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师联盟》里崔琰联合荀_陷害曹植,历史上确有其事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5

历史上确有其事。

中郎将曹丕被下罪入狱,具体原因却是从荀_书房中查看的信件。荀_一直把曹丕当做下一任接班人,一则是曹丕非常适合君王性格,比之曹植更加能够让国家强大,天下靖平。二来,就是对废长立幼的抵触。荀_与崔琰一直是封建制度下的忠臣,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支持曹丕几乎成了定局。但是曹操却独独喜爱曹植,让荀_与崔琰十分苦恼,为此二人才联合设局,以身饲虎,扶曹丕上位。


崔琰曾在曹植大闯司马门事件中故意收取丁仪的贿赂,让司马懿也十分不懂。荀_终无汉禄可食,以死表达自己的忠诚。而崔琰故意模仿了曹丕的字迹伪造大逆不道的书信藏于荀_的书房,一旦被杨修发现,大理寺钟繇必将查出杨修丁仪为了曹植贿赂大臣的事情。

所以在钟繇派人调查崔琰的时候,崔琰毫无反抗,这一切被曹操知道,第一反应就是他们要害的是曹植而不是曹丕。荀_身死,崔琰一世清名也尽毁于一旦。但是在家国大义面前,荀_崔琰终归是胜了曹操一局。《军师联盟》崔琰怎么死的?诬陷曹操的儿子,是必死之局。唯一不同的是,崔琰引颈就戮慷慨就义。

扩展资料:

崔琰(163-216年),字季_,冀州清河郡东武城县(今河北省故城县)人。东汉末年名士,司空崔林的从兄,曹操帐下谋士。崔琰相貌俊美,很有威望,曹操对他也很敬畏。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崔琰在给杨训的书信中写道“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曹操认为此句有不逊之意,因而将崔琰下狱,不久崔琰即被曹操赐死。

荀_(xúnyù)(163年-212年),字文若。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战略家,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

荀_早年被称为“王佐之才”,初举孝廉,任守宫令。后弃官归乡,又率宗族避难冀州,被袁绍待为上宾。其后投奔曹操。官至侍中,守尚书令,封万岁亭侯。因其任尚书令,居中持重达十数年,处理军国事务,被人敬称为“荀令君”。后因反对曹操称魏公而为其所忌,调离中枢,在寿春忧郁成病而亡(一说服毒自尽),年五十。获谥敬侯,后追赠太尉。

荀_在战略方面为曹操规划制定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而获其赞赏,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战术上,曾面对吕布叛乱而保全兖州三城,奇谋扼袁绍于官渡,险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奇袭荆州等诸多建树;政治上,为曹操举荐了钟繇、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荀_在建计、密谋、匡弼、举人等方面多有建树,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生于东武阳(今山东莘县,一说鄄城),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

其诗以笔力雄健和词采画眉见长,留有集三十卷,已佚,今存《曹子建集》为宋人所编。曹植的散文同样亦具有“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的特色,加上其品种的丰富多样,使他在这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文学批评家钟嵘亦赞曹植“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并在《诗品》中把他列为品第最高的诗人。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参考链接: 百度百科-曹植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