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棘简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02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拉丁名 5 英文名 6 沙棘的别名 7 来源 8 原植物形态 9 产地 10 采收与初加工 11 生药性状 12 化学成分 13 性味归经 14 功效与主治 15 沙棘的药典标准
      15.1 品名 15.2 来源 15.3 性状 15.4 鉴别 15.5 检查
        15.5.1 杂质 15.5.2 水分 15.5.3 总灰分 15.5.4 酸不溶性灰分
      15.6 浸出物 15.7 含量测定
        15.7.1 总黄酮 15.7.2 异鼠李素
      15.8 性味与归经 15.9 功能与主治 15.10 用法与用量 15.11 贮藏 15.12 出处
    16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沙棘的方剂 2 用到中药沙棘的中成药 * 沙棘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shā jí

2 英文参考

buckthorn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Hippophae rhamnoides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hippophae,fructus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sea buckthorn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Fructus Hippophae(拉)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seabuckthorn fruit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沙棘

沙棘为中药名,是胡颓子科植物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 的干燥成熟果实[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4 拉丁名

Fructus Hippophae(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 英文名

seabuckthorn fruit(《中医药学名词(2004)》)

6 沙棘的别名

沙枣、醋柳果。

7 来源

沙棘为胡颓子科植物沙棘Hippophae fhamnoides L.的果实。

8 原植物形态

落叶灌木或乔木,高5~10m,具粗壮棘刺。枝幼时密被褐锈色鳞片。叶互生,线性或线状披针形,两端钝尖,下面密被淡白色鳞片;叶柄极短。花先叶开放,雌雄异株;短总状花序腋生于头年枝上;花小,淡黄色,雄花花被2裂,雄蕊4;雌花花被筒囊状,顶端2裂。果为肉质花被筒包围,近球形,橙黄色。花期3~4月,果期9~10月。生于河边、高山、草原。

9 产地

沙棘产于华北、西北及四川、西藏。

10 采收与初加工

10~11月采摘成熟果实,晒干。

11 生药性状

果实呈类球形或扁球形,有的数个粘连,单个直径5~8mm。表面橙黄色或棕红色,皱缩,基部具短小果梗或果梗痕,顶端有残存花柱。果肉油润,质柔软。种子斜卵形,长约4mm,宽约2mm,表面褐色,有光泽,中间有1纵沟,种皮较硬,种仁乳白色,有油性。气微,味酸、涩。

12 化学成分

含异鼠李素(isorhamin)、异鼠李素3BD葡萄糖甙(isorhamin3BDglucoside)、异鼠李素3B芸香糖甙(isorhamin3Brutinoside)、槲角素及山奈酚的低糖甙(oligosides)。

13 性味归经

沙棘性温,味酸、涩。

14 功效与主治

沙棘具有止咳祛痰,消食化滞,活血散瘀的功效。用于咳嗽痰多、消化不良、食积腹痛、跌扑瘀肿、瘀血经闭。

15 沙棘的药典标准

15.1 品名

沙棘

Shaji

HIPPOPHAE FRUCTUS

15.2 来源

本品系蒙古族、藏族习用药材。为胡颓子科植物沙棘Hippophae thamnoides L.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冬二季果实成熟或冻硬时采收,除去杂质,干燥或蒸后干燥。

15.3 性状

本品呈类球形或扁球形,有的数个粘连,单个直径5~8mm。表面橙黄色或棕红色,皱缩,顶端有残存花柱,基部具短小果梗或果梗痕。果肉油润,质柔软。种子斜卵形,长约4mm,宽约2mm;表面褐色,有光泽,中间有一纵沟;种皮较硬,种仁乳白色,有油性。气微,味酸、涩。

15.4 鉴别

(1)果皮表面观:果皮表皮细胞表面观多角形,垂周壁稍厚。表皮上盾状毛较多,由100多个单细胞毛毗连而成,末端分离,单个细胞长80~220μm,直径约5μm,毛脱落后的疤痕由7~8个圆形细胞聚集而成,细胞壁稍厚。果肉薄壁细胞含多数橙红色或橙黄色颗粒状物。鲜黄色油滴甚多。

(2)取[含量测定]异鼠李素项下的供试品溶液30ml,浓缩至约5ml,加水25ml,用乙酸乙酯提取2次,每次20ml,合并乙酸乙酯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异鼠李素对照品、槲皮素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含3%醋酸钠溶液制备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一乙酸乙酯一甲酸(5:2: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三氯化铝试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晶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15.5 检查

15.5.1 杂质

不得过4%(附录ⅨA)。

15.5.2 水分

不得过15.0%(附录ⅨH 第一法)。

15.5.3 总灰分

不得过6.0%(附录Ⅸ K)。

15.5.4 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过3.0%(附录Ⅸ K)。

15.6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附录X D)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25.0%。

15.7 含量测定

15.7.1 总黄酮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芦丁对照品20mg,精密称定,置50ml量瓶中,加60%乙醇适量,置水浴上微热使溶解,放冷,加60%乙醇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25ml,置50m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含芦丁0.2mg)。

标准曲线的制备 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1ml、2ml、3ml、4ml、5ml,6ml,分别置25ml量瓶中,各加30%乙醇至6.0ml,加5%亚硝酸钠溶液1ml.混匀,放置6分钟,再加10%硝酸铝溶液1ml,摇匀,放置6分钟。加氢氧化钠试液10ml,再加30%乙醇至刻度,摇匀,放置15分钟,以相应试剂为空白,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附录V A),在500nm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测定法 取本品粗粉约2g,精密称定,加60%乙醇30ml,加热回流2小时,放冷,滤过,残渣再分别加60%乙醇25ml,加热回流2次,每次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置100ml量瓶中,残渣用60%乙醇洗涤,洗液并入同一量瓶中,用60%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25ml,置50ml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3ml,置25ml量瓶中,加30%乙醇至6m1,照标准雎线制备项下的方法,自“加亚硝酸钠溶液1ml”起,依法测定吸光度,同时取供试品溶液3ml,除不加氢氧化钠试液外,其余同上操作,作为空白,从标准曲线上读出供试品溶液中含芦丁的重量(mg),计算,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总黄酮以芦丁(C27H30O16)计,不得少于1.5%。

15.7.2 异鼠李素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 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0.4%磷酸溶液(58:4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70nm。理论板数按异鼠李素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异鼠李素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0μ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0.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乙醇50ml,称定重量,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再称定重量,用乙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25ml,置具塞锥形瓶中,加盐酸3.5ml,在75℃水浴中加热水解1小时,立即冷却,转移至50ml量瓶中.用适量乙醇洗涤容器,洗液并入同一量瓶中,加乙醇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异鼠李素(Cl6H12O7)不得少于0.10%。

15.8 性味与归经

酸、涩,温。归脾、胃、肺、心经。

15.9 功能与主治

健脾消食,止咳祛痰,活血散瘀。用于脾虚食少,食积腹痛,咳嗽痰多,胸痹心痛,瘀血经闭,跌扑瘀胂。

15.10 用法与用量

3~10g。

15.11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

15.12 出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16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