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有哪些成语?

如题所述

1、邹忌以妻因为偏爱自己、妾因为害怕自己、客因为有求于自己,都说自己比城北徐公美。邹忌从中悟出自己受到了蒙蔽,从而想到齐威王受到了宫妇左右、大臣、百姓的蒙蔽,比自己更严重,于是建议齐威王广开言路,最终使得齐国在政治上战胜别国。

2、战国时期,秦国趁赵国政权交替之机,大举攻赵,并已占领赵国三座城市。赵国形势危急,向齐国求援。齐国一定要赵威后的小儿子长安君为人质,才肯出兵。赵威后溺爱长安君,执意不肯,致使国家危机日深。

《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写的就是在强敌压境,赵太后又严历拒谏的危急形势下,触龙因势利导,以柔克刚,用“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道理,说服赵太后,让她的爱子出质于齐,换取救兵,解除国家危难的故事,歌颂了触龙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品质和善于做思想工作的才能。

3、 一天,唐太宗得到一只雄健俊逸的鹞子,他让鹞子在自己的手臂上跳来跳去,赏玩得高兴时,魏征进来了。太宗怕魏征提意见,回避不及,赶紧把鹞子藏到怀里。这一切早被魏征看到,他禀报公事时故意喋喋不休,拖延时间。太宗不敢拿出鹞子,结果鹞子被憋死在怀里。

4、有一次,唐太宗问魏征说:“历史上的人君,为什么有的人明智,有的人昏庸?” 魏征说:“多听听各方面的意见,就明智;只听单方面的话,就昏庸(文言是‘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他还举了历史上尧、舜和秦二世、梁武帝、隋炀帝等例子,说:“治理天下的人君如果能够采纳下面的意见,那末下情就能上达,他的亲信要想蒙蔽也蒙蔽不了。” 

唐太宗连连点头说:“你说得多好啊!” 又有一天,唐太宗读完隋炀帝的文集,跟左右大臣说:“我看隋炀帝这个人,学问渊博,也懂得尧、舜好,桀、纣不好,为什么干出事来这么荒唐?” 

魏征接口说:“一个皇帝光靠聪明渊博不行,还应该虚心倾听臣子的意见。隋炀帝自以为才高,骄傲自信,说的是尧舜的话,干的是桀纣的事,到后来糊里糊涂,就自取灭亡了。” 

5、玄武门之变后,有人向秦王李世民告发,东宫有个官员,名叫魏征,曾经参加过李密和窦建德的起义军,李密和窦建德失败之后,魏征到了长安,在太子建成手下干过事,还曾经劝说建成杀害秦王。 秦王听了,立刻派人把魏征找来。 

魏征见了秦王,秦王板起脸问他说“你为什么在我们兄弟中挑拨离间?” 左右的大臣听秦王这样发问,以为是要算魏征的老账,都替魏征捏了一把汗。

但是魏征却神态自若,不慌不忙地回答说:“可惜那时候太子没听我的话。要不然,也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了。” 秦王听了,觉得魏征说话直爽,很有胆识,不但没责怪魏征,反而和颜悦色地说:“这已经是过去的事,就不用再提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5-17
1.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成语
门庭若市
门庭若市 ( mén tíng ruò shì )
解 释 门:宫门,家门;庭:朝廷,庭院;若:好象;市:集市,市场。门前像市场一样。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
出 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一》:“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用 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用于家庭、商业、服务场所
示 例 老舍《四世同堂》:“粉妆楼有许多朋友,一天到晚~。”
近义词 车水马龙
反义词 门可罗雀、门庭冷落
2. 邹忌讽齐王纳谏形容为一个成语
自知之明:人,各有长短,能知道自己不如别人,而不盲目自负,此为邹忌的品质。
察纳雅言:邹忌讽刺齐王,那些偏爱我的,害怕我的,有求于我的人,跟齐王比少多了。齐王明白了邹忌的意思,采纳之。
虚怀若谷:齐王发布的一系列命令并不是摆看的,进谏之人居然达到了“门庭若市”的程度,可见逆耳之语绝对不少,但是齐王一一采纳,终而强国,可见胸怀宽广。
从谏如流:整篇的重点其实不是邹忌的自知之明,而是齐王的勇于纳谏,所以,从谏如流用来形容这则故事也未尝不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