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桃杀三 (将两个桃子赐给三个壮士,三壮士因相争而死。比喻借刀杀人。)
接二连三 (一个接着一个,接连不断。)
让再让三 (指几次三番地推让。)
事不过三 (指同样的事不宜连作三次。)
举一反三 (指聪明,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观隅反三 (举一反三的意思,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坐五行三 (犹言作威作福)
暮四朝三 (比喻反复无常)
三三 (1.谓三乘以三。2.童谣名 3.指三三径。 4.三同、三让、三虞的合称。 )
上咸五,下登三
(用以形容自命不凡,目空一切。)
两三 (1.几个。表示少量。 )
再三 ( 1.第二次第三次;一次又一次;一遍又一遍。 2.犹言非常,极其。 )
瘪三 (1.上海人称无正当职业而以乞讨或偷窃为生的城市游民。他们通常是极瘦的。 )
洗三 (1.旧俗婴儿出生后第三天洗澡。 )
在三 (以"在三"为礼敬君、父、师的典故)
余一余三 (以"余一余三"谓连年丰收,家有储粮,国库充盈。 )
连二并三 (1.同"连三接二"。)
鼎足而三 (1.谓像鼎足一样,三方面并立。 )
生三 (1.指天地。)
胡三 (1.胡闹;胡来。 )
破二作三 (1.分二为三。指分析事理。 )
红头阿三 (1.指旧上海租界中印度籍巡捕。含贬义。)
吃一箝二看三
(1.形容嘴馋、贪吃。)
至再至三 (1.谓反复多次。 )
搅七念三 (1.方言。犹胡闹。 )
一丘壑
一丘貉
一人敌
一刀切
一刹那
一团糟
一场空
一字师
一小撮
一微尘
一把手
一抔土
一抹黑
一指禅
一掊土
一条龙
一杯羹
一枝春
一水隔
一洗空
一溜烟
一溜风
一牛鸣
一犁雨
七返丹
万人敌
万金油
丈人行
三不开
三不惑
三不朽
三不知
三只手
三字狱
三家村
三脚猫
三致志
三角猫
三语掾
上下床
上水船
下水船
下马威
不二门
不倒翁
不得命
不成器
不旋踵
与众殊
丑八怪
东家丘
东方骑
东窗计
东道主
两边倒
两面光
丧气鬼
丧门星
丧门神
个中人
中书君
中山狼
主人翁
主心骨
乌纱帽
乌鸦嘴
九回肠
九折臂
乞骸骨
乡巴佬
书呆子
书生气
乱弹琴
了不起
二五耦
二把刀
二杆子
二流子
二百五
二而一
五经库
五经笥
五车书
五里雾
亡国奴
亡是公
交际花
人生观
付东流
佳弟子
佼佼者
使绊儿
使绊子
保护伞
倒栽葱
假惺惺
假慈悲
催命鬼
傲霜枝
儿皇帝
免战牌
兔园册
入幕宾
全家福
冒失鬼
冒牌货
白头吟--卓文君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筛筛。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满著名的一首,最喜欢的就是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可惜文君一片痴心……】怨歌行---班婕妤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好吧,我承认这首哀怨了……但是我就很佩服班婕妤这种有才情的女子】 古歌秋风萧萧愁杀人,出亦愁,入亦愁。
座中何人,谁不怀忧。令我白头。
胡地多飚风,树木何修修。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
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无句不愁】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古诗十九首啊~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当时就是被这句迷住的】别诗四首 其一 苏武骨肉缘枝叶,结交亦相因。
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况我连枝树,与子同一身。
昔为鸳和鸯,今为参与辰。昔者长相近,邈若胡与秦。
惟念当乖离,恩情日以新。鹿鸣思野草,可以喻嘉宾。
我有一樽酒,欲以赠远人。愿子留斟酌,叙此平生亲。
【况我连枝树,与子同一身 惟念当离别,恩情日以新用浅显的语言说出了一种人生中的宝贵体验:这就是当一个人要失去某件东西时,会超乎异常地体会到它的珍贵。】留别妻 苏武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欢娱在今夕,燕婉及良时。征夫怀往路,起视夜何其。
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
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刚读到的时候真的爱死了,整首背下来,现在还记忆犹新……】越人歌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
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知不知?娇女诗----左思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皙。
小字为纨素,口齿自清历。鬓发覆广额,双耳似连璧。
明朝弄梳台,黛眉类扫迹。浓朱衍丹唇,黄吻澜漫赤。
娇语若连琐,忿速乃明划。握笔利彤管,篆刻未期益。
执书爱绨素,诵习矜所获。其姊字惠芳,面目粲如画。
轻妆喜楼边,临镜忘纺织。举觯拟京兆,立的成复易。
玩弄眉颊间,剧兼机杼役。从容好赵舞,延袖象飞翮。
上下弦柱际,文史辄卷襞。顾眄屏风画,如见已指摘。
丹青日尘暗,明义为隐赜。驰骛翔园林,果下皆生摘。
红葩缀紫蒂,萍实骤抵掷。贪华风雨中,眒忽数百适。
务蹑霜雪戏,重綦常累积。并心注肴馔,端坐理盘槅。
翰墨戢函案,相与数离逖。动为垆钲屈,屣履任之适。
止为荼菽据,吹吁对鼎铄。脂腻漫白袖,烟薰染阿锡。
衣被皆重地,难与沉水碧。任其孺子意,羞受长者责。
瞥闻当与杖,掩泪俱向壁。【形象生动】别赋(节选) ----江淹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况秦、吴兮绝国,复燕、赵兮千里。
或春苔兮始生,乍秋风兮暂起。是以行子肠断,百感凄恻。
风萧萧而异响,云漫漫而奇色。舟凝滞于水滨,车逶迟于山侧。
棹容与而讵前,马寒鸣而不息。掩金觞而谁御,横玉柱而沾轼。
居人愁卧,怳若有亡。日下壁而沉彩,月上轩而飞光。
见红兰之受露,望青楸之离霜。巡层楹而空掩,抚锦幕而虚凉。
知离梦之踯躅,意别魂之飞扬。【这篇赋,其实我自己是有点看不懂的。
胡诌几句,觉得最好的便是开篇一句: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语言浅显,蕴意深刻。】
就这些吧,累死我了……。
1、终
读音:zhōng。
意思:终结、结束,引申为极限、停止、尽头等。
出自:《说文》“终, 丝也”,意思是将丝线扎紧,象征结束。
说文解字:此字的右边是“冬”字,冬乃四季之尽头,故引伸为“尽头”之意, 而“冬”字的下面两点表示“冰”,上面部份则表示织线用完时的样子,和左边的糸字部相呼应,来表示完结之意。
如:终点、剧终、期终考试、有始有终
2、尽
读音分别为jǐn和 jìn
意思:完毕、死亡、流尽、尽头、达到极限等。
出自:《广韵》尽,竭也,终也。意思是尽就是完成,最后的意思。
如:弹尽粮绝、苦尽甘来、取之不尽、尽头、尽善尽美。
3、穷
读作qióng或者gōng,
意思:最早见于甲骨文,造字本义为身居洞穴,身体被迫弯屈、不自由,后引申为物质上困顿的、不得志的、贫困的,又引申为追究、终结、尽、完等。
出自:《小尔雅·广诂》穷,竟也。意思是穷就穷尽,完结。
如:《战国策·燕策》图穷而匕首见。意思是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扩展资料:
结束
拼音:jié shù
基本解释
1、完毕,不再继续。
例如:这个演讲结束了典礼。
2、装束;打扮。
结束而出。——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收拾;处置。
4、拘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结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完
一.【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 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 ③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 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3.表示承接关系。
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 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鸿门宴》) 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陈情表》)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
可不译。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③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 7.表示因果关系, 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②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 8.表示目的关系, 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②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三)通“如”:好像,如同。 ①军惊而坏都舍。
(《察今》)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①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虎丘记》) ②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③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逍遥游》) 【而后】才,方才。
①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②三月而后成。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①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而况石乎! ②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 【既而】不久,一会儿。 ①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 ②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促织》) ③既而将诉于舅姑,舅姑爱其子,不能御(《柳毅传》) 二..【以】 (一)介词 1.表示工具。
译为:拿,用,凭着。 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璧之下。(《石钟山记》) 2.表示凭借。
译为:凭,靠。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 ③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屈原列传》) 3.表示所处置的对象。译为:把。
①操当以肃还付乡党。(《赤壁之战》) 4.表示时间、处所。
译为:于,在,从。 ①以八月十三斩于市。
②以崇祯十七年夏,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 ③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
5.表示原因。译为:因为,由于。
①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卒以吾郡这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五人墓碑记》) ③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屈原列传》) 6.表示依据。译为:按照,依照,根据。
①今以实校之。(《赤壁之战》) ②余船以次俱进。
(《赤壁之战》) 说明:“以”字的宾语有时可以前置,有时可以省略。 ①以一当十(成语) ②夜以继日(成语) ③秋以为期(《诗经·氓》) (二)连词。
1.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
①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②忽魂悸以魄动。
(《梦游天姥吟留别》)三.其⑴用作第三人称,表示领属关系,相当于“他、她、它(们)的。”例:①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益。”
(其:他的。)②恐前后受其敌。
(其:它们的。)③其夫呓语。
(其:她的。)④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
(其:它的)⑤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其:他们的。)
⑥其钗环裙袄,三人皆是一样的妆饰。(他:她们的。)
⑵其中,其中的。例:①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②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③其不率教者常有一二。
⑶活用作第一人称。相当于“我(的)”、“自己(的)。”
例:①并自为其名。②舍其文轩。
③既其出。(其:我们)④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⑤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其:我的)⑥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
⑦不敢以其富贵骄士。⑧遂前其足。
⑨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⑩亦各言其志也! ⑷用作第三人称,相当于“他、她、它(们)。”
例:①妻跪问其故。?②念悲其远也。
(其:她)③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其:他们)④望请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