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学会从错误中自省而不是自卑,家长可以这样做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1

一个人想要尽快地成长,离不开反省的力量,对于孩子来说尽管他们的认知体系并不成熟,但反省同样有很好的效果。

所谓的进步并不是只靠别人的指教或者外部的学习能够达到的,最关键的一点还是需要把有用的知识和技能内化为自己能够接受和理解的能力。

孩子不仅缺乏自省能力,甚至有的时候连承认错误的勇气都还不具备,家长一生气,孩子就害怕地否定。

对于性格形成期的孩子来说,如果能够引导他们学会自我反省,不仅能加强他们的自控能力,更关键的是成长的速度就会比别人快上不少,收获更多。

自省能够让人更加容易从自身出发寻找问题的根源,而不是抱怨老师,抱怨家长,责备外界条件差。

其实每个人都有缺点,都会犯错,如果只是一味地强调外界原因,就很难真正成长和进步,更不能很好地完成一件事。

谁都喜欢听到表扬,不喜欢被批评,但是不喜欢不意味着不接受,要让孩子明白表扬和批评并不是对立的,而是都可以让他们进步的意见。

坦然面对批评就能更好地改正错误,从而下一次得到表扬,一个人接受表扬很容易,但能够接受批评才是优秀的表现。

要让孩子学会用平常心去面对批评和指责,非常有利于塑造孩子完美的人格。

同时家长也要注意批评的方式和方法,这也需要技巧,尤其要注意批评要对事不对人,不能给孩子贴标签或者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因为当孩子做错事情之后,其实他们自己内心就已经有了悔恨和羞愧感,如果这个时候家长还一个劲地说一些嘲讽的话,就会让他们自尊大打折扣,下一次很难用平常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犯的错误。

先把孩子做得好的方面给予肯定,然后再指出他们做得不对的地方。要让孩子明白父母并不是总看他们的缺点,做得好的地方也看到了。批评不是为了让孩子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而是明白自己虽然有好的地方,但同时也要改正不足。

还有就是家长不要因为一件事就把过去很多错误拿出来反复说,就事论事即可,说那些不仅不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做错了,反而会觉得父母的教育没有重点,不会承认自己的错误。

当孩子犯错之后,他们通常会先解释一番,这个时候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听他们解释,错了不代表不能辩解,这是对孩子最基本的表达尊重。

解释其实就是孩子在尝试为自己做过的事情承担后果,因为解释的前提就是承认了这件事是自己做的,变相承认了自己犯的错误,这其实就是自我反省的基础。

想要反省最重要的就是先承认,家长能够冷静有耐心地听完孩子解释,就相当于在帮助他们承认错误。

孩子总是习惯接受家长的提醒去做事情,但他们真正需要的能力是自我觉察和自我判断,有了做事的内驱力就不会一味地依赖父母。

反省就是为了能够激发内在足够的判断力,从而在下一次面临类似事情的时候,不需要外人的帮助也能完美地处理好事情。

反省其实就是总结的过程,让孩子明白错误不是敌人,而是帮助自己进步的朋友,犯错是让一个人变得更好的必经过程,不需要自卑,只需要自省。

家长首先要用正确的态度去面对这个问题,孩子才能够勇敢地承认错误。只要承认,就要去引导他们总结失败的教训。

如果小的时候孩子一做错事情家长就以打骂的方式去对待,那么在错误面前孩子不仅不会自省反而会自卑,从而采取逃避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问题。

如果从一开始犯错,家长就用了错误的态度去对待他们,只会让孩子和父母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孩子其实只有通过犯错才能更好地修正自己,通过自省来让自我得到进步和提升,世界上没有不犯错的人,只有经历了错误才能大进步的成长。

要让孩子自己去尝试体验选择之后的结果,他们才能够从中累积经验学会进步,反省就是最好的进步方式。

家长不仅要允许孩子犯错,还要让他们学会通过自省来吸取错误中的教训,让他们明白错误是朋友,以错误为友孩子能够做到自省,以错误为耻孩子就只能体会自卑。

家长要走出“不骂就不乖,不打就不改”的教育误区,孩子并不是只有打骂才能知道什么是正确的,责备有的时候并不能让他们学会反省,而是可以采用两种选择的方式,让他们体验错误选择之后进行反省,从而下次知道如何做是正确的。

比如说孩子吃饭不专心,家长就可以给出他们两个选择:

然后孩子就会知道自己应该做怎么做了,选择了第二种也要坚决执行,这样孩子就会明白怎么做才是对自己比较有利的。

打骂其实只是家长单方面宣泄情绪的错误教育方式,表面上看是教育,而事实上则是让孩子蒙上了对错误恐惧的心理阴影。

这种行为不仅没有正确地教育孩子,而且丝毫没有教育价值,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孩子成长,而成长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自省来获得改善的内驱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