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霍金与杨振宁相比差远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6
霍金在中国这么出名,更多的是因为英国媒体和学术界的包装推广,当然他个人的学术成就也不低,但无法和杨振宁相提并论。

但是杨振宁在中国已经被很多人黑成了翔,黑他的人总是抓着模糊的道德问题紧追不放,却没有真正去了解他个人在物理学上取得的堪称伟大的成就。

和清华的老师聊过,杨振宁和翁帆感情是很好的,真心相爱的话大家有什么好喷的呢?还有人说,杨振宁退休回国就是捞钱养老,毫无用处。但实际上杨振宁回到清华,能够充分作用自身的影响力,调动学术界的很多资源,这很有利于清华相关学科的发展。要不然大家真以为他不值那个价儿?

网络时代,希望大家能够有自己的判断力,不要被一些媒体牵着鼻子走。特别是对人这种复杂个体的评价,更需要慎重。

清北经常被黑,很多人不了解内部情况,总是为了黑而黑,让我们这些学生痛心疾首。

大家时常会把Hawking和同时代的物理学家相比,譬如和C. N. Yang、Fermi、Pauli等等,实话实话,Hawking确实不如他们的成就多,不如他们成就高。至于说“Hawking是继Einstein后最伟大的科学家”,这仅仅是媒体宣传的说辞,在学界,这是不客观的。只能说Hawking是伟大的科学家,但和Einstein和C. N. Yang比起来,单从学术成果上讲,并不在一个层次上。就拿C. N. Yang(杨振宁)来说,Yang确实是现在在世的最伟大的物理学家,没有之一,他的成果众多,而且影响深刻,他的成果成为很多物理乃至数学领域相关分支的根基理论,譬如Yang-Mills规范场理论、Yang-Baxter方程等等,这些都要比Hawking最具代表性的成果:奇性定理、黑洞的Hawking辐射要更加重要,更加基本,而且如果去看Hawking论文的引用率,我们会发现,他的论文引用率是没有像Witten这样的人高的(Witten是著名弦论学家)。但是话又说回来,我们可能要问,为什么同时期有比Hawking优秀得多得多的物理学家,为什么Hawking的名气如此之大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身残志坚的形象和他令人敬佩的品质,Hawking作为一个深受“渐冻症”困扰的人,如今他可以做出这些科学成就,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他的那种认真和坚守着实令人尊敬。

我们可以简单地看来一下Hawking的工作,Hawking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广义相对论与宇宙学上,他和Penrose合作的一系列论文创建了现代宇宙学的数学结构理论:

奇性定理: Hawking和Penrose共同提出并证明了奇性定理,这是Hawking早年非常重要的工作,奇性定理告诉我们,“只要广义相对论正确,因果性良好,能量正定,而且时空中至少存在一点物质,那么这个时空就有奇点,或者说至少存在一个物理过程,时间有开始,或者有结束,或者既有开始也有结束”,该定理预言了时间的开始和终结。这个定理深刻表明了“大爆炸”奇点是Einstein广义相对论的必然结果。这一成果虽然重要,但是仍是广义相对论框架下的一个小点、一个小问题的解决。

黑洞力学(黑洞热力学): 首先Hawking论证了黑洞的事件视界必须具有球形拓扑。随后1973 年Hawking和其合作者Bardeen一起建立了黑洞和热力学基本定律的联系,譬如黑洞视界的表面积 A 和表面引力 \kappa 分别能够类比于熵 S 和温度 T 这些热力学量。在这个时期,可以说Hawking在经典广义相对论领域内进行的研究是当时世界上最棒的。

Hawking辐射: Hawking最为重要的工作就是对黑洞热辐射的证明,现称之为Hawking辐射,它首次从微分几何上严格地证明了黑洞存在热辐射,而且是严格的黑体谱。这个工作是黑洞理论的核心,在理论上夜是极为重要的。目前的问题就是没有得到实验验证,而且也很难得到实验验证,因为Hawking辐射是非常小的,通过任何已有的技术都无法直接观测到。

虚时间和宇宙的无边界设想(Hawking无边界宇宙模型): Hawking和Hartle一起发展了的一套处理大爆炸奇点的量子方法,这就是“无边界”方法,即奇点被光滑的“帽子”所取代。为了理解这个观点,Hawking引入虚时间(或欧几里得化)的概念,这个概念将Einstein的赝Riemann几何转换为标准的Riemann几何。尽管这项工作存在独创性,但仍存在诸多困难。这是Hawking晚年的工作,但是还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Hawking自己坦言:大家都普遍接受了黑洞的热辐射理论,但是他认为宇宙的无边界设想是更为重要的。不过必须说的是,Hawking的这套方法虽然受到很大的尊重,但并不是最受欢迎的。(不过通过无边界设想,可以回答一个公众非常感兴趣的问题:“宇宙在大爆炸之前是什么”。根据无边界设想,宇宙大爆炸奇点就相当于地球的南极点,因为并不存在比南极更往南的地方,所以大爆炸奇点之前什么也没有。)

如果和C. N. Yang(杨振宁)对比的话,不得不说Yang的成果不仅在量上要多得多,他在诸多领域都有所贡献,而且更为重要和基本,以下是Yang的13项最具代表性的成果:

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 这是Yang和Tsung-Dao Lee(李政道)早年共同发现在弱作用中宇称是不守恒的,而此前物理学界认为宇称无论是在强作用、弱作用还是电磁作用中都是守恒的。后来Chien-shiung Wu(吴健雄)领导的团队通过实验证明了在弱作用中宇称确实是不守恒的,在物理学界引起轩然大波。因为这项极为重要的工作,Yang和Lee一起分享了1957年的诺贝尔物理奖。 学物理的都应该知道对称性在物理中的重要性,因此宇称守恒有着直觉上的吸引力,所以不难理解这项颠覆性的工作是何等重要。

时间反演、电荷共轭和宇称三种分立对称性: Yang、Tsung-Dao Lee和Oehme发表论文讨论时间、电荷和宇称各自不守恒之间的关系。此文对1964年所有的关于CP不守恒的理论分析有决定性的影响。高能中微子实验的理论探讨: 1960年,实验物理学家Schwartz指出如何通过中微子束得到更多弱相互作用的实验信息。Tsung-Dao Lee和Yang在理论上探讨了高能中微子实验的重要性。这是关于中微子实验的第一个理论分析,引导出后来许多重要研究工作。

CP不守恒的唯象框架: 1964年,Christenson、Cronin、Fitch和Turlay的实验发现了CP不守恒。Yang和他的学生吴大峻作了CP不守恒的唯象分析,建立了后来分析此类现象的唯象框架,这篇论文定义了这个领域至今仍在使用的理论框架和术语。

Yang-Mills规范场理论: 这是现代规范场理论的基础,更是20世纪下半叶重要的物理突破,而且是弱电统一理论的基础,该理论对研究基本粒子如强子的结构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1954年,Yang-Mills规范场论(即非Abel规范场论)发表。在两篇短文中,Yang和他的学生Mills将Weyl的Abel规范理论推广到非Abel规范理论。可以说Yang-Mills理论有“开天辟地”的崇高地位,它的成功是物理学史上的一场革命。

规范场论的积分形式: Yang-Mills理论还把物理与数学的关系推进到一个新的水准。1970年左右,Yang致力于研究规范场论的积分形式,发现了不可积相位因子的重要性,从而意识到规范场有深刻的几何意义。

规范场论与纤维丛理论的对应: 1970年代早期,Yang意识到规范场的几何意义以及规范理论的积分形式实际上是一个几何的发展,因此他向J. Simons学习纤维丛理论。Yang最终意识到物理学家所谓的规范对应于数学家所谓的主坐标丛,而物理学家所谓的势对应于数学家所谓的主纤维丛上的联络。1975年,他发表了论文,揭示了规范场在几何上对应于纤维丛上的联络。

相变理论: 1952年Yang发表了3篇有关相变的重要论文。第一篇是他独立完成的关于二维Ising模型的自发磁化强度的论文,得到了 1/8 这一临界指数。这是Yang做过的最冗长的计算,是一个绝对的壮举。Dyson称其为“雅可比椭圆函数理论的大师式练习”。1952年,Yang还和Tsung-Dao Lee合作完成并发表了两篇关于相变理论的论文,将对Ising模型的研究扩展到格气模型,并严格计算出气液相变的Maxwell图。两篇文章同时投稿和发表,发表后引起Einstein的兴趣。Yang和Lee的这两篇论文的高潮是第二篇论文中的单位圆定理(现称Lee-Yang单圆定理),它指出吸引相互作用的格气模型的巨配分函数的零点位于某个复平面上的单位圆上。在统计力学和场论中,这个理论至今魅力不减。

玻色子多体问题: Yang在1957年左右与合作者发表或完成了一系列关于稀薄硬球玻色子多体系统的论文,这是一个数学上定义完善的模型,早先Yang和Kerson Huang(黄克孙)、Luttinger合作发表了两篇论文,将费米的赝势法用到该领域。后来Yang和Tsung-Dao Lee用双碰撞方法首先得到了正确的基态能量修正,然后又和Huang、Lee用赝势法得到同样的结果。他们得到能量修正或者声速渐进展开的前两项, 其中最令人惊讶的是著名的平方根修正项(后来被称为Lee-Huang-Yang修正),但当时无法得到实验验证。出乎预料的是,50年后,这一修正项随着冷原子物理学的发展而得到了实验证实。

Yang-Baxter方程: 1967年Yang发现一维 \delta 函数排斥势中的费米子量子多体问题可以转化为一个矩阵方程,后被称为Yang-Baxter方程。Yang的这个工作打开了两个领域的大门。后来人们发现Yang-Baxter方程在数学和物理中都是极为重要的方程,与扭结理论、Hopf代数以及弦理论都有密切的关系。

一维 \delta函数排斥势中玻色子在有限温度下的严格解: 1969年,Yang将一维 \delta 函数排斥势中的玻色子问题推进到有限温度。这是历史上首次得到的有相互作用的量子统计模型在有限温度的严格解。最近这个模型及其结果也在冷原子系统中得到实验实现和验证。

超导体磁通量子化的理论解释: 1961年Yang访问斯坦福大学时,该大学的Fairbank和Deaver在实验上发现超导环中磁通量以 hc/2e 为单位的量子化。Yang和Byers给出这一现象的正确理论解释。

非对角长程序: 1962年,Yang提出非对角长程序的概念,从而统一刻画超流和超导的本质,同时也深入探讨了磁通量子化的根源。这是当代凝聚态物理的一个关键概念。1989到1990年,Yang在与高温超导密切相关的Hubbard模型里找到具有非对角长程序的本征态,并和Shou-Cheng Zhang(张首晟)发现了它的SO(4)对称性。

最后其实要说的就是,将两位物理学家作比较事实上没有过多的意义,我们可以客观地阐述他们的成果都有哪些,但是Hawking和Yang之类的物理学家毕竟不在同一个研究领域,我们可以说谁比谁更伟大,但这种比较其实并没有什么价值可言。不管怎样,我觉得Hawking和Yang等等的科学家们都在人类理解世界理解宇宙的探索之路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笔,都应该值得大家的敬仰和尊重。如今Hawking的离世让人悲痛万分,他曾是一个仰望浩渺宇宙的人,如今他成为了星辰宇宙。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