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沟通》:与人吵架后,你还能跟对方像以前一样友好相处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06


这几天,孩子们纷纷返校,正式复学复课。在接送孩子的路上,与一位比较要好的朋友兼家长闲聊,谈起了一件困扰她已久的事。

这位朋友说有一天她的小孩在小区里骑自行车,被另一个小孩撞倒了,膝盖和肘部均被擦伤、出血。为此事,这位朋友便跟那个撞车孩子的奶奶起了争执。或许出于护子心切,加上双方都在气头上,一时间吵得挺凶的。然而,孩子之间的嬉戏打闹谁又能说得清道得明呢?后来便也不了了之。

孩子之间磕磕碰碰在所难免,过后照样该玩的玩,该闹的闹。然而,大人之间却从此有了心结。大家同住一个小区里,时不时会照面,打招呼吧,尴尬;不打招呼吧,更是尴尬。其实,这里便涉及到沟通的艺术了,如果当初大人之间能够冷静而理性地化解矛盾,便不会造成后续一系列的矛盾了。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会,跟别人起了争执时,因气头上没能及时克制住自己的不良情绪而吵起来,最后都两败俱伤,谁对谁错已不重要,两方都失了和气。那么,与人吵架后,该如何有效沟通化解矛盾呢?与人吵架后,还能跟对方像以前一样友好相处吗?

1、褪去隐蔽的精神暴力,爱将自然流露

按照我们惯常的做法,与人吵架时,满腔怒火压心头,却让我们全身心去倾听对方的说法,很显然,这并不容易做得到。然而,学会倾听却能进一步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让双方设下的防线撤下来。

美国著名的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在他写的那本《非暴力沟通》的书里提到:“当我们褪去隐蔽的精神暴力,爱将自然流露。”人与人之间发生争吵时,怒目圆睁与恶语相向都是在向对方施行精神暴力,企图赢得上风。然而,这样的态度与语气不仅不能有效解决争执,反而会触碰了彼此的逆鳞,加剧矛盾。还不如按照马歇尔·卢森堡博士的说法, 在吵架时,统统除掉内心里隐藏的精神暴力,彼时,人与人之间的爱与宽容便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矛盾便迎刃而解了

就像在本文开头提到的事例,如果我的那位朋友看到自家孩子骑车被人撞倒摔伤后,能够压一压心中的怒火,心平气和地去问清楚事情的原委,如果撞人的那个孩子的家长也能够克制住怒气,态度真诚地道个歉,好好地教育下自家孩子,那么一场纷争便能够及时制止了。

2、不要急着做什么,站在那里倾听

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在《非暴力沟通》里说了上面这一段话,告诉我们 在与人吵架时,即使我们心中充满了愤怒和痛苦,甚至是气炸了,我们也要冷静下来,除了呼吸,什么都别做。只有我们耐心地倾听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后,别人才会冷静下来留意我们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从而避免了发生争执后一个劲地相互指责与谩骂,甚至上升到了肢体冲突的地步

很显然,这位家长并没有很好地做到有效沟通,更没有在起争执时学会全身心倾听,从而导致了后续的矛盾。如果他能够冷静下来,耐心地倾听事情的来龙去脉,客观而理性地处理这起纷争,那么不仅实现了人际关系的双赢,还会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为孩子将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可见,人与人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如此重要。那么,人与人之间该如何有效沟通才能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呢?

丹麦心理治疗师伊尔斯•桑德在他写的《共情沟通》这本书里提到了“共情沟通”这一全新的心理学概念。他指出:“ 共情沟通是指倾听者对倾诉者的经历感同身受,引导倾诉者深入自己的内心世界,寻找问题的根源,影响并改变他。 ”通过共情沟通能够使人与人之间的对话顺利地开展,使对话能更进一步地深入到内心,而不是流于表面的敷衍,从而有效地拉近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

那么,我们该怎么做才能做到共情沟通呢?伊尔斯•桑德在《共情沟通》里还介绍了 共情的三种基本方法:倾听、复述和同情。

小区里的滑滑梯是孩子们的乐园,大家都喜欢去那里玩。同时,滑滑梯也是最容易引起矛盾的场所之一。住在同一个小区里几个不相识的小朋友来到了滑滑梯这里,出于好玩的天性,加上还没形成比较稳定的秩序和规矩意识,孩子们一窝蜂地一拥而上,都想第一个滑下来。原本是小女孩排第一的,可是她因为别的事情临时离开了一会,再回来滑滑梯的时候,正好一个男孩一溜烟飞快地站到了前面,女孩看到自己的位置被别人霸占,不声不响就上前抓住男孩的肘部狠狠地咬了一口,男孩痛的哇哇大哭起来,跑去找家长了。

男孩的家长看到自家孩子被咬成这样,马上走到女孩面前说道:“小朋友,你怎么咬人呢?咬人是不对的哦。”

女孩的家长见状走过来,语气强硬地回应道:“是你们插队。”

“我们家孩子没插队,是你小孩离开了。”

“你插队还有理了?”

“你这人怎么这样的态度,明明是你们咬人不对在先,应该给我孩子道歉,看咬成这样了。”

“我怎么了?插队还有理了?你们怎么那么不讲理?怎么还血口喷人了?”

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谁也不让谁,双方家长吵得面红耳赤,一副誓不罢休的阵势,严重地伤害到了邻里之间的和气。

面对这一情形,我们不妨采取“共情沟通”的方法来化解。首先,学会倾听。如果双方家长在孩子被咬伤后,懂得暂且冷静下来,认真地倾听孩子们和对方家长的说法,以相对客观地还原事情的来龙去脉。其次是复述,将男孩家长提到的问题稍微复述一下,让对方明白自己也是感同身受地为孩子被咬伤深感歉意。最后是同情。女孩的家长首先表示出同理心,诚恳地安慰被咬伤的孩子,看看伤势严不严重,需不需要就医。我相信女孩的家长使用“共情沟通”的方法做出了以上的三步以后,男孩的家长即使作为受害方,听到这样通情达理的话语,心里的怒火也会渐渐平复下来的。一场因孩子而引发的骂战便无处遁形。 这便是共情沟通的妙处所在,能够有效地促进双方的良性沟通,化干戈为玉帛

如果我们一时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与邻居或是其他认识的人发生了骂战,无论是谁对谁错,最后的结果都是两败俱伤。自此,彼此的内心里都有了解不开的疙瘩与心结,私下里或多或少都会反思自己在这件事里做的不对的地方,是不是哪句话伤到了对方;当走在路上照面时,彼此都是大写的尴尬,想打招呼却难以启齿,不打招呼也不是。总之,彼此都是很矛盾的。

《三字经》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之初,性本善。人心都是向善的,每个人都希望与人为善,都希望邻里之间、认识的人之间和和气气、团结友爱。但是,人性恶的一面也随之而来,都拉不下脸来,心里觉得万一我主动打招呼了,就意味着是我自己先认错。就这样,谁也不让谁,谁也不服软,但心里的矛盾与心结却无法解开,折磨着自己的内心。

那么,与人吵架后,就真的不能和好如初了吗?答案是肯定的。《共情沟通》给了我们一个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1、与矛盾方直接对话

如果我们的内心实在是煎熬难受的话,不妨找当事的矛盾方直接对话,试着把内心的煎熬告诉对方,以解开彼此的心结。

当我们走在路上,突然碰到了矛盾方,避开已不可能时,我们不妨大方而坦率地跟对方打个招呼,大声问声好,这并不是多么丢脸的事,也不会从身上少一块肉,何乐而不为呢?这反而显示出了一个人的气度与胸襟,一个有着大格局的人是不会因为个人恩怨而有失体统的。

2、当内心挣扎的时候,来一场空椅子对话

伊尔斯•桑德在《共情沟通》里说到:“在你开始对个人问题或人际关系摸不着头脑的时候,可以试着做空椅子练习。”空椅子练习就是当一个人为某事而困惑不已时,搬来两张空椅子,面对面地放着,然后自己分别坐在不同的椅子上将不同的困惑倾诉出来,辅之以适当地肢体语言。通过空椅子练习,我们可以把内心里感动痛苦的事情全部表达出来,从而让自己感到宽慰,能帮助我们清楚思路。

因而,当我们与人吵架后内心感到痛苦不堪时,当直接与矛盾方对话不太可能实现时,我们不妨尝试空椅子练习,将心中的苦闷、痛苦与烦恼全部用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表达出来,从而获得愉悦的心情,放松自己,事后会觉得这不过是一件小事情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

我们人类是世界上最高级的动物,有着独特的思考能力,与此同时,我们人还有喜怒哀乐,不仅会有和颜悦色、柔声细语的时候,还会有怒目圆睁、恶语相向的时候,这些都是人之常情,不同的情绪取决于特定的人际交往场景。

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当我们与邻居、朋友或同事因为孩子之间的事情或者是因为工作上的利益问题而口不遮拦、互相谩骂时,我们不妨尝试着克制一下自己的情绪,反思一下自己存在的不足,这样有利于化解矛盾。

在很多争吵中,90%是情绪,10%是问题。当我们有效地处理了自己的情绪时,一切争吵与争执便迎刃而解了。非暴力沟通便是解决情绪问题的一把金钥匙,一剂良方。非暴力沟通是一种十分奏效的沟通方式,它强调了人与人之间要学会共情沟通,尝试着用倾听、复述和同情这三种基本方法,巧妙地化解了人与人之间将要爆发的争吵。

当我们不可避免地与人吵架后,通过与矛盾方直接对话或者空椅子练习法可以将内心的纠结与痛苦逐一击破,从而让彼此之间的关系和好如初,跟矛盾方像以前那样友好相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