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的结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05
中国文字的构造有六种
叫六书. 1. 象形 --- 照着物体的形象
用笔划表示出来. 例如: 山



子 . 2. 指事 --- 用计号表示抽象的事情. 例如: "木"表示树
在树的下面是"本"
在树的上面是"末". 3. 会意 --- 合并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
表示一个新的字. 例如: "明"是合并日
月二字
表示亮的意思. "伐"是合并人
戈二字
表示人拿武器去攻击的意思. "解"是合并刀

角三字
表示解剖的意思. 4. 形声 --- 由"形符"
"声符"两部分结合而成. 例如: "晴" --- 青是声符
日是形符. 晴天有太阳. "清" --- 青是声符
水是形符. 水很清. 5. 转注 --- 因时间地域的不同而发展出形体不同的字
但意思相同或相近
可以互相注释. 例如: "考"
"老"都是年纪大的意思
因此可以用"考
老也"
"老
考也"来互相注释. 6. 假借 --- 本来没有为这个事物造字
就借用与这个字同音或声音相近的字来用. 例如: 令 --- 本来是发号司令
借为县令的令. 长 --- 本意是滋长
借用为县长的长
(一)象形。顾名思义,「象形」就是象实物之形。也就是把客观事物的形体描绘出来的意思。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得精湛:「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所谓「随体诘诎」,也就是随着物体的自然形状,弯弯曲曲地描绘出来。如「日」、「月」就很像一轮红日和一弯新月高悬太空。再看「山」的甲骨文字形,当中一峰突起,周围群岚环抱,颇有一点「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意味。「州」字也很有意思:甲骨文和金文都是三条曲线,表示波涛汹涌的流水,其中间的小圆圈或小黑点,表示水中的一块陆地。诗经的开卷第一首就是「关关睢鸠,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个「州」,就是「睢鸠」在河中栖息繁衍之地。再比如,我们常说,说话提意见都要「有的放矢」,那么这个「矢」为什么当「箭」讲呢?请看甲骨文「矢」字的上部为锋利的箭镞,中为箭杆,下为搭弦的尾翎。可见「矢」就是「箭」的象形字。 (二)指事。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这就是说,初看起来可以认识,再细观察就能了解意义,如「上」、「下」二字就是指事字。但是这个定义是相当含混的。清代的著名文字学家王筠说:「『视而可识』则近于象形,『察而见意』则近于会意。」(说文释例)对「指事字」的理解历来分歧很大,不过多数人认为,指事字就是在象形的基础上再加上个指事符号作标记的一种字。 我们知道,牛马之类都可以用象形体表现出来。可是「甜」的意思又怎样象形呢?于是我们的祖先创造了一个「甘」字,在甲骨文里就写成口中加一点,表示在舌头上感到甜味的地方,甜字就是从这里演化而来的。 (三)会意。许慎给会意下了这样的定义:「比类合谊,以见指㧑武信是也。」意思就是把两个或个以上的象形字组合在一起,表示一个新的意思,像「武」、「信」二字就是会意字。再比如「步」字,在甲骨文中是脚趾朝上的两只脚一前一后走路的形象。假若两脚要从水中通过则怎样表现呢?那就再把「水」加在两脚之间,这就是徒步过水的「涉」字。如果两脚要登高呢?则又把「涉」字的水旁换成「阜」(左 ,即土坡),就成为两脚登山的样子,这又组成了新的会意字「陟」(zhi志)。如果两脚要从高山上下来又怎么办呢?则又可以把「步」倒过来,脚趾朝下,甲骨文的「降」字就像右面的两只脚从左面的山坡上下来的样子,这又组成一个新的会意字「降」。由此可见,步、涉、陟、降等都是与脚(止)有关的会意字。 (四)形声。「形声」又叫「谐声」。说文解字是这样下定义的:「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清朝著名文字学家段玉裁注解说:「『以事为名』,为半义也;『取譬相成』,谓半声也。『江』、『河』二字以『水』为名,譬其声为『工』、『可』,因取『工』『可』之声而成其名。其别于指事、象形独体,形声合体。」这段话,不仅准确地解释了什么是形声字,而且还说明了形声字和象形字、指事字在结构上的不同。 五)转注。许慎在说文解字叙里说:「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这个定义不好理解,所以后人各有各的解释。笔者的看法是:所谓「建类一首」,就是指的同一个部首;「同意相受」,就是指几个部首相同的同义字可以互相解释。比如在说文解字里,「老」与「考」就是一对转注字,它们都属八卷上的「老部」。这就是「建类一首」的意思。再从意义上看,许慎的训释是「老,考也」,「考,老也」。这种互相注解就叫同意相受」。再比如,「绩」与「缉」属于同一部首「糸」,读音相近,意义也相通,可以互相解释,所以这也是一对转注字。 (六)假借。许慎给假借字下的定义是:「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也就是说,当某个新事物出现之后,在口语里已经有了这个词,但在笔下却没有代表它的字,需要借用和它的名称声音相同的字来代表(托事),这就是假借。比如「令」字的本义是「命令」、「号令」等,但因其读音与「县令」之「令」相同,所以这就可以假借「命令」之「令」为「县令」之「令」。而「长」字的本义是「年长」,但因其读音与「县长」之「长」相同,所以这就可以假借「年长」之「长」为「县长」之「长」。假借,全取声音相同或相近,与字义毫不相干。 2006-10-15 12:33:10 补充: 全文见aer2. *** c.edu/~cmc/CE-15
参考: 左安文---汉字的结构(节录)
1.上下~ eg:符

等 2.左右~(1)左形右声 eg:江

胀 (2)左声右形 3.内外~ eg:图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