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没有杀自己儿子,朱元璋死的比较蹊跷的3个儿子的真正死因如下:
1、朱元璋七子朱搏:朱搏在洪武年间参与过北征,所以他居功自傲,到了建文年间,因为有叛变的意图被建文帝借机削藩,废除为庶人,囚禁在京城四年。靖难之变后,明成祖恢复其王位,但几年后又因为意图不轨,被废为麻人,最后在南京软禁到死。所以和朱元璋没什么关系。
2、先璋九子朱杞:1岁的时候就天折了,这个肯定不是朱元璋杀的。
3、朱元璋八子朱梓:在胡惟庸案件中,朱梓的妃子潭王妃的弟于琥牵涉其中被诛,潭王妃的父亲虽然已经死了,但也被追列于胡党之中,所以朱梓当时害怕极了,担心自己也受到牵连。当时朱元璋想安慰朱梓,就让人找朱梓进宫,结果朱梓异常惊恐,最后选择了和潭王妃一同自焚而死。
朱元璋晚年凄凉
朱元璋一共有26个儿子,其中嫡出的有5个,分别是长子太子朱标、次子秦王朱樉、三子晋王朱棡(gāng)、四子燕王朱棣、五子吴王(后改为“周王”)朱橚,他们名义上都是马皇后的儿子,按照古代长幼尊卑的思想,嫡出的儿子身份地位要高,朱元璋最为看重他们。
太子朱标是朱元璋最喜欢的儿子,朱标一死,大明储君位置空悬,朱元璋考虑了九个月之久,最终才确定让皇孙朱允炆继承皇位,在这期间,朱元璋不是没有考虑包括晋王朱棡、燕王朱棣在内的其他儿子,选定朱允炆注定要付出代价,那就是杀戮功臣。
对各地藩王的势力,朱元璋并没有过多担心,因为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等人,彼此之间可以互相牵制,朱元璋也就没有采取措施限制,没有削减各地藩王的力量,但这个平衡还是被慢慢打破,归其原因就是秦王和晋王的相继离世,这让朱元璋猝不及防。
太子朱标是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去世,秦王朱樉是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去世。晋王朱棡之死给了朱元璋致命打击,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年仅四十岁的晋王也是出征回来后就去世。
朱元璋去世前才真正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因为藩王之间互相牵制已经不存在,嫡子之中属燕王朱棣最大,所谓的“尾大不掉”之势也已经形成,朱元璋临终说了句“燕王不可不虑”,朱元璋去世的第一年,建文帝就开始了削藩,但最终还是被燕王朱棣取而代之。