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为什么有律宗、禅宗之分?还有那些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1-04-23
我国自唐朝以后,佛教分为‘宗门’和‘教下’。
宗门专指禅宗,教下通指其他宗派。
中国的大、小乘佛法总共有十个宗派。小乘有成实、俱舍两宗,在唐末已衰微而不复见。大乘有天台、华严、法相、三论、净土、禅、密、律八宗。

以上的 “宗” “教”之分,是指在修学佛法时的门径不同,其本质并无大的区别。佛经中有言:修行佛法共有八万四千法门,且法门平等,无有高下。

虽然是“无有高下”,但佛经中对不同时期、不同根性的人,也有不同的成就法,这也是 宗门 教下 形成的根本原因。

对不同时期,
佛经中有言:正法时期,戒律成就;像法时期,禅定成就;末法时期,净土成就。
对不同根性
宗门的禅宗,修行的对象是“上上根人”;而教下的大乘佛法是面对我们这些普通根性人的。

上上根人 可以理解成咱们所讲的天才,如 牛顿、爱因斯坦、贝多芬、巴赫、梵高、达芬奇、帕瓦罗德、迈克尔杰克逊 等等,这些都是咱们凡人中的“上上根人”。而佛教中首屈一指的就是 六祖慧能 。不识一字,而成一代宗师;不从一法,而闻一句开悟。
所以在佛教中,“宗门”是对上上根人的;而“教下”是对我们这些普通根性人的。如果想修禅宗,先要修好 大乘佛法;就好像,要上研究生先要上大学,但也有不上大学直接上研究生的,那就叫 天才。
还有一个概念要明确:“禅宗”是一种教派、是一种修学佛法的方法,其与我们平日中讲到的“禅”是两个概念,不要混为一谈。

以上是通俗的,下面说一点专业的:
(由于篇幅有限,有些「 」中佛学名词就不解释了,大家可以上网查一下)

佛教 是佛陀的教育。
“佛”这个字之前在汉字中并没有。这一个字是从印度梵文音译过来,音是「弗」的音,旁边加一个人,当时是个新字。这一个字是梵文「佛陀耶」的略称,中国人把尾音省略,单称一个“佛” 或是 “佛陀”。佛 的意思是智慧、觉悟。智 是体,是性体;觉 是自性起用。自性的本体是智慧,自性的作用是大觉。这个 智 不是我们普通讲的智慧,这个 觉 不是我们普通说的觉悟。

这里只说 「智」 。智,包括三类: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这些都是佛学术语)。
一切智:正确的了解宇宙的本体;这样的智慧,在佛法里称为一切智。佛法称:知法总相。又称之为正觉。
道种智:正确的明了宇宙的万象;这样的智慧,在佛法里称为道种智。佛法称:知法别相。又称之为正等正觉。
一切种智:究竟圆满的明了宇宙的真相,没有一丝毫的迷惑,也没有一丝毫的差误,这样的智慧,在佛法里称为一切种智。佛法称:无上正等正觉

三种智有密切的关系,是一而三、三而一的关系;这三种智,从什么地方得到?
从 一心 当中得到。
具体到大乘佛法上,包括的范围非常广大,归纳修学的纲领就是「六度」。
「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这是 六度。
其中 「忍辱」又 分为「人害」、「世苦」、「修法」。

「修法」是 :「二门并修」。二门是指「解门」、「行门」,二门必须并修。解门是智慧;行门是功夫,就是禅定。解门是看破,行门是放下。
解门:自古以来有两种方式:一个是「阅藏」,一个是「研宗」;
行门:主要包括四个大宗派:「律宗」、「禅宗」、「净宗」、「密宗」。

律宗:由持戒法门进入,著重戒律。「三业清净」:是修行目标,所希望达到的目的;三业清净是指身、口、意能够做到清净不染。佛说律宗是「正法期成就」。
禅宗:禅宗的目标是「明心见性」。心就是阿赖耶,性是真如本性。明心见性也就是三业清净。佛说禅宗是「像法时期成就」:
净宗:「带业往生」,带业往生不是明心见性,不是三业清净;在末法时期,我们的业障太重,没有能力断惑,没有能力达到一心不乱;净土就是可以带业往生,生凡圣同居土,决定能成就。佛在《大集经》里说:「法运一万二千年,正法戒成就,像法禅成就,末法净成就。」
密宗:密宗讲「三密相应」。三密相应:口诵咒,手结印,意要观想。目的也是明心见性、三业清净。密法是正法、像法、末法时候都有。

需要强调一点:密是属於加行。如果显教不通达,没有资格学密。

综上所述,简单讲:
佛门所有宗派不外「觉、正、净」,亦即 「佛、法、僧」 这三个门。
禅宗 性宗是从「觉门」。
教下的 华严、天台、法相(唯识)、律宗都是从「正门」入,均属正知正见。
净土与密宗是由「净门」入,修清净心。

这里再强调一下 净与密不同之处:
净宗依十六观经想西方、依正庄严与佛的自行化他,无量功德。而密宗观想是观佛菩萨的神通道力,如没有好老师指导,观想错了,容易入魔境。愈高的境界愈不易分辨。佛与魔只在一念之间,凡夫搞不清楚。楞严经说的最清楚,所以将来到法灭时,楞严先灭,因为楞严是照妖镜。
第2个回答  2022-11-10
是因为修行的侧重点不同,因此产生了八大宗。
比如,律宗侧重于戒律,禅宗侧重于般若,净土侧重于念佛,……等等等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