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和改善民生8个措施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02-22

1、坚持目标与路径相适应,增强民生工作科学性。新时代民生工作的总目标就是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

2、坚持尽力与量力相协调,增强民生工作可行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首先是一种主观愿望。要把握好“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的度,做到愿望和效果、需要和可能协调一致。

3、坚持保障与激励相统筹,增强民生工作针对性。一方面,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关键小事入手,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织就密实的民生保障网

4、坚持当前与长远相兼顾,增强民生工作持续性。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民生是人民群众最现实最要紧的切身问题。

5、坚持局部与全局相平衡,增强民生工作协同性。做好民生工作,首先要加大全局统筹,推动城乡、行业、部门之间的协调发展,推动内地与沿海、国内与国际的协调发展。

6、坚持客观与主观相统一,增强民生工作内生性。党和政府要务实创新做好民生工作,树立“大民生观”,创造起点公平、维护过程公平、缩小结果不公平,集合民生共建共享的“最大公约数”,以民生举措的落地来满足人民群众的预期。

7、精心细致做好民生引导,把民生政策讲透彻,把民生举措讲清楚,把群众的利益安排讲明白,把民生改善成绩讲到位,争取人民群众的理解与支持。

8、引导人民群众牢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增强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民生保障和改善工作,助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助力形成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共同为创造人民更加美好生活的宏伟目标而持续奋斗。

扩展资料:

民生是人民群众最现实最要紧的切身问题。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必须处理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

一方面,着眼当前,以攻坚决战的精神狠抓当前民生重点难点问题,特别要针对脱贫攻坚、环境治理、社会保障等群众当前反映最强烈、需求最迫切、必须尽快解决的问题,拿出实实在在的措施,集中财力、物力、精力实施一批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民生工程

另一方面,放眼长远、多积尺寸之功,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对改革发展的现状和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与特点进行认真研究,对未来民生工作的重点与难点进行预判,制定出民生工作的长远规划,着力构建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的制度体系,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抓落实,推动民生改善从量变到质变,为民生事业发展提供更加公平可持续的保障。

参考资料来源: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从六个方面提升保障民生工作水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