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褐斑简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09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西医·黄褐斑
      3.1 疾病名称 3.2 英文名称 3.3 黄褐斑的别名 3.4 分类 3.5 ICD号 3.6 流行病学 3.7 黄褐斑的病因 3.8 发病机制 3.9 黄褐斑的临床表现 3.10 辅助检查 3.11 黄褐斑的诊断
        3.11.1 肝肾阴虚型 3.11.2 肝郁气滞型
      3.12 鉴别诊断 3.13 黄褐斑的治疗
        3.13.1 全身治疗 3.13.2 局部治疗
          3.13.2.1 脱色剂 3.13.2.2 遮光剂 3.13.2.3 抗皮肤衰老剂
      3.14 预后 3.15 黄褐斑的预防 3.16 相关药品 3.17 相关检查
    4 中医·黄褐斑
      4.1 黄褐斑的中医辨证治疗
        4.1.1 肝肾两虚
          4.1.1.1 症状 4.1.1.2 辨证分析 4.1.1.3 治法 4.1.1.4 方药治疗
        4.1.2 肝气郁结
          4.1.2.1 症状 4.1.2.2 辨证分析 4.1.2.3 治法 4.1.2.4 方药治疗
        4.1.3 脾虚湿困
          4.1.3.1 症状
        4.1.4 气滞血瘀
          4.1.4.1 症状 4.1.4.2 方药治疗 4.1.4.3 症状
      4.2 外治法治黄褐斑 4.3 推拿疗法治黄褐斑
    5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黄褐斑的穴位 2 治疗黄褐斑的方剂 3 治疗黄褐斑的中成药 4 黄褐斑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黄褐斑

1 拼音

huáng hè bān

2 英文参考

cya *** a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基本名词(2010)]

3 西医·黄褐斑

黄褐斑(chloa *** a,mela *** a)又名妊娠斑(cya *** a)、肝斑,是面部黑变病的一种,是发生在颜面的限局性淡褐 *** 素沉着斑。

黄褐斑常见于妊娠、口服避孕药、月经失调、痛经、子宫附件炎、不孕症。也见于慢性胃肠疾病、肝病、结核、癌瘤、恶性淋巴瘤、甲亢和慢性酒精中毒等,长期应用某些药物如苯妥英钠、冬眠灵、避孕药均可发生黄褐斑。此外,光、化妆品、遗传、种族、营养和代谢、劳累均可诱发黄褐斑,日光照射可加重本病。黄褐斑也见于未婚、未孕的正常女性或男性,其原因不明。

黄褐斑的皮疹对称性分布于颜面、额、两颊、鼻背两侧、唇周围、颏部皮肤,呈指盖至钱币大小或呈手掌大小、形状不规则的淡褐色或暗褐色沉斑,境界明显或模糊不清,可融合成大片。无自觉症状及全身不适,慢性经过,日晒后加重。一部分由于分娩后或停用避孕药后可缓慢消退。

3.1 疾病名称

黄褐斑

3.2 英文名称

chloa *** a

3.3 黄褐斑的别名

mask of pregnancy;肝斑;褐黄斑;黑斑病;黧黑斑;面尘;妊娠斑;妊娠面斑

3.4 分类

皮肤科 > 色素障碍性皮肤病

3.5 ICD号

L81.1

3.6 流行病学

黄褐斑好发于女性,特别是妊娠期、产后和口服避孕药的妇女。

3.7 黄褐斑的病因

病因尚不明确。黄褐斑与卵巢、垂体、甲状腺等内分泌功能紊乱有关。

黄褐斑常见于妊娠、口服避孕药、月经失调、痛经、子宫附件炎、不孕症。妇女妊娠期的黄褐斑(Chloa *** a gravidarum,妊娠性黄褐斑),开始于妊娠3~5个月,分娩以后色素斑渐渐消失。面部色素沉着可能是由于雌激素与黄体酮联合作用, *** 黑色素细胞,而孕激素促使黑素体的转运和扩散,增加了黑色素的生成促使色素沉着。

黄褐斑也见于慢性胃肠疾病、肝病、结核、癌瘤、恶性淋巴瘤、甲亢和慢性酒精中毒等。

长期应用某些药物如苯妥英钠、冬眠灵、避孕药均可发生黄褐斑。

此外,光、化妆品、遗传、种族、营养和代谢、劳累均可诱发黄褐斑,日光照射可加重本病。黄褐斑也见于未婚、未孕的正常女性或男性,其原因不明。

3.8 发病机制

黄褐斑的发病机制还不确切。可能与卵巢的功能改变,雌激素、孕激素使黑素产生增多。

3.9 黄褐斑的临床表现

黄褐斑好发于女性,特别是妊娠期、产后和口服避孕药的妇女。皮疹对称性分布于颜面、额、两颊、鼻背两侧、唇周围、颏部皮肤,呈指盖至钱币大小或呈手掌大小、形状不规则的淡褐色或暗褐色沉斑,境界明显或模糊不清,可融合成大片。无自觉症状及全身不适,慢性经过,日晒后加重。一部分由于分娩后或停用避孕药后可缓慢消退。

3.10 辅助检查

黄褐斑的组织病理:表皮基底层黑素增多,黑素细胞不增加,真皮上层可见较多的嗜黑素细胞及游离的色素颗粒,可见围管性少量淋巴细胞浸润。

3.11 黄褐斑的诊断

根据颜面部出现黄褐色斑,妇女多发,无自觉症的特点,黄褐斑易于诊断。

中医病机和辨证:中医认为,肾阴不足,肾水不能上承,或肝郁气结,肝失条达,郁久化热,灼伤阴血,致使颜面气血失和而发病。辨证分型如下:

3.11.1 肝肾阴虚型

主证:颜面对称性褐色斑片,腰膝酸软,胸肋胀痛,五心烦热,睡眠欠佳。妇女常有月经不调或其他慢性疾患。舌苔薄白,脉弦细或沉细。

辨证:肝肾阴虚,气血失和。

3.11.2 肝郁气滞型

主证:面部对称性黄褐色斑片,胸胁胀满,情绪急躁,多梦失眠。脉弦滑或细弦。

辨证:肝郁气滞,气血失和。

3.12 鉴别诊断

黄褐斑需与以下疾病鉴别:

1.雀斑:斑点较小,分布散在不相融合。多发于青少年,有家族史,夏重冬轻。

2.Riehl黑变病:好发于前额、颧部、颈部,色斑上有粉状鳞屑。

3.艾迪生病:弥漫性青黑色或褐红色斑片,多发于面部、乳晕、外生殖器等处,有全身症状,如乏力、低血压、体重减轻等。

4.Civatte皮肤异色症:萎缩性白点间杂于色素斑中,呈网状分布。

3.13 黄褐斑的治疗

3.13.1 全身治疗

黄褐斑应避免日晒,有病因者尽量去除病因。积极治疗内分泌功能障碍、肝病等原发病,加强营养,注意休息。由避孕药引起的黄褐斑,应停止服用,但在短期内不一定消退。口服大量维生素C,每日1~3g,或维生素C2g静注。维生素C能将颜色较深的氧化型色素还原成色浅的还原型色素,并将多巴醌还原成多巴,从而抑制黑色素的形成。

3.13.2 局部治疗

局部外用与口服药联合应用,治疗黄褐斑的效果更佳。

3.13.2.1 脱色剂

①氢醌类制剂

3%~5%氢醌霜、2.6叔丁基对苯酚霜、10%~20%氢醌单苯醚霜、3%对苯二酚单丙酸脂、20%壬二酸霜、0.025%维A酸霜、5%熊果苷霜等,局部外用可有效。氢醌主要阻断被酪氨酸酶催化的从酪氨酸到多巴的反应过程,减少黑素的形成,也就是阻止酪氨酸氧化成二羟苯丙氨酸(dopa)而有效地阻止黑色素的生成。氢醌霜不要涂擦损害附近的正常皮肤,也不要用的太多,以免使皮肤颜色斑驳不均匀。极少数病人可以过敏而发生皮炎。20%氢醌单苯醚(monobenzyl ether of hydioquinone)乳剂或软膏可应用,在皮肤内变成氢醌起相同的作用,对顽固黄褐斑病例可能有效,应注意易引起过敏和不均匀脱色或永久性脱色。

②维甲酸制剂

用0.1%维甲酸、5%氢醌、0.1%地塞米松放入亲水性软膏或配入等量丙二醇酒精溶液中(溶液必须新鲜配制)。每日外用2次,治疗开始时常有红斑 *** 现象,约4~6周后可使色素明显减退。

③2~5%双氧水外擦也可脱色。

3.13.2.2 遮光剂

在治疗黄褐斑时,合并使用遮光剂以加强疗效。遮光剂可防御紫外线光和可见光,从而保护皮肤免受损伤及防止色素沉着。

①对氨基苯甲酸(PABA):易吸收中波紫外线(280~320nm)。以5%PABA的50%~60%酒精溶液最有效,注意可引起过敏。目前已用于临床。

②水杨酸苯酯(又名萨罗,Salol):常配成10%乳膏外用。

③二氧化钛:5%二氧化钛霜剂外用,有防晒斑的作用。

3.13.2.3 抗皮肤衰老剂

①1%维生素E霜:外用维生素E能抑制自由基诱导的脂质过氧化,防止皮肤衰老和色素沉着。

②15%沙棘乳剂:是由沙棘果实中榨取的一种混合植物油加乳剂基质混合制成。沙棘内含维生素C、E、β胡萝卜素及多种氨基酸,具有抗衰老和减轻色素沉著作用。

3.14 预后

无自觉症状,慢性经过,日晒后加重。一部分由于分娩后或停用避孕药后可缓慢消退。

3.15 黄褐斑的预防

避免日晒,积极治疗内分泌功能障碍、肝病等原发病,加强营养,注意休息。

3.16 相关药品

维生素C、氢醌、壬二酸、维A酸、六味地黄丸、丹参、益母草、滋补肝肾丸、逍遥丸、舒肝丸

3.17 相关检查

雌激素、维生素C

4 中医·黄褐斑

妊娠斑(cya *** a[1])是指孕妇面部出现的褐色斑[1]。

黄褐斑与中医“面尘”、“黧黑斑”相类似。如《外科证治全书》面尘记载:“面色如尘垢,日久煤黑,形枯不泽,或起大小黑斑,与面肤相平,由忧思抑郁、血弱不华。”

4.1 黄褐斑的中医辨证治疗

中医中药治疗方法很多,疗效不一。

对不同黄褐斑患者应辨证论治,对肝郁气滞型可用疏肝理气活血之法,方剂有消遥散、柴胡疏肝散加减。脾虚型以二陈汤、四君子汤加减。肾虚型以六味地黄丸加减。

黄褐斑的患者多为肾阴虚,可用杞菊地黄加黄柏、陈皮汤为主进行治疗。活血化淤、疏肝理气,用血府逐淤汤、桃仁四物汤。

黧黑斑治宜滋肾养血,疏肝化瘀[2]。可内服知柏地黄丸或加味逍遥丸,外搽玉容散治疗[2]。

4.1.1 肝肾两虚

黧黑斑·肝肾两虚证(brownish black macula with liverkidney deficiency pattern)是指肝肾两虚,以斑色褐黑,伴腰膝酸软,怠倦无力,身体羸瘦,舌质红,舌苔少,脉沉细为常见症的黧黑斑证候[3]。

4.1.1.1 症状

颜面对称性褐色斑片,腰膝酸软,胸肋胀痛,五心烦热,睡眠欠佳。妇女常有月经不调或其他慢性疾患。舌苔薄白,脉弦细或沉细。

4.1.1.2 辨证分析

肝肾阴虚,气血失和。

4.1.1.3 治法

滋阴补肾,中和气血。

4.1.1.4 方药治疗

六味地黄丸加减:山茱萸10g、怀山药10g、熟地15g、泽泻10g、云苓15g、丹皮15g、当归10g、白芍10g、丹参10g、陈皮10g、益母草10g、首乌藤30g。

单方成药可服用六味地黄丸,滋补肝肾丸。

4.1.2 肝气郁结

黧黑斑·肝气郁结证(brownish black macula with liver qi stagnation pattern)是指肝气郁结,以斑色黄褐,弥漫分布,伴有烦躁不安,胸胁胀满,经前 *** 胀痛,月经不调,口苦咽干,舌质红,舌苔薄,脉弦细为常见症的黧黑斑证候[3]。

4.1.2.1 症状

面部对称性黄褐色斑片,胸胁胀满,情绪急躁,多梦失眠。脉弦滑或细弦。

4.1.2.2 辨证分析

肝郁气滞,气血失和。

4.1.2.3 治法

舒肝理气,中和气血。

4.1.2.4 方药治疗

方药:柴胡10g、枳壳10g、香附10g、郁金10g、赤白芍各10g、当归10g、茯苓10g、白术10g、丹参15g、益母草10g、女贞子15g、旱莲草15g。

单方成药:气血不调和者可服用逍遥丸、舒肝丸、白凤丸。

4.1.3 脾虚湿困

黧黑斑·脾虚湿困证(brownish black macula with pattern of spleen deficiency and dampness retention)是指脾虚湿困,以斑色灰褐,状如尘土附着,伴有疲乏无力,纳呆困倦,月经色淡,白带量多,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脉濡或细为常见症的黧黑斑证候[3]。

4.1.3.1 症状

斑色灰褐,状如尘土附着,伴有疲乏无力,纳呆困倦,月经色淡,白带量多,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脉濡或细[3]。

4.1.4 气滞血瘀

黧黑斑·气滞血瘀证(brownish black macula with pattern of qi stagnation and blood stasis)是指气滞血瘀,以颜面出现深褐色斑片,腰膝酸软,或急躁易怒,或伴有症瘕结聚,或月经色暗夹血块,胸胁胀痛,舌质暗,有瘀斑,舌苔薄白,脉沉细为常见症的黧黑斑证候[3]。

4.1.4.1 症状

颜面出现深褐色斑片,腰膝酸软,或急躁易怒,或伴有症瘕结聚,或月经色暗夹血块,胸胁胀痛,舌质暗,有瘀斑,舌苔薄白,脉沉细[3]。

4.1.4.2 方药治疗

用桃红四物汤及通窍活血汤加减。

4.1.4.3 症状

颜面出现深褐色斑片,腰膝酸软,或急躁易怒,或伴有症瘕结聚,或月经色暗夹血块,胸胁胀痛,舌质暗,有瘀斑,舌苔薄白,脉沉细[3]。

4.2 外治法治黄褐斑

黧黑斑患者可外搽玉容散治疗[2]。

4.3 推拿疗法治黄褐斑

以下方法对枯暗无泽、表面光滑、无痛无痒者有效[4]:

①用双手的拇指指端按压肾俞20次。

②用拇指指腹按压血海1~3分钟。

③用拇指指腹按揉复溜1分钟。

④用食指指腹按压太冲1分钟,力度稍大。

5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