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任何人,不要交浅言深”你认同这句话吗,为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18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块儿不可触摸的角落,那里有不为人知的秘密,或悲伤,或痛苦,或悔恨,或难忘…这些都是加密的隐私,不可轻易示人,隐藏自己的秘密, 尊重他人的隐私,这是交往中的一条界线,一旦越过这条界线,就如同打开潘多拉盒子,麻烦如灾难一样降临 。而中国人向来不像西方人一样重视隐私,交往中难免谈及隐私,为了尊重自己和他人,交谈时要学会拒绝谈及隐私,为彼此保留隐私。

古人似乎没有隐私这一说,他们历来奉行“君子坦荡荡”“君子不欺于密室”,讲究无所隐藏。西晋时期文人陆机曾云:“托暗藏形,不为巧密倚智隐情,不足自匿。”简单而言,就是不管有多大能耐,想要隐藏的事情总是藏不住的。也许正是由于这种传统看法的影响才导致中国人不太重视隐私。但是随着 社会 的发展,中外交流的加强,现在中国人也越来越重视隐私。而且事实证明,对于隐私,一定要隐藏好,让别人无从知晓,而 最聪明的做法就是杜绝听取他人隐私,加密自己的隐私。

小薇是一名在校大二学生,从小好胜心比较强。英语六级刚刚公布可以查询后,她就迫不及待地输入自己的准考证号,第一时间知道了自己的成绩,由于好胜心作崇,她急于知道好朋友的成绩,按照座位排列顺序,一顿计算之后,终于算出了好朋友的准考证号,兴奋紧张地输入考号后,好朋友的名字和成绩出现在眼前,看好朋友的成绩不如自己,她非常开心。实在按捺不住喜悦的她拿起手机,发了一条信息给好朋友,不但告诉了好友成绩,还透露了自己的佳绩,满心以为好友会很感激她的举动,并一起分享喜悦。谁知好友顿时生气了,给她回了电话,说她多管闲事,侵犯个人隐私

是啊,当今 社会 竞争激烈,人们越来越重视自己的空间和隐私,在同学之间成绩无疑成为避而不谈的隐私。而小薇却毫无意识,直接犯了大忌,难怪好朋友会生气。好朋友之间可以一起分享喜悦、分享痛苦,互相扬长避短,肝胆相照,度过愉快开心的日子。成为真正的好朋友,可能还会共同分享心中的小秘密,互相倾诉那些不为人知的事情。但是将来有一天, 一旦两个人之间产生了利益关系,互相不再信任对方,这些小隐私、小秘密可能就成为彼此的软肋和致命伤 ,因为所有的隐私已经成为相互对付的武器。

刚入职场的小孙,在单位认识了同样刚毕业的小李,两人类似的经历、一样的性格,一见如故,一番交流下来已然成为了好朋友。小孙像大学时代对待好朋友一样,无话不谈,常把自己的一些真实想法告诉小李,甚至毫不保留地倾诉着自己对领导的不满和意见。而小孙却很少谈及自己的想法,总是静静地倾听着。就这样,她们一起工作,一起学习,一起努力。小孙也不客气,大事小事总是托小李干,而且每次都理所当然地接受。刚开始小李毫无怨言,一心帮助她。时间长了,小李有意见了,老觉得小孙把自己当作丫使,什么活儿都让自己干,而她自己一天在领导面前抛头露脸,忙来忙去。

不久,单位决定要从新来的员工中选出一名调到经理办公室,同事们都觉得这个职位非小孙莫属,在大家的提前祝福声中,小李也挤出笑容,内心却愤愤不平:“我们一样是人,为什么她可以这么幸运?”于是在嫉妒心和报复心的作崇下,小李向单位写了封匿名信,信中将小孙对领导的不满滴水不漏地写了出来,还自己捏造了好多故事来诋毁小孙。信一扩散开,领导马上找小孙谈话,思想教育,最后取消了她调动的机会。这件事之后,小李疏远了她,同事们都用异样的眼光看她,好像她干了什么坏事,一向开朗单纯的小孙实在受不了这种待遇,只好提出辞职。其实,从信中描述的细节和之后的事情,她早已猜出这是小李所为。尽管丢掉工作很难过,但是相比而言,好朋友的出卖更让她痛心,也让她懊恼不该毫无保留地告诉对方自己的隐私。

因此,在向别人倾诉时,可不要一时图痛快,把心里话倒豆子似的都和盘托出,一定要有“心机”地保护好自己的隐私,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一字不提说话之前一定要想想,说了这些之后可能带来的影响,权衡利弊,综合考虑,筛选出对自己、对他人都无关紧要的话题来说。

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与人交往中,一定要谨慎小心,对身边的人有所提防,多点儿戒心,为自己留有余地,不至于在吃亏之后后悔莫及。

这个是生存之道,在 社会 上立足之本!

每个人希望获得信任和认同,而人与人直接的连接很神奇,它有时只是刹那间却走入内心,有时相处十年你依旧觉得遥远缥缈。当然人和人结交除了我们说的缘分之外,对于识人最好的认知是无数的阅历,一双慧眼不一定能够让我们在人群中中每时每刻迅速识别出朋友,但一定可以让我们在短时间的认识人,所以交浅言深不适用于任何人,它只适用于我们需要审视和甄别的人,想想我们身边那些最终成为的朋友、爱人其实不一定是认识多年,有可能只是走心的一句问候开始,不管 社会 如何复杂,只要心纯粹和睿智,交浅可以言深。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