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江公皋传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9-30

1. 江公皋传[清]蓝千秋的全文翻译

江公名皋,字在湄,号磊斋,世代居住在桐城的龙眠山下。生性敏捷聪慧,不到二十就在乡试中中举。不长时间,成为进士,授官瑞昌令。

瑞昌隶属九江,背靠山以湖为衣带,民贫困多盗,百姓长期拖欠赋税。江公到的时候,以前的县令因为收不上赋税被囚系的有三任,其中一个竟然因为受牵累死去,妻子儿女不能回家,江公慨然禀告府县,自身承担拖欠的赋税,让前任的县令回家,让牵累死去的县令的妻儿回了家。县里的城郭连着河,河岸崩溃堵塞了原先的河道,江公捐出俸禄首先倡议集资筑堤,作为完完长久的计策,百姓号称它叫“江公堤”。这时闽、楚告警。瑞昌与楚地相邻,奸民乘机行剽劫之事,惯例吏提议发兵围剿,江公说:“这些人是为饥寒所迫沦为盗贼的,安抚他们很容易,如果威逼,就会使他们跑到楚地去依靠强盗了。。”于是勒令乡堡长宣谕利害,督促有才能勇敢的丁壮巡察,刺探取的他们的首领击杀,盗贼于是平息。

不久,升迁巩昌守。当时大军进入蜀地,取道巩昌,军兴旁午③,民疲困,卒益骄悍,或窃出渔夺,无敢呵者。公行部出郊,见数骑驰突过车,斥止验问得实,立缚送大帅斩以徇,由是兵卫肃然莫敢犯。

过了四年,调任柳州刺史。柳州地方偏僻穿着蛮服,民俗犷悍。当时刚刚收收粤西,军队留镇柳州,军中经常掠夺妇女 ,妇女 们哭泣着想回家。江公禀告大府,命令营帅登记掠夺的妇女 到郡中讯问,想回家的妇女 衡量路的远近给钱遣还,总共数百人。第二年,柳州的统帅去世,粮饷不能接继,士穿着盔甲在军门喧哗,江公立刻出来,与他们约定一个月供给粮饷,士卒相信江公,慢慢散去。江公立即派人骑马送信禀告台省催促发饷。粮饷应期至,军乃安定。粤西的山险峻陡峭,柳州尤其深邃险峻,数万石头分散挺立,斧子砍伐不到的地方,有很多巨木。当时皇上正修建太和殿,使者采购木头将要到柳州,柳州的百姓非常恐慌。不长时间,使者来到,江公就招呼柳州的百姓问产巨木的地方,让他们做向导,江公骑马偕同使者前往看木头。走了数里,到了陡峭的山下,山石嶙峋,树木繁密挺出,下面临近崖谷,马不能向前走。江公解下马鞍,坐在地上稍微休息,徒步邀请使者登山,使者面有难色。江公说:“这是皇上的命令,木头如果能运出,我应当亲自做示范。”于是穿着短衣拿着手杖,扶着两个小吏先登,使者勉强跟随,到了半崖道路断绝,没有放脚的地方。公抬头看着树木回头对使者说:“怎么样?”使者咋舌,大呼立刻回去,说:“这是不能运出的。”江公曰:“木头都在这里,依靠使者对皇上说不能取的的情形。”使者于是返回,上奏免除采购木头,柳州的百姓欢呼感激皇上的恩德。

江公享年八十一岁,在康熙乙未年去世。江公生性廉明,故任官的地方都有声绩。为人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生性恬淡,通达时务,熟悉吏事。自始至终品格高洁坚守一种节操,贤达的人赞叹仰视他。

2. 江公皋传译文

江公名皋,字在湄,号磊斋,世代居住在桐城龙眠山下。秉性聪明,二十岁时乡试中举。不久,考中进士,被任命为瑞昌县令。

瑞昌隶属九江郡,背负丘山,面对湖沼,老百姓疲惫不堪,又多盗贼,拖欠的赋税日积月累(不断增多)。江公上任的时候,以前的县令因为收不上赋税被囚系的有三任,其中一个竟然因为受牵累死去,妻子女儿不能回家,江公慨然禀告郡府,自身承担所拖欠的赋税,全部免除前任县令的罪责并送他们回去,使受牵累死去的县令的妻子儿女回了家。县里的城郭连着河,河岸崩溃堵塞了原先的河道,江公捐出俸禄首先倡导集资修建河堤,作为完成任务的长久计策,老百姓把它称作“江公堤”。这时候,闽、楚两地传来警报。瑞昌与楚地相邻,奸民乘机进行剽掠抢劫,官吏提议发兵围剿,江公说:“这些人是为饥寒所迫沦为盗贼的,安抚他们很容易,如果威逼,就会使他们跑到楚地去依靠强盗了。”于是,勒令乡堡长宣传,告诉他们利害。督促年轻体壮、有才有勇的人巡查,不时刺探情况,捉住了他们的首领,把他击杀了,盗贼于是平息。

不久,江公升迁为巩昌太守。当时大军进入蜀地,取道巩昌,军队征敛繁多。老百姓疲惫困顿,士卒却更加骄横凶悍,有时偷窃掠夺,无人敢呵问制止。(一日)江公巡行部域,来到郊外,看见几个骑兵从车前快跑猛冲而过,(江皋)呵斥他们停下来,审问得到实情,立刻捆绑起来送到大帅那里斩首示众,从此驻军纪律严明.没有谁敢危害百姓了。

过了四年,(江公)调任柳州刺史。柳州地方偏僻,穿的是蛮服,民俗粗野凶悍。当时刚刚收复了粤西,军队留守柳州,军中经常强抢妇女,被掠夺来的妇女们哭泣着想回家。江公禀告大府,命令营帅登记所掠夺的妇女到郡中询问,想回家的根据路途远近给钱送回去,总共几百人。第二年,柳州的统帅去世,粮饷不能接继,军士们穿着甲盔在军门前喧哗,江公立刻出来,与他们约定满月后就给粮饷,士卒们相信江公,就渐渐离去了。江公立即快马送信告诉台省催促发饷。粮饷应期而至,军队才安定了。粤西的山陡峭险峻,柳州尤其深邃险峻,数万石头分散挺立,斧子砍伐不道的地方,有很多巨木。当时皇上正在修建太和殿,使者将要到柳州采伐树木,柳州百姓十分恐慌。没过多久,使者来到柳州,江公立即叫来柳州百姓询问出产巨木的地方,让他们做向导,江公骑着马偕同使者前往查看树木。走了几里路,来到陡峭的山下,(只见)奇山怪石突兀嶙峋,树木繁密挺出,下面临近山崖深谷,马不能再前进了。江公解下马鞍,坐在地上稍事休息,(然后)邀请使者徒步登山,使者面露难色。江公说:“这就是皇上的命令啊,木头如果可以运出去,守臣我自当用生命去做表率。”于是,穿着短衣拿着竹杖,挟着两个小吏先行登山,使者勉强跟随。走到半崖路绝处,没有了踏脚的地方,江公仰头看了看树木又回头看着使者说:“怎么样?”使者咋舌,大喊着立刻回去,说:“这里的树木是不能够砍伐的。”江公说:“木头都在这里,还依赖使者对皇上说不能砍取的情状。”使者于是返回,上奏免除了采购巨木差事,柳州百姓欢呼不已,感激皇上恩德。

江公享年八十一岁,康熙乙末年去世。江公生性清廉英明,所以,任职的地方都有名声和政绩。为人有孝心讲友爱生性恬淡,通晓时务,熟悉吏事。自始至终坚守一种洁白的节操,贤达的人都赞叹敬仰他。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小题1:C小题1:D小题1:C小题1:(1)一个人一天不吃两顿就会死的,哪里有时间上报! 如果牺牲我一人,能救活数千人的性命,那就太好了!(日、再、暇、活、句式、语义各一分)(2)在家里面孝顺父母,出门对待友人像对待兄长一样尊重、友爱,这样去做了以后 ,若还有余力,就再去学习一些知识,像他们两个这样为人岂能置身于列卿之间? (孝、悌、若、句式、语义各一分) 小题1:(重大事情)小题1:都是连词,表顺承(A。

利用/于是,就 B。凭借/用 C。

被/担任)小题1:(“改处州别驾”,并“以政绩斐然闻名四方”的是李皋)小题1:略。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7.A 8.D 9.B 10.(4分)韦皋离开张家的原因:岳父张延赏对其无礼;奴仆们也逐渐瞧不起他;自己无法忍受别人的轻视;妻子张氏对他寄予殷殷期望,希望他能够成事立功,不虚度光阴。

(1点1分) 11.一个人才的成长,不仅需要自身的主观努力,而且需要有慧眼识才的“苗夫人”式的伯乐。人才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只是内因,而“苗夫人”式伯乐的器重、包容、培养与举荐,则是人才之为人才的外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才能使人才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与尽情释放出来。

因此,人才之成为人才看是必然的,其实是偶然的。只有人才遇到“苗夫人”式的伯乐,有其在私下倾力相助,有其在困境中竭力包容,有其在关键时伸出援助之手,有其在合适的时机奋力举荐,人才才能有机会成为真正的人才。

只是如韩愈所言“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啊! 【解析】 试题分析:A鉴:名词 识别力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8. 试题分析:应为“超过了当初没有当官的时候”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9. 试题分析:他不是一并送还了张家的礼物,而是每到一个驿站送还一批礼物。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0. 试题分析:由原文“不二三岁,以韦郎性度高廓,不拘小节,张公悔之,至于无礼。

一门婢仆亦渐轻怠,唯苗氏待之常厚。以人多贱视,悒悒而不能制遏也。

其妻垂泣而言曰:“韦郎七尺之躯,学兼文武,岂有沉滞儿家,为尊卑见诮。良时胜境,何忍虚掷乎?”韦乃告辞东游”即可归纳概括出来。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1. 试题分析:本题可从多个角度来思考,如韦皋自身的努力、有骨气;从苗夫人的慧眼识珠;从韦皋妻子的贤惠;张延赏的目光短浅等。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能力层级为探究F。 参考译文: 张延赏是蒲州人,连续做了几朝的官。

他经常举行宴会招待客人,想要从客人中挑选一个女婿,可是没有他满意的。他的妻子苗氏,是太宰苗晋卿的女儿。

她有识别人才的能力,特意挑选了秀才韦皋,她说:“韦皋将来的尊贵,无人能比。”于是把女儿嫁给了韦皋。

过了二三年,因为韦皋性格清高,不拘小节,张延赏很后悔,以至于对他无礼。慢慢地,家中的奴婢们也瞧不起他,只有苗夫人对韦皋一直很好。

因为人们轻视他,他的愁闷之情无法抑制。妻子张氏哭着说:“韦皋是个七尺男儿,又文武全才,怎么能长期呆在我们家中,让家里人和奴婢瞧不起。

大好年华,怎么能够虚度?”韦皋于是向张延赏家里的人告辞,独自向东游学求官。妻子张氏将自己的嫁妆首饰全都送给了他。

张延赏对于他的出走很高兴,送给他用七头驴所驮的物品。每到一个驿站,韦皋就叫一头驴驮着物品返回家中。

经过七个驿站,所送的物品,又全回到家中。韦皋所带的东西,只剩下妻子所送的首饰以及一些书籍。

这些是张延赏所不知道的。 后来韦皋执掌陇右军事。

恰逢德宗皇帝巡视奉天,以勤侍王室的功劳持节镇守西川,来接替张延赏。于是韦皋改了姓名,把“韦”改作“韩”,把“皋”改作“翱”,左右之人没有人敢说这件事的。

他到了天回驿站,距离西川府城还有三十里,有人特意报告张延赏说:“替换你的,是将军韦皋,而不是韩翱。”苗夫人说:“如果是韦皋,必然是女婿韦郎。”

张延赏笑着说:“天下同名同姓的人何其多,那个韦皋早已经死在沟谷里了,怎么会来继承我的位置?女人说的话,不值一提。”苗夫人又说:“韦皋之前虽然贫贱,但是英雄气概冲天。

当时同你说话,从来没有说过一句奉承话,因而被你疏远。成事立功,必然是他。”

第二天早上新官入城,才知道苗夫人说的没错。张延赏忧虑不已,不敢抬头观看,他说:“我不会识人。”

说完从城西门走了。凡是当初对韦皋无礼的奴婢,都面有惭色。

只有苗夫人无愧于韦皋,真是有远见呀!韦皋对待岳母,超过了当初没有当官的时候。从此全国当官有钱的人家,不敢轻视贫贱女婿。

郭氏作了一首诗说:“孔子从周又适秦,古来圣贤出风尘,可笑当日张延赏,不识韦皋是贵人。”。

5. 《清

江公皋传 [清]蓝千秋 江公讳皋,字在湄,号磊斋,世居桐城之龙眠山下。

性敏慧,弱冠举于乡。未几,成进士,除瑞昌令。

瑞昌隶九江,负山带湖,民疲苶多盗,逋赋[1]日积。公至日,前令坐系凡三辈,其一竟以累死,妻子不能归,公慨然白府,身任所逋,悉罢遣前令,归其妻孥。

县郭并河,岸崩壅故道,公捐俸倡首集赀筑堤,为完久计,民号之曰“江公堤”。是时闽、楚告警。

瑞昌与楚邻,奸民乘间行剽劫, 吏议发兵剿,公曰:“此辈迫饥寒为盗,抚之甚易。迫即走楚壤藉寇耳。”

因勒乡堡长宣谕利害,督丁壮材勇者巡察,时刺取其渠魁[2]击杀之,盗遂息。 未几,迁巩昌守。

时大军入蜀,道巩昌,军兴旁午[3],民疲困,卒益骄悍,或窃出渔夺,无敢呵者。公行部出郊,见数骑驰突过车,斥止验问得实,立缚送大帅斩以徇,由是兵卫肃然莫敢犯。

越四岁,移刺柳州。柳僻南服,俗犷悍。

时新收粤西,兵留镇柳州,军中多掠夺妇女,哭泣思归。 公白大府,缴营帅籍所掠赴郡讯之,愿归者量远近给资遣还,凡数百人。

明年,柳帅卒,饷不继,士擐甲哗军门,公遽出,与期匝月给,士卒信公,稍解去。即驰书告台省趣发饷。

饷应期至,军乃戢。粤西山峻削,柳尤邃险,万石离立,斤斧所不及,颇多巨木。

时上方修太和殿,使者采木且及柳,柳人大恐。 亡何,使者至,公即呼柳民问所产巨木地,令前导,公骑偕使者往视木。

行数里,至绝巘下,山石嶙峋,木森森挺出,下临崖谷,马不能前。公解鞍,踞地稍憩,徒步邀使者登,使者有难色。

公日:“上命也,木苟可出,守臣当先以身殉。”遂短衣持筇,扶两小吏先登,使者强随之,半崖路绝,无置足所。

公仰视木顾使者曰:“何如?”使者咋舌,大呼亟返,曰:“是不可取。”公曰:“木具在是,赖使者为上言不可取状。”

使者遂还,奏免,柳民欢呼戴上恩德。 公享年八十有一,卒康熙乙未。

公性廉明,故所在有声绩。为人孝友恬淡,通达时务,习吏事。

始终洁白一节,贤达皆叹仰之。 参考译文: 江公名皋,字在湄,号磊斋,世代居住在桐城的龙眠山下。

生性敏捷聪慧,不到二十就在乡试中中举。不长时间,成为进士,授官瑞昌令。

瑞昌隶属九江,背靠山以湖为衣带,百姓贫困多盗,百姓长期拖欠赋税。江公到任的那一天,前任县令因赋税问题被监禁的共有三位,其中一位最终因为受牵累而死掉,他的妻子儿女都没办法回家,江公激昂慷慨地报告上级,自己负责前任任内百姓所拖欠的赋税,让上级将前任县令全部罢免遣还,并让他们的妻子儿女回家。

瑞昌县城靠近河流,河岸崩塌,壅塞了旧河道,江公捐出自己的俸禄,倡导大家集资修筑河堤,为了保持河堤的完好与长久,老百姓把河堤称作“江公堤”。当时,闽、楚等地出现警报。

瑞昌与楚相邻,奸猾的坏人乘机进行抢劫,官吏们提议派出军队去清剿,江公说:“这些人为饥寒所迫当了强盗,安抚他们很容易。 若逼迫他们,他们就会逃往楚地,助长那里的贼寇罢了。”

于是命令乡长堡长向群众宣传何为利何为害,督促身体强壮、勇敢的人担任巡察,当时就刺探到作乱的头目并把他杀掉,盗贼于是平息。不久,升迁巩昌太守。

当时大军进入蜀地,取道巩昌,军队征敛繁多,百姓疲惫困顿,士兵越发骄横凶悍,有的士兵偷偷出来收刮抢夺,没有人敢呵斥他们。 江公巡查部下出行到郊外,看见几个骑兵骑马跑过他坐的车,他呵斥骑兵停下,验问得知他们劫掠的实情,立即将他们绑了送到大帅处,这些士兵被斩首示众,从此士兵纪律严明,没人敢侵犯百姓。

过了四年,调任柳州刺史。柳州地方偏僻,民众穿着南蛮服装,民俗犷悍。

当时刚刚收复粤西,军队留镇柳州,军中有很多劫掠来的妇女,妇女们哭泣着想回家。 江公禀告上级官府,收缴了军营指挥官登记所掠东西的本子,赶赴郡府报告此事,一心回家的妇女,估计路程远近,提供路费遣送她们回家,总共有几百人。

第二年,柳州军营指挥官帅死了,军饷供应不上,士兵们穿着盔甲在军门闹事,江公急忙出来,跟士兵们约定满一个月就提供军饷,士卒信任江公,渐渐离开。 江公随即派人骑快马送信告诉台省赶紧发军饷。

军饷按约定时间送到,部队士兵的愤怒这才收敛。粤西的山高峻如削,柳州尤其险峻相连,千万石山分离耸立,山林未经砍伐,有很多巨大的树木。

当时皇上正修太和殿,派出使者采木料,将来到柳州,柳州人大为惊恐。不久,使者来到,江公就叫来柳州居民问哪里出产巨木,让他们在前面作向导,江公骑马陪同使者前往看树木。

走了几里路,来到绝壁下,只见山石嶙峋,树木高高挺出,但树下对着悬崖沟谷,马不能前进。江公解下马鞍,蹲在地上稍作休憩,然后邀请使者徒步登山,使者露出为难的表情。

江公说:“皇上的命令啊,木头如果能够运出去,守臣我会冒死当先。”于是换上短衣,拄着竹杖,扶着两个小吏,先登上山,使者勉强跟随他,上到悬崖的一半,没路了,连放脚的地方都没有。

江公仰望大树,回头对使者说:“怎么样?”使者咋着舌头,大叫赶紧回头,说:“这是没办法获取的。”江公说:“大树都在这里了。

那就仰仗您向皇上报告说这大树无法获取的情况吧。”使者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