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教你辨证看上火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1

上火是日常常见的一种病症。

尤其是临近年关或亲友聚会,大吃大喝,亦或是遭到亲戚朋友的连环问,都容易让人 上火 !!

中医说“上火”:

1、饮食原因。 如夏天吃烧烤,冬天吃辛辣火锅,多是补阳或辛辣食物扰动阳气而起。

2、情志失常。 中医认为情绪会扰动气运动引起上火,如“怒则气上”“思则气结”。

3、补过头了。 小九在临床就遇到吃多人参、枸杞,而上火出现流鼻血、口舌溃烂的情况。

4、气候原因。 如秋季燥气盛行,则人体津液不足,导致体内火气上炎。

5、熬夜。 阳气亢奋,“气有余”而上火,所以熬夜上火不是骗人的!

上火用药也需要辨证,首先应该分辨实火还是虚火。

1、实火

多由外感六淫之邪引起,症状重,来势猛,突然爆发,常表现为咽喉干痛、两眼红赤、鼻腔热烘、口干舌燥、牙龈溃烂、流鼻血、牙痛。

实火要泻,还要根据致病因素配伍其他作用的药物。

首先,需重用清热解毒药,如金银花、连翘、板蓝根、蒲公英、鱼腥草。

实火中夹杂风、湿等因素,治疗上还需要加一些除湿药、祛风药。

五脏之火中,常表现为实火,需重用苦寒之品,如心火太旺用黄连,胆火用黄芩,胃火用石膏,肺火用栀子等。

2、虚火

虚火多由饮食情志不节以及房劳过度等引起,症状轻,时间长,反复发作,常表现为心烦失眠、口燥咽干、腰膝酸软、头晕目眩、手足心热、潮热盗汗、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

虚火治疗要补中有散、温中有清,侧重于清热、补虚、散热。

如石膏、知母、栀子可清热泻火;黄连、黄芩、龙胆清热燥湿;薄荷、菊花、大黄、牛黄、冰片、雄黄用来清热散热。

阴虚火旺所致的发烧、五心烦热类上火,需滋肾水,可用当归六黄汤、知柏地黄丸。

脾胃虚所致的口舌生疮,心烦失眠类上火,需清热兼补虚,可用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

肝郁类上火,需行气解郁,可用越鞠丸。

五脏中,肝、胃、心三脏较为容易上火,在选择用药时也是有针对性的。

肝火旺

常见为面红目赤、头痛头晕、烦躁易怒等,可用杞菊地黄丸来滋养肝肾,也可用柴胡疏肝散来清肝火。

胃火旺

常见为牙龈肿痛、口干口苦、口臭或有异味、大便秘结、小便短黄,可用清胃散来清胃泻火,也可用沙参麦冬汤来滋养胃阴。

心火旺

常见为口舌生疮、面赤口渴、心中烦热、失眠、便干,实证上火常用导赤散来清心泻火;阴虚“上火”可用交泰丸来交通心肾。

综上,我认为上火,要想治疗效果好,在治疗上可不是那么简单哦,得辨证求因,灵活用药,从源头解决上火问题。 #名训堂中医馆# #商丘中医# #中医刘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