学生改写《卖炭翁》,将补写的焦点放在“老翁”身上,重点补写“老翁”遭遇“强取豪夺”后的心理上,比如:

老翁一屁股瘫坐在牛车上,仰天长叹:“唉!我努力砍柴,烧炭卖钱无非是为了身上暖一点,肚子饱一点,可是…可是……可是换来的是什么呀?一冬天的辛苦,难道还不够吃顿饱饭吗?苍天啊!以后我该怎么活啊?”牛车突然停下,瘦骨嶙峋的老黄牛也扬天长“哞”一声,似乎是对这昏庸无道社会的控诉。

除了做到“留”和“补”,改写古诗还要做到“调”和“删”。将古诗改写成“故事”,忌讳按照诗歌的顺序将诗作内容重复一遍,最好“调整”诗歌中事件的叙述顺序,可以将故事变成倒叙、插叙。比如有同学改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就把诗人杜甫的抒情议论放在开头,然后倒叙诗人为什么发出如此议论和抒情。改写古诗还要注意调整叙事视角。比如《卖炭翁》中是第三人称旁观者视角,在改写时就可以调整叙事视角,以老翁、太监,甚至老黄牛的视角都可以的。又比如《石壕吏》,既可以采用诗人的视角,也可以采用老妇的视角,还可以采用逾墙走的老翁视角,当然差役的视角也不错,还可以采用诗中隐含的两个人物来叙述故事,比如尚未战死的儿子和孙母。总之,叙述故事的视角有多少个,故事就有多少种讲法。但切记一点,不管采用哪种视角讲故事,都要忠实于原诗的思想感情。

视角的选择就决定了故事能讲什么,该讲什么。因此,不同的视角在改写古诗时,对诗作内容就要做以剪裁,不是诗中所有的语句都要出现在改写的故事中,这就是在改写古诗时还要做到“删”。比如以老黄牛的视角改写《卖炭翁》,重点是老黄牛目睹太监强取豪夺一车炭的过程,还要重点写写老黄牛拉着老翁走向集市的艰辛,至于卖炭翁的形象,就不是这篇改写的重点了。总之,在改写是,要注意叙事视角的选择,根据视角和原诗作的思想感情来改写。

“留、补、调、删”这就是古诗改写成故事的四字秘诀。不信你试一试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